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4篇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4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4篇1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用詞非常優美,生動,鮮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說明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本課的重難點是透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及物產的豐富,學習優美的句子,積累好詞佳句。

  我把本課分為兩課時,上的是第一課時,本課以朗讀和學生理解為主,透過課件展示,讓學生感受到西沙群島海面美麗的風光和海底豐富的物產,對西沙群島有個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件,使學生直觀看到西沙群島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感嘆美的同時,引出海水為何五光十色的原因。然後出示海底海洋生物的圖片,根據學生喜好,逐個講解珊瑚,海參,大龍蝦,魚的美及多,請全班女同學帶著愉悅的心情讀出珊瑚的美,男同學展示大龍蝦的勇猛,威武,全班一起做懶洋洋的海參的動作,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西沙群島豐富的物產。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透過朗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老師領讀,學生自瀆,個別讀,同位互相讀,男女生結合讀,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僅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讓大家感覺自己彷彿身處西沙群島那麼美的地方,引出對西沙群島的喜愛,延伸出為什麼喜愛,拓展出自己的感嘆之情,增加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整個學習過程,教師都是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引領著學生自己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給學生自由感受與發揮的空間。

  在講課過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失誤。

  第一,在設計"魚"和"漁"的區別時,感覺沒有講透徹,講明白,只是讓學生看了解釋,然後找學生填了空,沒有及時把學生的反饋再加以解釋,使學生更容易明白,更容易理解。講完區別後,沒有把查字典的好習慣告訴同學,希望同學以後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詞,可以先查字典解決,自己當個小老師。

  第二,領讀設計比較少,領讀時激情不夠,聲音不夠洪亮,語調抑揚頓挫不明顯,無法引起全體同學的共鳴。

  第三,在講第四段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時,應該找出比較好的句子大家一起齊讀,讓同學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積累好句。

  第四,板書前沒有很好的預設,致使板書有些擁擠,不夠美觀,而且字型有些小。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4篇2

  中年級的片斷訓練,既是低年級字、詞、句訓練的歸結,又是高年級篇章訓練的基礎。片斷訓練對於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認識和表達能力,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葉聖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技巧。”因此,我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鑑的物件和創造的`依據,及時讓學生進行模仿和創造性運用練習,從而使語言運用練習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精讀課文透過介紹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全文圍繞題眼“美麗、富饒”展開,行文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構段句群典型且多樣,遣詞用語精確且具體,所以教學這篇課文除了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學習段落的寫法。特別是描寫魚的一段,結構、句式都是孩子們寫作的典範。我在預設這節課時,針對三年級孩子的特點主要從兩方面去思考:第一,突出“美”字。這篇課文的一個特點是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美麗的景象,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素材。所以我在第一、二課時的教學中也採用了多媒體教學,在情境美之中學習語言美,並在語言環境中學習了生字、新詞,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突出“練”字。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針對我班學生作文不具體、事情敘述不清楚等情況,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重視語言的積累”,我又設計了第三課時,重點是積累語段和仿課文寫片段,目的是透過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指導,讓學生主動記憶,摘抄美詞佳句,真正把積累語言落在實處,自覺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另外是透過創設語言運用的情境,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詞語、句式、段落,遷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動中進行重組,引導學生圍繞一句話把內容說清楚、說具體。這是對教材內容的一種拓展,是對語言學習的一種發展,讓學生在課內學到方法,讓他們在離開了課堂、離開了教師、離開了教材,也能夠自己去發展學習。

  引導學生圍繞一句話把句子寫具體、寫清楚,我主要抓住第二和第六自然段進行教學。

  (1)第二自然段圍繞“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寫了海水的顏色和形成原因,句中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就具體、形象得多了。

  (2)“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話,如果把它當作中心句,隨後從海鳥多、鳥蛋多、鳥糞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體了,也讓我們感受到西沙群島的確是“鳥的天下”。

  (3)引導學生圍繞“春天真美啊!”進行說話,說說如何將這句話寫具體,寫清楚。孩子們紛紛圍繞春天的花、草、樹等進行敘述,將這句話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讓我們感受春天的美麗。在仿寫時,學生順著我的提示說到:“春天真美啊!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春姑娘給小樹換上了綠色的春裝,花園裡,五顏六色的花開了……”其實我已經感動孩子的智慧,但如果我再進一步追問除了植物的變化,從動物、人的活動等方面去引導,我想孩子的回答會更精彩,遺憾的是我沒有走這非常必要的“進一步”,沒能讓孩子的智慧深入迸發。

  靜下心來想,如果我在教學設計時,預設課堂的容量不要那麼大,重點只體驗學習課文的第二段和第六段,孩子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會更加到位,所以教學的設計也要考慮到孩子的接受程度。其次,對課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的分析不夠細緻,引導不夠到位,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理解不是很透徹。再次,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過於貧乏,以後應該加強學習,豐富評價語言。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我們寧可去追求真實的遺憾,不要虛假的完美!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4篇3

  最近,我執教了《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感受很深。

  這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由於有課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路優勢,將資訊科技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

  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組圖片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讀”為主的教學過程,努力營造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紮實有效的課堂效果。

  正是由於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這一豐富的影象及聲音資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促使學生進入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的最佳狀態。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我緊接著提出要求:“這麼好的地方,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請大家開啟書,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課文中,孩子們開始興趣高昂地讀起課文來,有的同學讀完一遍,還情不自禁地讀第二遍。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軟體,重點展現西沙群島海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以及那些沒見過甚至是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由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始至終地調動著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讀,是學生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是學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全國小語理事會理事長崔巒強調:“一定要把課文讀對、讀通、讀順、讀好。”這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理解課文的前提。因此在這次教學中,我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聽讀、初讀、速讀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學生做到將課文讀對;在熟讀生字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在精讀、理解的過程中,又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和朗讀內容指導學生將課文讀好。在這樣有目的、有層次地閱讀指導中,學生逐步學會了讀書。

  當然,我的這次教學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其中讓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1、沒有將本課時的教學內容講授完整。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對學生情況把握的不準,導致這一課時的個別環節用時較長,特別是請兩個人單獨讀寫魚兒的段落,太浪費時間了。

  2、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透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成為一種資源的浪費,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時間。

  透過這次教學實踐,我充分地認識到自己還應繼續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鑽研教學方法,潛心搞好教學研究,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4篇4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語言優美,內容詳實的課文。作者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課文的主旨是要使學生了解西沙群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作者為了生動描述神秘的西沙,大量運用了書面語言,如: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交錯、五光十色、綻開、蠕動、威武、千奇百怪、無所不有、龐大、成群結隊、棲息等。這些文字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但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西沙是個遙遠、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小學生也走近西沙群島,與西沙群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我認為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在指導學生瀏覽西沙群島圖片的同時,進行文字介紹,幫助學生建構起對西沙群島感知認識,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增強感性認識。在教學設計中,要設計並製作課件,先讓學生欣賞海水的奇妙,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看的十分認真和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看完後他們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感想。接著讓學生看海底的各種產物,非常形象直觀,學生猶如身林其境,感受深,有話可講。多次在結合多媒體演示的幫助下,讓學生在視覺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徵,助學生理解的更透徹、更全面。然後再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練和優美,從而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靜態的東西鮮活了,課堂效果非常好。如在第3自然段介紹西沙群島海底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張張圖片的出示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在眼前遊動起來,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在此基礎上,我再抓住了這篇課文的本身的有利因素:抓重點語句,引導遷移。1、練習用“因為…所以…”說句子。把“因為海底高低不同,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作為第2自然段的重點句,進行反覆練習,讓孩子們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2、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教學比喻句不要只滿足認得什麼像什麼,而要引導學生準確地認識比喻義,這樣的教學才到位。3、運用誇張,可以生動、形象、深刻地表情達意。

  也許,就像人們常說的想象總是完美的,現實總是殘缺的。我們能在說課時,暢談我們美好的教學設想,但要嫻熟地駕馭課堂,完美地展現預設,是不容易的。

  一節課,讓我看到了自己的許多不足,駕馭課堂能力有待提高,既然孩子們對課件畫面產生那麼大的興趣,老師卻不能捕捉這個機會引導學生探討西沙群島的富饒,而只是會跟著自己的教案走,錯失教學良機,導致課堂效率低。一節課,著重處理了“海底”這一段,學生能夠背誦,能夠理解,也瞭解了作者的寫法,但課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島的富饒不僅僅體現在“海底”一個片段上。所以,留給學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時間還是顯得少了。如評價不到位以及不善於抓住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這一點也是平時的課堂中困擾我們的地方,對於學生的回答,不能很好地給予評價,往往使一些精彩之處或者說疑難處進行深入地剖析,課堂造成課堂資源的流失。

  由於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學生的預習不夠充分,所以本節課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只有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透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經常被當成一種形式,成為一種資源的浪費,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時間。

  雖然平時非常注重學生自信的培養,但大部分學生還是不夠自信,不敢或者說不願談自己。

  確實,教學設計可以是預設的,但課堂教學卻是無法預測。而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有運用自己的教學機智把種種“無法預測”變成自己的教學亮點,才能讓自己的教學目標很好達成。我們的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老師應該從關注設計轉變成關注學生,相信到那時,教學才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