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師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1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師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1篇),歡迎大家分享。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師教學反思1
《蟋蟀的住宅》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讚揚了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這篇課文根據法布林的觀察順序而寫,先寫發現住宅,再觀察住宅特點,最後寫它的修建過程。本單元的主題是“觀察與發現”,學習課文時要仔細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的,為課後的觀察事物、寫觀察日記做準備。所以,教學本課我首先讓學生理清思路,弄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和觀察順序。
學習住宅特點時,學生但從文字理解比較抽象,必須有形象刺激才能開啟思維,加深認識。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播放一段介紹蟋蟀住宅的動畫影片,“你就是這隻聰明能幹的蟋蟀,週末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你準備怎樣給客人介紹住宅呢?”學生自導自演,邊看畫面邊做導遊的形式,介紹這項偉大的工程。聽眾對住宅方面的問題可以隨時提問。這個過程,把蟋蟀的選址、建造,內部結構都一一呈現出來。所以做好這個小導遊,必須在對課文內容深入瞭解的基礎上才能完成。課堂上,牛瑞霖和秦嘉悅主動來介紹,知識全面。語言生動,是個合格的建設者和小導遊。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師教學反思2
《蟋蟀的住宅》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林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讚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這節課設計是首先目標引路,利用課件讓學生自學課文,重點讓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說明方法;接著讓學生提出問題後進行協作學習,對比學習,學生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聯絡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然後採用變換角色的教法,讓學生扮演蟋蟀工程師來介紹自己如何建築住宅,住宅有什麼的特點等,透過學生當主角,老師充當一位聽者,師生的角色互換,這樣反饋練習,解決了難點;讓學生上網查詢有關蟋蟀的資料,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增長了見識,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師教學反思3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說明性的科學小品,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它的住宅特點和修建的經過,讚揚蟋蟀在惡劣的環境下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這節課我首先我由課件出示課文中的插圖,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讓結合課文的主題提出問題,為什麼蟋蟀的蟋蟀會因住宅會有這麼大的名氣,後引導學生根據老師的思路進行自主學習,學生能夠僅僅圍繞“不肯隨遇而安”饒有興趣得探究不肯隨遇而安表現在三個方面:一、選址慎重;二、舒服的住宅是它一點一點挖掘的;三、住宅要經過長時間的整修。課堂是圍繞這三個主題展開的,針對本課的重點我在授課過程中重在點播和引導第三個主題,其餘的重在由學生探究和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我覺得本課成功之處首先是創設情景,設疑激趣,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是授課過程中重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動者,還有就是注重文字,重視朗讀。
當然也存在不足之處,在授蟋蟀修建住宅這部分,教師導的還是過多,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消化的空間,同時在探討蟋蟀住宅特點時,還應根據文字向更高一個層次推進,如探討蟋蟀住宅築成這些特點的原因,這樣的住宅有什麼好處,總體來說學生的合作感悟、交流都有些不夠深刻。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師教學反思4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關注老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語文教學應在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中進行”,在這節課中,我著重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關注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薰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大綱》要求:“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匯入課文後,我設計讓學生研讀課文,自主感悟,請學生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經過。這個環節落實本期教材訓練重點: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達到閱讀有一定的速度,能體會文章主要內容。由於本課情景創設較好,能夠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住宅”入手,從他們自己選擇住宅都有一定的標準繼而為文中蟋蟀選擇住宅也有標準埋下伏筆,同時,同學們在瞭解蟋蟀住宅特點時,能透過各種形式來展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由於通篇採用擬人手法敘述,學生在閱讀中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一方面對課文自讀自悟,自主學習讀懂了課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對蟋蟀產生認同,自然就體驗到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一體這一設計理念。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師教學反思5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經典的科學小品文。
今天用了兩個課時跟孩子們一起把課文學完了。從教學策略的選擇上,仍堅持“讀議結合,以讀為主”的原則,把大量時間放在了引導學生讀課文上面。
根據課文的層次,或以自然段為單位,或者按照意義段來讀,考慮到教學時間不寬裕,在朗讀要求上沒有提出過高的標準,只是強調要讀準確、讀整齊。讀完之後,讓孩子們議一議段落的基本大意,這樣做是為了訓練孩子概括段意的能力,是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的。議了段意,通常會由我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髮表各自的見解。
如讀完本課前第二自然段,我設計的問題是“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是什麼?跟其他動物相比,蟋蟀的做法體現了什麼?”,孩子們很快就找到了“排水優良”、“有溫和的陽光”、“不肯隨遇而安”、“慎重”等關鍵詞,在集體探究了隨遇而安、慎重兩個詞語的意思之後,孩子們對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和講究程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而後再讀課文,感覺就明顯不一樣了。講到蟋蟀住宅的特點時,根據課文的表述,我跟孩子們一起在黑板上畫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圖,洞口的位置在哪裡,平坦的平臺以及九寸深、一指寬的隧道,都被直觀呈現了出來。我感覺這樣做效果不錯。
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也是解讀課文的`一個重點。遺憾的是由於時間關係,這部分內容講得有些侷促,對教材的挖掘不太夠,只重點幫助孩子們理解了前足扒土、後足踏地、兩排鋸推土等內容,缺少了對蟋蟀弱小與建造住宅工程量巨大的分析對比,也沒能對作者細緻入微、極富耐心的觀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說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了。而這個是本單元教學的重中之中。因此,我對這兩個課時總的自我評價是:教學目標達成度低,教學效果不理想。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師教學反思6
今天,我又一次認真看了我執教的課文《蟋蟀的住宅》。看後我認真進行了反思,思考著如何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次提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說明性的科學小品,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它的住宅特點和修建的經過,讚揚蟋蟀在惡劣的環境下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這節課設計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網路環境下進行學習。首先目標引路,利用課件讓學生自學課文,重點讓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說明方法;接著讓學生提出問題後進行協作學習,對比學習,學生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聯絡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然後採用變換角色的教法,讓學生扮演蟋蟀工程師來介紹自己如何建築住宅,住宅有什麼的特點等,透過學生當主角,老師充當一位聽者,師生的角色互換,這樣反饋練習,解決了難點;讓學生上網查詢有關蟋蟀的資料,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增長了見識,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學生在網路環境下,透過文字學習與超文字學習相結合,提高了語文素養和資訊素養。安排學生小練筆,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寫一種小動物,寫好後在網上交流,評議、修改,培養學生合作性學習的精神。
上學期,全體參加課題研究的老師經過認真總結,確定了喜學、樂學、創新的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點撥精講,解難析疑
四、暢談感受,拓展創新。
如果我再上這一節課,就會按照我們總結出來的模式嘗試,相信,教學的效果一定會更好。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師教學反思7
這是一篇語言十分風趣的筆記,昆蟲學家法布林在文中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一開課,我就引導學生說出課文的重點問題:蟋蟀出名不光因為它的唱歌,還由於它的住宅。連本文作者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也這樣讚歎說——“假使我們想到蟋蟀……偉大的工程了。”為什麼說它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呢?(緊扣課文這一重點句子,設計問題,直奔中心,學生的思維一下子便被調動了起來。)
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聽完範讀後,又讓學生圍繞2個問題去讀書:
1、蟋蟀的住宅是什麼樣的?
2、蟋蟀是怎樣挖掘住宅的?透過讀找到與問題有關的語句,並把它用“——”劃下來。(讓學生自學課文,重點讓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說明方法。)
等同學們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後,再提出更高的要求:透過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進行對比,透過品文中讚美蟋蟀的語句,透過用自己的話讚美蟋蟀,讓學生體會到蟋蟀那吃苦耐勞、不肯隨意而安的精神,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最後,點明蟋蟀是個很普通的昆蟲,但作者對它感興趣,經過長期細緻觀察發現了它的很多特點。引導學生要象作者學習,學會認真觀察小動物。同時佈置作業:(學習寫法)(兩題任選一道)
1、用以下小動物編個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螞蟻蜜蜂蟋蟀蝗蟲螳螂螢火蟲蝴蝶蜈蚣
2、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寫一篇短文,寫出他的特點。
總結文章後引導學生上網查詢有關蟋蟀的資料,法布林的文章。(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增長見識)
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重視讀寫結合,讓學生在樂學中突破難點。但有點遺憾的是:在瞭解、學習蟋蟀住宅特點那部分,太生硬,有點過場的感覺,讓學生品詞品句的時間不充足。讓人感覺只是瞭解文章內容,沒體會出蟋蟀自己一點一點挖掘出來的住宅給它帶來的樂趣。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師教學反思8
沒有個性就沒有鮮活的人的發展,就沒有創造性人才的出現。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背景下學習,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使學生天性得到保護,個性得以張揚。
在學習《蟋蟀的住宅》一課時,我鼓勵學生把書中描寫的蟋摔的“大廳”、“平臺”、“臥室”畫了出來,而且還把想象出來的蟋蟀的“儲藏室”、“衛生間”等也畫了出來,把對課文的理解、孩子的童真童趣用筆墨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並把他們的創作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讓他們結合課文一一介紹畫畫的意圖和獨創之處,使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為了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還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充分地結合自身愛好特點,所學知識和已有經驗,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表現手法,自己給自己設計特色作業。學生的創造空間有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再也不像過去那樣,面對單一的語文、數學、英語等作業題,感到枯燥乏味了。學生的興趣有了,自己本身的潛在力也就發揮出來了。如學生自己給自己設計的課內特色作業,“比比誰的手最巧”、“生活中的語文”、“生活中的數學”、“給文配畫圖”等。學生給自己設計的課外特色作業,“美麗的童年文選”、“雙語手抄報”、“照片積累”、“數學樂園”、“小課題日記”、“小課題研究報告”、“書畫天地”、“我的畫像”、“我的設想”、“我的童話”等。看著學生這些富有個性特色的作業,我們心裡有說不出的激動和高興。我們知道,這些特色作業是學生懷著極大的熱情去精心設計的,這裡閃爍著孩子的創造和智慧的火花。隨著特色作業的不斷出新,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不斷豐富,課堂學習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多姿多彩,為新教學注入了旺盛的活力。?透過實踐探索,我們幫助學生構建了一些符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式,合作交流式,體驗感悟式,操作實踐式,發現質疑式,問題探究式等,從而實現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封閉型”向多樣“開放型”的根本性轉變。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師教學反思9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一篇觀察筆記。法布林的文章在三年級時學過一篇——《蜜蜂》,所以對學生來講作者並不陌生。
在教學時,我著手讓學生體會以下幾點:
1、引題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絡及區別,說說動物住處的稱呼,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從“住宅”入手,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在學習時,我鼓勵學生把書中描寫的蟋摔的“大廳”、“平臺”、“臥室”畫了出來,而且還把想象出來的蟋蟀的“儲藏室”、“衛生間”等也畫了出來,把對課文的理解、孩子的童真童趣用筆墨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並把他們的創作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讓他們結合課文一一介紹畫畫的意圖和獨創之處,使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教學時我先請學生自己到課文中找找描寫蟋蟀住宅特點的語句畫出來。然後,小組討論,把找到的特點,用最簡練的詞語概括出來,寫在書的空白處。學生經過自學研究比較容易找到並概括出蟋蟀住宅的特點。並適時地進行擬人句的學習,這其實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僅是科學說明文同時也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的地位。而我則顯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後者,因為這語言乍看平實,其實是涵蓋著作者濃濃的情懷。當學生找出擬人句時我沒有重點地來指導朗讀,失去了很好的語感訓練機會。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學,我一定要加強對感情的體會和朗讀指導,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熱愛自然的教育。
3、課堂總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為了實踐“最佳化課堂作業時間”這一主題,我也有意識地把作業引入課堂,如字詞鞏固、課文填空,努力想實現“實在、紮實”的課堂教學,卻因佔據的時間久而匆匆帶過。
4、讓孩子成為蟋蟀住宅的開發商,把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帶入課堂,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語文與實踐的融合。因為曾學過“鳥的天堂”一課,曾有過寫“導遊詞”“廣告詞”的練習,也想把這一活動走向深處,可因為時間的關係,而沒有在課堂上開展。不過提供的兩篇範例倒給學生很好的啟示,讓很多學生在擬寫廣告語時又有了新的補充。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師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說明文,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蟋蟀住宅地址的選擇、蟋蟀的住宅特點和怎樣修建住宅的,讚揚了蟋蟀不辭勞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本節課教學重點是住宅的特點和怎樣修建這兩部分。
1、在本節課的匯入部分,安排介紹蟋蟀的相關知識背景,設法激起孩子的學習興奮點。同時根據“住宅”這個詞語的運用,引導學生理解整篇課文中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初步感知作者對蟋蟀的特殊感情。
2、讓學生在反覆的讀課文和預習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每段的大意,然後小組交流討論後,可以把課文分為幾部分,引導學生整體感知這篇課文。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概括課文的大意時,有些難度,需要老師在引導上下功夫。
3、對於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圍繞著“隨遇而安”這個詞語展開,首先讓學生說一說這個詞語的意思,然後,在課文中找到這個詞語,想一想,“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蟋蟀不肯隨遇而安?”然後,逐步引導學生思考蟋蟀選址的特點。這部分的學習較為容易,學生很好理解。
4、對於蟋蟀住宅的特點,這部分的學習概括難度較大,我主要採取的方法是讓學生反覆地讀這一部分的內容,然後再在小組裡討論,學著用一個詞語概括,然後把概括的詞語寫在黑板上。這種方法,學生都很積極,找了很多的詞語,基本上都概括出來了。有些較為隱蔽的特點,引導的基礎上再進行補充。當然,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很活躍,但是,需要老師很好地控制課堂秩序。對於這一部分,還要提到的就是語言的生動活潑,這裡需要老師較高的基本功,語言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透過朗讀把它表現出來。這裡擬人句的運用,都是學生日後寫作文可以用到的。
5、但是在教學中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我認為有些課文,我們很難把它完全地分為幾部分,比如說《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我經過反覆地推敲,查閱了相關的參考資料,我認為,這篇課文的前面一部分和後面一部分內容很難進行嚴格的劃分,這樣在整體感知課文的時候,學生理解就存在困難。最大的困難
還是情感方面,我認為,現在的小學生很難理解當時作者寫文章時候的情感,因為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興趣、愛好也產生了變化,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很難深入體會。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蟋蟀的住宅》教師教學反思11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說明性的科學小品,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它的住宅特點和修建的經過,讚揚蟋蟀在惡劣的環境下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匯入時我讓學生互相誇誇自己的住宅,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住宅除了在文中用了擬人手法外還需要設計及選擇。
接著提問:“圍繞住宅課文主要寫了那幾部分?”有的學生回答:“主要寫了兩部分,一是住宅的特點,二是怎樣建造住宅的。”然後我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標註有關內容加以體會。讓學生讀和思有依據有方向。
然後讓學生圍繞每一個問題去讀書,透過讀自己找到與問題有關的語句,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也可以用書上的話回答。理清文章的思路。
待同學們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後,我提出更高的要求:說外部特點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訓練學生由具體到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為了讓大家都能領悟蟋蟀住宅的特點,為下文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以及建造住宅用的是柔弱的爪子,讓每一位學生對蟋蟀產生敬慕之情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也為了讓學生把書面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讓學生分小組用自述的方法介紹住宅的特點,學生充滿著激情。
本堂課注重學生的主體體現,注意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
教師首先創設情境,然後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自學課文時重點理解蟋蟀住宅特點和住宅修建過程,同時領悟作者在介紹時的運用說明方法;接著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行協作學習,對比學習,學生把生活中人們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聯絡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然後採用變換角色的教法,我引導學生:“同學們,透過學習課文,大家都瞭解了蟋蟀的外形和他住宅的特點,現在假如你就是課文中那隻可愛的小蟋蟀,你會向大家作自我介紹嗎?住宅的樣子能說得清嗎?”
聽了我的引導,學生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後地到講臺前結合學生自己總結的板書繪聲繪色的介紹、講解,把蟋蟀的樣子和洞穴的特點都能形象、生動的描述出來,那一舉手一投足的動作神情彷彿自己真的就是蟋蟀,完全入情入境進入角色,比剛開始講的進步多了,聽的同學也是津津有味。
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讓學生扮演蟋蟀工程師來介紹自己如何建築住宅,住宅有什麼的特點等這一環節的設計,透過學生當主角,老師充當一位聽者,師生的角色互換,這樣反饋練習,解決了難點。
課後我留了一次小練筆:用第一人稱介紹蟋蟀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