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1

  在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材安排了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剛接觸有餘數的除法,本身就有些困難,再加上還要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可謂是難上加難。

  例5學習的是用“進一法”解決問題,這種題目對學生來說難度不是很大,學生很容易理解還剩餘的2個人也要坐船,如果這兩個人坐到其他船上,人數就多了,不符合最多坐4人,所以這2個人要再坐一條船,要用5+1=6(條)。我帶領學生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認識了進一法,用做了相應的練習,學生掌握比較好。

  第二節課,我們又學習了“去尾法”,這種題目也不難理解,剩餘的錢不夠買一個麵包了,所以只能買3個,還剩餘1元錢。我給學生強調了統一的格式,要先認真讀題,正確列除法算式並正確解答,然後根據題意判斷用“進一法”還是“去尾法”,最後寫上簡單的答。學生對於這兩種題型能熟練正確的區分,只是個別學生加單位名稱時經常寫錯,他們還是不理解題意。

  例6是解決有規律的排列問題,學生剛開始接觸這種題目有點難度,做了兩道題以後,他們就已經很熟練了。我們還一起總結了解題步驟:第一步要先找規律,看看是幾個為一組排列的,第二步列除法算式並解答,第三步也就是最關鍵的一步,看餘數,餘數是幾,就是這一組中的第幾個,沒有餘數,就是最後一個。

  總之,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部分內容難度不小,還要帶領學生加強練習,並且要讓學生多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2

  這節課講了一遍,又講一遍,遺憾挺多,算理說的不到位,著急,無論是動手操作,還是畫圖,訓練不夠。教具準備不充分。

  本節課主要是完成一個“逆向思維”的解題方法,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而突破這一難點的有效手段就是畫圖,本節課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透徹的理解題意,不僅對關鍵詞進行了解,還採用動手操作的手段,重點突出用畫圖的方法把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親手畫圖,親身體驗的直觀效果,從而讓學生喜歡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為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打下基礎。

  在突破難點的時候,孩子們說的不到位,教師充分讓學生說,再說的基礎上畫圖,一步一步深入,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說,給學生機會,讓他表達。激勵孩子。培養孩子認真傾聽的習慣。我覺得這節課有很多遺憾,準備好的習題沒有用上,跟備課不充分有直接關係。好多都亂了,可以讓孩子充分操作,雖然在講課過程中有所側重,但是不理想,今後還大膽的讓孩子們去說,去練。

  還有一個最大的失誤,就是在做練習的時候,習題沒有充分發揮作用。這根備課不充分有直接關係,留著當作業了。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3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分數除法應用題就是以它為基礎,而且很多複合性的分數應用題都是在它的基礎上拓展延伸的,使學生掌握這裡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引導學生了解題目中有哪些數學資訊,有助於提高學生收集、處理、分析數學資訊的能力,繼而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主要採取自主探索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資訊進行積極的思考嘗試解決問題,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加深對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認識。練習的設計趣味性和層次性原則,安排了鞏固應用的練習形式檢驗學習效果,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教學目標真正落實到位。

  分數乘法應用題涉及了單位“1”的判斷,而單位“1的正確判斷與較複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法息息相關。學生剛接觸到兩種結構的分數應用題,很容易把單位“1”搞混淆,出錯也是經常事。在突破這個難點的問題上,我採用的方法是統一兩種結構的分數應用題,教會學生找單位“1”,利用畫線段圖和列數量關係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本節課是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數量是多少,有難度,學生接受較困難。

  在解決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這種結構問題時,我沒有走以前的老路——讓學生死記模式,我選擇的方法是透過判斷句子“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中多(少)了誰的幾分之幾。這個句子從語文的角度來看,其實它是一個省略句,省略的正是多(少)了“某個數”的幾分之幾,這裡所指的“某個數”其實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一個數”,如果在一個短句中出現兩個“一個數”就會顯得重複囉嗦。透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很容易找到題中的單位“1”,從而這種結構和第一種結構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再透過畫線段圖及列數量關係的方法,分析對應量及所求量的關係,學生就可以比較輕鬆地掌握了。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4

  按照我校每日一課教學活動的安排,今天是我講課。我講的是數學第三單元《運算定律》的第五節《解決問題》,也就是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定律解決實際問題。這節課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難點。這節課主要是兩個知識點:一是兩數相乘的簡便運算,拆分其中一個因數,再利用乘法結合律或者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二是利用除法運算性質進行簡便計算。兩個知識點都是從一個解決問題進入的,透過例項,學生列式解決。在兩數相乘的計算中,學生先嚐試看看怎樣把一個因數拆分,再運用已學的運算定律計算。透過學生嘗試進行發現總結拆數法的方法。在減法運算性質的基礎上,就很容易發現除法運算性質了。

  反思整堂課,正如侯校長所說,我自己講的話有些多。其實在課堂上我一直都在有意識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一遇到學生自己去發現總結時,我就會幫著學生或代替學生跟著說,總怕因為學生說的慢就會耽誤課堂時間,完不成課堂教學任務。今後的教學我會改正這一現象。

  正因為自己講的時間過多,學生練習的時間就少了一些。課堂要保證學生的練習時間,這樣知識的理解掌握才會更透徹。

  我愛數學,更加喜歡和學生們在課堂上解決問題,當問題解決時,內心的舒暢、喜悅別有一番滋味。就如今天課堂上丟擲的問題,當我們課下走到班級時,有些學生仍在思考,接著圍上我向我求證。當問題解決時他們恍然大悟,我們再進行反思總結。這一過程,看著他們求知的眼神,帶著他們一起發現總結,我是自豪的。自豪自己是一名老師!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5

  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佔據重要地位,從一年級看,目前學生接觸的解決問題從最初的圖畫式到文字題,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到抽象的文字發展,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一年級上冊而言,學生涉及到的解決問題型別有看圖列式,一圖四式,圖畫式解決問題,排隊問題,多角度觀察問題,原來問題。

  根據學生的做題和理解情況,學生會出現一些迷思。這些迷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不理解題目的意思,答非所問;第二,學生分不清資訊和問題,會把所求問題當做資訊進行計算。第三,學生加減計算錯誤。學生之所以出現這些數學迷思概念,從客觀條件看,可能是練習不足、反饋不及時、抽象思維能力弱等方面導致的,從主觀條件看,學生計算能力差、語言理解能力不健全、視聽覺發展不完善造成的.。

  在分析學生出現迷思的情況和原因後,針對這些迷思,我採取以下幾個方面措施:

  首先,重視學生讀題能力的培養,多種方法讀題,多次讀題。課堂上,教師領讀,學生齊讀,指名讀,學生領讀,男女生讀,小組讀,學生在讀完後進行題目句子、關鍵詞的解釋,請學生充當小老師,進行題目解讀。課下,教師指導家長帶領孩子進行讀題,家長讀題不是代學生做題,家長讀題最多讀兩遍,請孩子解釋題目並且開始做題,做完後再進行檢查、反饋。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不少孩子能逐漸學會讀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重視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在講題解決問題的題目時,教師多出幾道變式題目,或者由學生多出幾道變式題,學生逐漸學會舉一反三,學會自己出題、自己改編題目,這不僅能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注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訓練在平時,在上課前進行口算搶答和練習,比如盲聽計數,開小火車,對數遊戲,聽算練習,課下進行口算打卡,長期下來,學生的計算能力會不斷提升,這可以大大降低學生因計算出現失誤。

  最後,以學生為主體,將錯就錯,化錯誤於資源。對於學生易錯點,進行同桌間充分討論,為什麼會出錯,怎麼避免出錯。請孩子出題,孩子談談做題的方法,檢查的方法,這樣學生對這類題目的考點、出題型別、易錯點更加清楚。

  當然,需要考慮到一個問題,每天一節數學課,講解每一道題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應該精講題目,同類型題目選一道講解,多出幾道變式題目,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作業負擔,也提高教學效率。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6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主要會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從而讓學生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切實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我主要是由書中提供的情景圖入手讓學生展開學習的。透過與學生的共同活動與交流,使我感覺到學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提高。學生們對已知條件及問題給出的題能比較快而準確解答,但讓學生根據已知條件自己提出問題,對於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由此可見,學生們獨立審題、分析題的能力沒有形成,因此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比較弱。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多下功夫,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真正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運用表內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學中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透過直觀形象的教具展示、學具操作、遊戲、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透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給學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同時課堂中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其次在形成新的知識體系的過程當中,完全是學生在積極主動地學,發現問題後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構建新知。實現了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而不是由教師牽著學習。兩道例題的解決都是由學生透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總結出了用“進一法”解決問題的計算方法。

  再次,在本課我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本課例題為進一法解決問題,而在課後習題中卻出現了去尾法。我將兩部分內容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避免了學生對兩種題型的混淆。

  但是這節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時,對比教案來講,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由於在某些環節中用的時間過多,致使一些應該有的教學環節沒有進行。如: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因此,這次的教學活動,是給我敲了一個很及時的警鐘,鞭策我在今後的備課乃至教學過程中要本著認真、虛心的態度,踏實樸實地搞好教學工作,是自我駕馭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