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1

  課堂中,利用多媒體使學生認識了自然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秋天美麗迷人的景色,創設情境,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說出讚美秋天的話。體現學生“我口說我心”,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猶未盡之時,設計了讓學生“用手中彩筆畫出心中最美的秋天”這一環節,在讀、說、畫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三維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落實。

  本節課中,師生關係融洽,我非常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地營造親密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適時提供機會,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在鼓勵、等待與欣賞中,學會閱讀,使閱讀理解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教師用內在感召力激發學生對閱讀學習的慾望,幫助學生樹立起了學好語文的信心。

  總的回想這一節課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比如說教學準備還不夠充分課件如果能動起來就更好了尤其是“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和“樹葉黃了,一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進行比較時真的有樹葉從樹上漂落就更好了,還有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得不夠充分,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彌補這些不足。使我的每一節課都充滿陽光,充滿笑語,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會學知識,學會知識,真正體現課堂的有效性。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2

  (一)如何解決低年級學生唱讀問題

  第一、教師要經常範讀、領讀。

  第二、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體資源,讓學生學有所仿。

  第三、運用多種朗讀形式。

  第四、重點訓練每句話最後一個字的讀音,尤其是聲調。

  第五、以“說”帶“讀”,以“說”促“讀”。

  第六、加強對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

  第七、樹立榜樣,多表揚不唱讀、讀得好的學生。

  (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

  1、讀透教材、瞭解學生。研讀每個學段教材的特點、教學的要求,嚴格按照要求設計教學。瞭解每個學齡段學生的特點,適應學生的發展特點安排合適、合理的教學環節。

  2、認真設計教學方案。在備課過程中,不循規蹈矩,不一味模仿優秀,根據自身對教材、對學生的理解,按照課標的要求,設計符合自身、符合自己學生、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包括教學素材的選取,要有新意、接地氣,讓學生感到新奇、感到熟悉,讓學生喜歡的素材才更能讓學生理解,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3、關注課堂、關注學生。深諳教學設計,在課堂上完全不用背的形式,做到自然流露的程度。這樣才能全身心的關注課堂、關注學生。注重課堂生成的學習機會,有問題及時糾正,讓學生及時改正錯誤。有新的知識點的生成,及時指出,作為新的學習點讓學生積累或者練習。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3

  成功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儘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秋天的景物特徵,透過看拼音讀、拼音漢字結合讀、看漢字讀、利用分段讀、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讀書熱情,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激發學生髮現美、尋找美的情趣,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不足之處:教師沒有充分的鼓勵學生自主識字,調動學生們的識字興趣,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說出自己識記生字的好辦法。

  改進措施:教師應該透過字理識字,透過展現豐富的字理圖增強了對生字的直觀性、整體性認識,比如利用“秋”字的字理故事激發了學生對漢字的喜愛之情,充分發揮了字理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4

  一、注重朗讀訓練

  以學生為本,以讀為主線,採用欣賞性的朗讀,品嚐性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欣賞到美麗的秋天,感悟到秋天的快樂,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朗讀充滿了詩意。朗讀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個別讀、齊讀、賽讀、自由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課堂上我能大膽嘗試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比如在教學二、三、四自然段時,讓學生自由分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並在小組中讀讀,還要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雖然低年級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是很好操作和把握,但這樣的設計為學生創作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語文課堂上既要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情感的薰陶,也要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課文大量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疊詞的運用將秋天的美人格化、動態化、具體化。課堂上透過自覺朗讀、動作演示、觀看動畫、遊戲對話的環節,讓學生感受比喻句和擬人句的生動形象特點。在疊詞和比喻句的訓練中不僅僅侷限於課文中出現,還延伸到課外,發掘學生潛在的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也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創造力,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四、注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應用得當,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像開始的字詞認讀遊戲以及讓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下欣賞秋天的美景,整體感知秋景。後來動畫演示樹葉“紛紛揚揚”地飄落過程,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課文內容,既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5

  《秋天》一詩,語言活潑,節奏明快,富有情趣,非常適合指導學生朗讀品味。現當代詩歌的教與學,我所能想到的,還是“讀”。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蔣老師能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重視生字詞的朗讀與指導,特別是兒化韻的朗讀指導,重視生字的形的識記。注重運用多媒體拉近孩子與秋天中的物象的認知,重視了引導學生的對詩歌的感知與朗讀。聽了課後,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提出來與各位商榷。

  第一、讀要有層次性。

  詩歌,非常適合朗讀。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在認識字詞後,首要的是讓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把已認識的字詞落實到句子段落中,從而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使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知。其次,要在讀中理解字詞的意思。這首詩雖然曉暢簡潔、清爽明瞭,但站在學生角度,還是有詞語需要理解,如“嬌、羊腸小路、嚷”等,需要在讀的過程中加以理解,以達到逐步深入的目的。再次,在讀中抓住意象,瞭解節意。只有步步深入,才能讀得有味,讀得有效。

  第二、要體現質疑解疑的過程。

  蔣老師在學生第一遍讀文時提出了一個要求,不懂之處做上記號。我覺得要對這一點善加利用,無論在詞語句子還是整個文章中,要體現質疑解疑的過程,師生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對於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提煉出來,以引領下文的教學。

  第三、學習的內容要有選擇。

  老師把第一節內容的學習安排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第一小節在整個文章中起總起作用,總寫了秋天的特點。這一節的內容理解要建立在對下文各小節理解的基礎上,一開始就來學習理解,缺乏基礎來支撐,因此有較大的難度,不適宜在第一課時理解。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6

  成功之處:

  在教學這一課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儘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帶入秋天的景色中,感受秋天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語言。

  在學習“樹葉黃、一片片、‘人’字、‘一’字”等詞語時,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圖片、聯絡上下文等方式,先小組討論理解,再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在學習生字詞語時,讓學生自己勾畫出帶生字的詞語,讀一讀,再在組內交流,說說自己是怎麼記住這些生字、詞語的,用什麼方法記住的,然後全班交流。透過這些方法,充分調動(刪去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學生理解了字詞、理解了課文後,教師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採取自讀、自背,小組內讀、背等多種方式,有很多同學學完課文就會背了,而且很輕鬆,效果非常好。

  不足之處:

  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調控。特別是對於一、兩個比較好動或特別內向的學生,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於提高。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7

  拼音教學結束了,今天就要開始識字教學了。

  一、複習舊知,為後面教學做好鋪墊。

  開學時第一單元的識字教學,很多學生學後都忘了很多,今天這節課課前領著學生先進行了複習,讀課文,背課文,拼讀一類生字,按部就班,和孩子們一起再回憶了第一單元。透過學生的讀,聽得出很多學生的生字已忘了怎麼讀,組詞就更難了。這提醒了我,今後的早讀時間一定要及時領著學生“回頭看”。

  二、交流識字方法,教會學生多種途經識字。

  這節識字課距離上一次識字課已經有兩個多月了,上次還是在第一單元學習生字時簡單給孩子們說了識字方法,現在再讓孩子們說,應該有很多學生都忘了。果不其然,在識字環節我提問學生:“你能用什麼方法記住哪個字?”,看著很多學生回答不到位,於是我便一個一個字地引導,“秋”字我們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火”加“禾字旁”等於“秋”,像這種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的字一般都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像筆畫數較少的字,我們可以用“數筆畫”的方法記住,你覺得哪個字可以用“數筆畫”的方法記住呢?一個學生回答“了”字可以用數筆畫的方法記住,他還口頭數了數“了”字的筆順。我告訴同學們除了有“加一加”、“數筆畫”的識字方法,還有“加一筆”、“減一筆”、“換偏旁”、“猜字謎”等識字方法,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最後我還告訴同學們,識字不只是課本上的,我們還可以到課外去識字。逛街時、逛超市時、食品包裝上等我們能看到的地方都可以認一認上面的字,讀一讀、記一記。

  三、藉助畫面,感受秋天的美麗。

  藉助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秋天的圖片,金黃的落葉、紅通通的蘋果、壓彎腰的穀穗……一張張色彩鮮豔的圖片,刺激著學生的眼球,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瞭解秋天,發現秋天的美麗。藉助圖書再配上文字描寫,學生讀的就越是起勁兒,理解感悟也就越深刻。教師範讀、指生朗讀、男生讀、女生讀、分組比賽讀等多種不同形式的練讀,讓學生感悟文字的同時,背誦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課教學有一點遺憾的地方,本課的生字指導不是特別到位,留給學生練習書寫的時間不太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時間的分配一定要更合理,更科學。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8

  秋天來了,正是講授《秋天》的季節!

  還是先看一個故事吧!

  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又在他們每人脖子上掛了兩隻口袋,一隻裝別人的缺點,另一隻裝自己的。他把那隻裝別人缺點的口袋掛在胸前,另一隻則掛在背後。因此人們總是能夠很快地看見別人的缺點,而自己的卻總看不見。

  這故事告訴我們,不管是誰,往往喜歡挑剔別人的缺點,卻無視自身的缺點。

  自己也是一樣!

  自從自己決定參加這次選拔,就開始做準備。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準備,終於在今天塵埃落定。

  姑且不論別人的評價,姑且不管能否被選拔上,就是自己下課後覺得,還是是讓人滿意!但是自己卻是總覺得有點東西說不清楚。

  待一切平靜之後,自己坐下來,回想自己的一天的工作,回想起那節課,才發現在自己覺得滿意的背後,存在著些許遺憾。要不人們總是這麼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永遠沒有完美的”。發現遺憾,就離完美走近了一步。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不完美才是它的真實存在。不管怎樣的課堂,哪怕你再做精心的準備,總會留有一些不足的。葉瀾教授講:“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實的一個指標。”畢竟課是活的,物件是活的。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看,看法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從學生的角度看,不同的學生同樣也有不同的收穫和困惑。或許,這節課對於這一部分學生來說很適合,但對於另一部分學生也許就不適合了。所以說沒有完美的課,只能力求更好的課。

  但反觀自己的課堂,讓自己遺憾的地方還真不少。歸結一下,有如下幾個方面:

  1、自己的教學觀念仍需開放。

  做為語文教師---最簡單而又最難的教師的我,似乎總是在重複以前的毛病,為公開而公開,為上課而作課。求全而不肯放下任何一個自己認為有價值的環節。其實當自己走過之後,回顧走過的路,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選擇了那條最無限接近目標的路。自己原本可以走的很輕鬆,但是自己卻是給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鎖,讓自己不能在路上輕鬆而行。如果自己以自己平時的習慣去講解,這篇課文可以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結束。所以以後講課,按照自己想好的方式去做,堅持走自己的路,心無旁騖地去做,結果會讓自己滿意。

  2、總體設計還存在瑕疵。

  一課時的課絕不要拖到兩課時去做,能夠在十分鐘內做完的事情,決不讓他在半個小時內做完。這說明自己在給自己定位的時候存在問題。而平時講課可以這樣,但是在這樣的的公開課的情形下,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思路。

  3、課堂掌控

  不論是在匯入環節,還是在朗讀環節,或者是在分析環節,都存在著自己的弱點。例如朗讀環節,自己似乎做的許多地工作都是沒有用的,或者說是效果不明顯的。自己明明可以很簡單明瞭的讓學生感悟到詩歌的內容,就沒有必要做那些畫蛇添足的事情了!我得承認,這不是自己的強項。但是自己相信,只要自己多取長補短,可以改掉這個毛病的。還有在課文的備課上,還存在著不仔細的問題,如“載”字的讀音和解釋上,這是自己臨時發現的,而自己卻把它當成了一個問題來解決。結果還是讓人不滿意。此外,在生活常識上,收麥子不是在秋天,而是在夏天,自己也應該強調這一點的,可是因為自己的疏忽而讓自己遺憾。不應該啊!

  4、以後多問為什麼?

  這是自己假期出去學習的感受。聽韓軍老師的課,有這種感覺,不論是學生做得怎麼樣,好與不好,都不要緊,重要的是學生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多的刨根問底,才會讓學生有所收穫,也會讓自己有所收穫。

  不管怎麼樣,課已經講完了,生活還在繼續。工作還在繼續。不管選上選不上,都不要緊,自己也不看重這一點,而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在這次講課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重要的是自己給自己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把心態放平,擺正,只要盡力就不後悔,因為理想和現實往往是存在差距的。即使你很努力,即使你非常努力,可能結果與你的想法大相徑庭,你給自己希望越大,可能給自己的失望就會越大,與其讓自己失望,還不如讓自己乾脆就不抱任何希望,還不如讓自己把心態調整好,即使失敗,自己也會坦然面對。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堅持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9

  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情感。描寫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鑑於這,我在教學中採用把感情朗讀詩歌、體會詩歌優美意境以及品味詩歌的優美 詩句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都是農村孩子,對於農村的秋天學生都很熟悉,因此,課堂上,我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然後把學生的視線轉向課文。從為什麼說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入手,合作探究,採用小組學習的方式來學習課文,充分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然後,整理在全班展示。讓學生透過討論明白:秋天到來,紅紅的蘋果、紫紅的葡萄、舉著紅纓的玉米、紅著臉兒的高粱.........這些能不讓太陽更紅更嬌嗎?桂花、菊花盛開,空氣中到處瀰漫著醉人的花香,能不讓空氣更甜更好嗎?其次,設計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金秋是美麗迷人的,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讚美自己心中的秋天吧!

  1、彩筆繪秋天,畫出心中的秋天。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天。

  課堂上整堂課抓住了重點,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但還有不足之處。

  1、時間調控欠當,先緊後松。

  2、沒有充分利用好文中畫面,展開想象。

  3、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背誦。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10

  上課了,師生問好之後,我首先給孩子們說:“孩子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幅圖畫,想不想看一下?”孩子們的興致很高,大聲說道:“想!”於是,我出示了課前準備好的兩幅鄉村秋景圖。從孩子們那一聲聲蛙的尖叫聲中我感覺到了他們對這兩個圖的喜愛。於是我接著再問:你們喜歡這兩幅圖畫嗎?那你知道圖畫上描寫的哪個季節的景色嗎?孩子們紛紛回答秋天。於是我順勢而導引入課題。釘上孩子們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書空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接下來出示學習目標。在這之前從未在課堂教學中出示過學習目標,所以學習目標出示之後我採取我讀讀生聽的方式,讓孩子們初步感知學習目標。

  之後,我讓孩子們發現課題中的字型顏色有什麼不一樣?為了突出秋這個本課的生字,板書時我特意選用了紅色。在指導學生學習秋這個生字的時候,我引導學生髮現秋是由禾和火兩個字組成的,並將秋的字理滲透到教學之中。我告訴孩子們秋天是禾穀成熟的季節,古人在秋收後往往將田裡的莊稼用火焚燒,可以使土地更加肥沃,所以秋天的秋是左邊禾右邊火。接下來我還讓孩子們練習用秋字組詞,李榮星迴答道:秋天真漂亮啊!她竟然把詞語說成了句子!

  進入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認識自然段。因為沒有多媒體,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對自然段前空兩格的標誌有更加直觀的認識,我事先在黑板上抄寫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我告訴孩子們一天課文往往是有幾個自然段組成的,書本55頁的學習夥伴提醒了我們自然段的前面會空兩格。但是孩子們還是不太明白。於是我藉助黑板上事先抄好的第一自然段,將天氣涼了前邊空的兩格用方格的形式畫給學生看,恰好兩個字的位置。在方格中寫上①表示自然段的序號,然後讓學生自己發現課文中其它的自然段並標註序號。因為沒有直觀的示範二、三自然段的標法,所以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孩子不僅在段前標註了序號,而且段尾的空白處也標上了序號,於是就出現了有的孩子標出一共八個自然段的現象。在逐一指導的過程中佔用了課堂的很多時間。

  接下來我給學生範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應該怎麼去讀。然後告訴孩子們可以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這一環節,我逐段檢查了學生的朗讀情況,並適時指導學生讀好輕聲:涼了、黃了、葉子,讀準兒化音一會兒和一字的變調讀法,指名讀,範讀,領讀,齊讀多種方式並用,讓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能夠達到正確的朗讀課文。

  秋天來了大自然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接下來我重點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徐譽澤很快發現了秋天來了,樹葉黃了。板書之後我讓學生學習樹葉兩個生字讓學生髮現可以採用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認記生字,順便鞏固了學過的生字對和十。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學習了木字旁和口字旁兩個偏旁,在學習木字旁的時候,我出事了木字,告訴孩子們漢字可有謙讓精神了,木和對交上朋友以後,因為要住在一個共同的家——田字格里,所以木主動收起了大長腿給對騰出了足夠的居住空間,讓謙讓是一種美德悄然滲透其中。

  接下來孩子們發現了,秋天來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了下來。這時我出示了一片和一片片讓學生對比發現它們的區別,孩子們首先發現的是一片中有一個片字,一片片中有兩個片字,而沒有發現兩個詞語表示的數量有不同。這時我讓他們仔細觀察課本插圖中的樹葉,引導他們發現一片片表示的數量更多。藉助插圖理解詞語的確是一種不錯的辦法!接下來我將片字演變過程用圖片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並簡單的進行了講解加深了學生對片字的認識。這是這節課中我第二次滲透字理教學。

  秋天來了還有什麼變化呢?孩子們繼續發現了天氣涼了,人們穿的衣服也厚了。在學習氣字的時候,我讓他們比較氣和“汽”的區別,郭藝晴發現“汽”有個三點水,賀林蒲馬上想到了“汽油”這個詞語,我適時表揚他們之後,告訴他們“氣”和氣體有關,於是“空氣,氣球”等一個個詞語從孩子們口中脫口而出。

  完成了“氣”字的教學,我讓孩子們再讀第一自然段,齊讀,師生承接讀,並將黑板上的涼了,黃了,葉子,落下來擦掉讓孩子試背,結果很多孩子基本能達到背誦第一自然段了。

  最後進行的是寫字教學。我將田字格板貼在小黑板上,給學生示範了新筆畫橫撇的寫法,認識橫撇之後學習寫“了,子”兩個字。新筆畫我採用紅色的粉筆書寫,力求醒目。遺憾的是,學生的自行書寫剛剛開始,下課鈴聲已經響了。

  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識字寫字與正確朗讀課文是教學的重點之所在。識字教學方面我採用隨文識字和字理識字的方式進行教學,並引導學生用熟悉加一加的方式認記生字,在學生組詞和朗讀課文中鞏固生字。朗讀教學我緊扣低年段學生“讀正確”的要求展開教學,關注本課中的輕聲、兒化音與“一”字的變調讀法。遺憾的是由於認識自然段這一教學環節佔用了很多課堂時間,加上孩子們是第一次學習課文,藉助拼音朗讀課文環節中部分孩子因為拼音掌握不夠牢固,所以朗讀速度較慢,導致後面品讀第一自然段的教學環節進行粗糙,預設的體會秋天與其他季節的不同的比較、一片xx的拓展以及秋天來了,什麼怎麼了句式的練習都沒有來得及細細展開,書寫之後的評議環節也沒有進行。

  一同事評課時認為在教學“片”字的時候沒有必要進行字理教學,以節省課堂時間,我不敢苟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文化更是奇妙無比,很多時候我們不敢嘗試在課堂中運用,是因為我們自身底蘊不夠深厚。試想,如果在低年段孩子識字的過程中能經常滲透漢字的字理,他們瞭解文字背後的精彩故事,是不是會更加激發他們識字的興趣?同時,這也是漢字文化的一個傳承。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只是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嘗試,如果有可能,今後我會繼續做下去。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11

  《秋天》這篇課文是一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節課教學目標是會認本課生字新詞,認識“人字頭”“木字旁”“口字旁”三個部首和認識橫鉤一種筆畫;教學重點是感受秋天景象的美麗。在講授這篇課文時,我先由談話匯入,我問孩子們一年有幾個季節,現在是什麼季節?孩子們張口就答:一年有四個季節,現在是秋天!從而引出了課題。

  為了鍛鍊一下孩子們的說話能力,我隨即問道:那你們能說說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是什麼樣的嗎?這一下激發了孩子的表達慾望,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同學說:秋天,葉子都變黃了,有的同學說:秋天,大雁開始往南飛,還有的同學說:秋天,果子都成熟了。聽到有同學這樣說,我馬上追問:“那你們知道,秋天成熟的果子都有哪些嗎?”孩子們一下子炸開了鍋,有的說:玉米,有的說紅薯,有的說梨,還有的說石榴,柿子,花生等等,這一下調動了孩子們學習課文的興趣,趁著孩子們這個熱乎勁兒,我趕緊引入正題,讓孩子們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麼描寫秋天的。最後,我們總結出了文章是從“天氣、樹葉、天空、大雁”四個方面描寫秋天的。透過這些事物的描寫,我們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麗,以及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為了激發孩子們對秋天的喜愛之情,以及讓孩子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重點指導朗讀了最後一個自然段。我先進行範讀,然後讓孩子自己嘗試讀,然後指名讀,賽讀等形式,孩子們最後讀的越來越好!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1、忘了強調課文裡出現的不同的“一”字的讀音。

  2、在指導生字書寫時,沒有進行逐一指導,導致有些孩子書寫不規範。

  3、整節課節奏比較拖沓,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及時完成。總結原因是因為我沒有進行充分備課,完全憑藉之前上課經驗去上。反思自己以後還是要充分備課,做到心中有數,提高課堂效率!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12

  《秋天》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抓住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點,描寫了秋高氣爽、黃葉飄落、北雁南飛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秋天》是學生第一次學習課文,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觀察認識秋天的季節特徵,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學生觀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一、多元識字,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教學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例如“樹”“葉”的教學,將部首教學與生字教學結合起來,滲透了根據形聲字特點識記生字的方法。在學習“飛、大、片”時,充分發揮了字理識字的優勢,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字理、字義,增強了對生字的直觀性、整體性認識。巧妙的識字教學方式,解決了識字教學“枯燥乏味”的問題。在豐富多彩的識字方法的薰陶下,學生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會越來越喜歡漢字,並能逐漸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進而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

  二、多樣朗讀,感悟秋天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秋天的景物特徵,透過自讀、同桌讀、齊讀、師生共讀,形式多樣化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激發學生髮現美、尋找美的情趣,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三、親身體驗,感知秋天

  在本課的教學之前,先佈置學生和爸爸、媽媽去觀察秋天,發現秋天。這樣,整合成全新的語文大課堂,變單純文字的語文學習為綜合性課文學習。在教學時,將課文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教學後,我讓學生再次走進大自然,去尋找秋天,感受秋天。由對秋天的感受拓展到對大自然的觀察、體驗和感受,鼓勵學生留心觀察,善於積累,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不足之處

  1.朗讀環節,讀出韻律,學生還不能透過聲音感悟,只會扯著嗓子喊。

  2. 課堂紀律要隨時整頓,時刻關注,保證讓每一個學生都全情投入學習。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13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豔麗的圖畫。畫上有金黃的梨和紅紅的蘋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舉起的火把。它是人們用汗水繪出的山水畫,它是山野對人們辛勤勞動的報答。

  本課生字不多,可以先集中識字,再朗讀課文。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認讀生字,用猜字、玩字卡遊戲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如,編字謎猜字、做動作猜字、摘蘋果識字、說字找字等。同時,透過組詞語記住字形,瞭解字義。

  識字的鞏固和檢測要放在語言環境中進行,把記生字與讀詞語、讀句子、讀課文結合起來。我指導學生區分前後鼻音的字,如“燃、勤”與“籠、浪、粱”。“籠”在“燈籠”一詞中讀輕聲。“粱”在“高粱”一詞中也讀輕聲。

  朗讀本課一定要引導學生感悟秋天的美好,體會並表達對秋天喜愛與讚美的情感。

  首先是學生充分地讀,可以自由讀,也可以個人讀、齊讀。一要讀正確,二要讀流利,進而做到熟讀成誦。

  我注意引導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我讓學生透過觀察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知道秋天是個美好的、收穫的、喜慶的季節。在此基礎上朗讀,在朗讀中感悟秋天的美好與帶給人們的喜悅。此間我進行了朗讀指導,激發情感,然後朗讀要求:

  ①邊讀邊想象。聽老師範讀,想象秋天圖畫的景象和色彩。

  ②在朗讀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一邊讀一邊體會課文所表達的對秋天的喜愛與讚美的情感,體會課文中問句所表達的語氣。

  ③在朗讀中表達對秋天的喜愛與讚美的情感。這一要求最好先在小組內實踐,可讓每個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來讀,並說說自己為什麼喜歡。然後互幫互學,讀好每個句子。

  ④美讀。教師再範讀,讀出秋天到來時的興奮、喜悅,描繪出秋天山野那一幅披金掛紅的美麗圖畫。想讀的學生可以小聲跟讀,還加上動作配合讀等。

  在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看著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秋天,再試著練習背誦。

  真正精彩的課堂要呈現出精彩的學生。要學生學得精彩,就需要老師用心的去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他們喜歡學什麼,他們需要學什麼、他們能做什麼、他們能掌握哪些、學什麼對他們有用等等。只有很好的瞭解學生,因材施教,才能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體。

  跟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激發他們的興趣開始進入教學,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低年級的學生,興趣就是他們學習的強大動力。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就主動積極。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裡的“樂”是指興趣,從古到今就很重視興趣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抓住符合學生身心特徵的“興趣點”,以學生喜愛的方式展開教學,激起學生參與互動的慾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創造引人入勝的的教學情境,是美術教學的必要條件,興趣是學生學習、發展的巨大動力,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才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老師要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特有的魅力。以種種途經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使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程度相適應,激發學生學習樂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激發興趣的方式多樣,如遊戲、情景、嘗試作業、默畫等等。在《留住秋天》這一課中,我選擇的是默畫的方式匯入,首先讓孩子們閉上眼睛去聆聽一首《秋日私語》的鋼琴曲,同時我送給了孩子們一首詩歌——小草黃了,樹葉黃了,我聽到風踩在樹葉上沙沙的響,金黃色的樹葉像一隻只美麗的蝴蝶在空中飛來飛去,有一片小小的黃葉落飛到了我的肩頭上,悄悄的對我說,我來了。

  “睜開眼睛,這首詩歌讓你想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誰能來描述一下?詩歌中的我來了,我指的是誰?”“我彷彿看到了一片片落葉像蝴蝶一樣在空中跳舞”“我看到秋天來了,秋天給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黃色的衣裳”。我想此時此刻,每一位孩子心中都有了一幅秋天的美麗畫面,很好的激發了他們對秋天的情感,這個情感貫穿了後面的認識理解秋天,最後孩子們迫不及待了,用繪畫的方式把這種情感釋放了出來,去留住秋天。這堂課默畫匯入是關鍵,匯入就像拋磚引玉,引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必須注重興趣的激發和培養。這樣才能為你的教學增添更多魅力,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生活中點點滴滴,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教材,設定不同的引入方法,化難為易,巧妙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14

  12月5日,在學校組織的聽評課活動中,聆聽了孫月梅老師執教的《秋天》一課,我有一種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孫老師都能準確的把握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年段特點,採取多種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令我受益匪淺。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秋天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在上課伊始,孫老師藉助媒體,讓學生欣賞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圖片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秋天,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情感基礎。再如學到第二段,讓孩子們來體會“天空那麼藍,那麼高”時,出示直觀的圖片,讓孩子們理解了文字內容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二、識字靈活,方法多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兒童,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識詞的教學效率。孫老師在識字教學的設計中進行了精心處理。先是帶拼音讀、然後去拼音讀,再自由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小老師領讀等方式,方法靈活多樣,難度層層加深,識字教學紮實高效。孫老師也抓住了本課字詞教學中的一些重點,如“一片片”、帶“一”的短語,帶“了”的短語,讓學生在反覆讀和猜謎語中,鞏固了生字,瞭解了字的用法。

  三、注重思維訓練,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口語交際教學要“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在學習第二段時,孫老師出示圖片,讓學生用“我看到。”的句式來說話,培養了寫話能力。又如訓練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拓寬思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體現語文工具性這一特徵。

  四、教師範讀文字,引領學生朗讀

  馬卡連柯說:“教師永遠是兒童模仿的典型。”學生朗讀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範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孫老師能以身示範,範讀課文,學生有了模板,朗讀課文更抑揚頓挫,繪聲繪色。這一點值得我在公開課中大膽的去嘗試。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匯入環節,讓學生觀看完圖片,談談感受,節省時間可以完成寫字教學的內容。

  一年級語文《秋天》教學反思 篇15

  《秋天》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抓住了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點,描寫了秋高氣爽、黃葉飄落、北雁南飛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天氣轉涼、黃葉飄飛寫出秋天的特徵。第二自然段寫出天空的藍和高,以及雁陣的飛行方向和隊形變化。第三段用感嘆句充分表達作者對秋天到來的喜悅之情。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四點,並圍繞這四點進行教學。

  1、學會本課6個生字,並能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認識自然段,並學習第一小節,背誦第一小節,進行說話訓練。

  4、指導書寫“了、字“兩個生字。

  透過本課的教學我能夠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學生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有感情的朗讀第一段,並完成背誦。本課我採用的是隨文識字,這樣分散識字,能夠降低難度,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一定的環境中識字,更有利於學生識記生字。在學完第一段後,為了讓學生能夠對秋天中的事物有更多的瞭解,我進行了說話訓練,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學生能夠說出秋天裡其他事物的變化,達到了訓練的目的。最後進行生字指導,一看二描三對照四點評,這樣的步驟讓學生進行識字教學。

  在講課的中處理一片片這個環節上,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備課時認為學生這個理解不是難點,學生能夠理解一片片是很多的意思,並進行這樣ABB式詞語的訓練,結過發現學缺乏生活經驗,不能很快的說出這一類的詞語,有沒能及時的點播,導致這一環節上的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