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 篇1

  但是這一節課也有許多的不足,在全體語文老師的指導下,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可以再改進的:

  1、各個環節分配的時間不均勻,小組合作朗讀的時間過長。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每個環節所佔的時間,充分備課。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有所取捨,該放手時就放手,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

  2、課堂的指令語不明確。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透過同桌合作朗讀的方式朗讀第三、第四自然段,孩子們不知如何去讀、怎樣讀,導致課堂在應該讀書的時候非常安靜。結合其他語文老師給出的建議,我也做了認真的思考:一是要熟悉自己的學生並與之形成一定的默契,一個特定的指令與發出後,學生應該採用哪種學習形式。應該相對固定,這樣可以減少教學指令與佔據過多過多的課堂時間。把課堂時間儘可能的還給學生。二是教學指令語的形式應該多樣化。語言,文字形式,肢體動作,面部表情都可以充分利用,避免教學過程枯燥,有效減少學生的適應性疲勞。第三個是教學質量的重複,讓學生明白教學指令與發出後自己應該做什麼,對指定語進行適當的重複無疑是需要的,但是簡單的重複會造成教學過程的單調,甚至是學生的厭煩,因此,對教學指令語的重複應該是另外一種意義。

  3、評價語缺乏,沒有針對性與時效性。

  對於孩子們來說,及時且有針對性的評價可以更好地促進孩子們去思考。在課堂教學中,巧妙的評價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其他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這是我今後需要特別去努力的地方。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 篇2

  《霧在哪裡》這篇課文是一則有趣的科普童話故事,它把霧比作一個淘氣的孩子在捉迷藏,它把大海、天空連同太陽、海岸和城市、自己藏了起來。本文讓孩子們透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情境,感受霧的聚散變化的特點,符合低年段孩子的認知特徵。

  在此次教學中,我主要圍繞“藏”這個字來進行設計,輔助“霧把什麼藏起來”這個問題讓學生深入文字,朗讀課文。學生在邊讀邊思考中,加深對文字的理解。本文非常具有典型童話特色——反覆結構。第二至第九自然段結構相同,表達相似,“霧來到哪裡,把什麼藏起來,結果是怎麼樣的景象”。這樣反覆了三次,結構清晰,富有節奏感,是朗讀和語言學習運用,模仿習作的好材料。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學習活動:

  在圈劃中學生對每個段落的段意有了基本的瞭解。在將第二、四、五自然段組合出示,讓學生去尋找每個段落的共同點,發現每段結構相似,都是:

  提煉出這個模板之後,在讓學生想象,霧還會來到什麼地方,會把什麼藏起來,又會是什麼樣的景象。有了支架,學生樂於去表達,分享自己的想法,進而將學生引入習作中。在最後的設想中,是想將學生的習作串聯成散文詩,但是由於時間把控不準導致這個環節的缺失。

  在這個環節我花費了許多時間,讓學生去圈劃去發現,目的是認識到童話的反覆結構,為之後第八單元的童話學習打下一定基礎。但是在教學中過於強調這點,反而缺失了原本課文朗讀的趣味,有失偏差。特別是朗讀霧說的話時候,沒有讓學生去揣摩霧說話時的語氣,朗讀時間比較少。

  本課出現13個生字需要識記,難度較大,所以在課堂上我以隨文識字為主,集中識字為輔,分散識字,降低難度。識字教學環節中,學生基本能認讀生字,但是大多停留在淺層的拼讀上,沒有引導學生如何識記生字,生字教學飄浮雲端,不夠紮實。同時本課書寫生字容易出現錯誤,特別是“切”與“步”。所以我將教學重點放在這兩個生字上面,多讓學生練寫這兩個生字。在書寫教學我認為我還是有所欠缺,特別是生字展評,再次書寫環節,常常沒有做足功夫,讓學生去評。希望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能真正落實書寫,讓展評為書寫服務。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 篇3

  《霧在哪裡》這篇課文把霧描繪成一個淘氣的孩子在捉迷藏,他把大海、天空、太陽、海岸、城市等等藏起來,最後沒有什麼可藏的了,又頑皮地把自己藏起來。此文旨在引導學生感受大霧天氣,對霧這一自然現象產生興趣,理解霧的聚散變化的特點。在教學第一課時的過程中,我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1、以讀為本,讀中理解。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讀”對理解語言,感受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霧的淘氣、感受霧的頑皮。這樣不但讓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還培養了學生讀的興趣和習慣。

  2、隨文識字,積累鞏固。

  教學中不再單獨教學生字,而是在教學段落時隨文識字,利用上下文理解字詞,幫助積累。同時採用不同的識字方法,幫助學生識字。

  3、合理想象,聯絡說話。

  “霧還藏起了什麼呢?”設定這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能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語感,為以後的習作打下基礎。

  本節課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對學生關注度不夠廣,對生字的教學還不夠紮實,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期收穫更好地效果。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 篇4

  課文透過不同地方的霧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自然現象的奇妙。作者將"霧"化身為淘氣的孩子,賦予它語言,讀來有趣,覺得霧的變幻多端與神秘。透過製作課件,合理設計教學思路,讓學生在讀與說的教學環境中瞭解霧的這一自然現象,感受大霧籠罩的大地是怎樣一種景象,從而培養學生注意留心周圍的一切,熱愛自然,用語言來表達自然界中的奧秘。

  首先,透過用霧的圖片來匯入新課。雖然在導課的技巧中經常用到圖片,不屬別出心裁,但在效果上確實能引發孩子朗讀課文興趣的作用,為更好地閱讀課文做好鋪墊。讓孩子看著老師板書課題,並指導學生寫字的機會,復“雨”這個部首,強調“霧”和“哪”是形聲字。

  其次,課文的學習透過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第一、整體感知課文,並用多種形式認讀生字、詞,讓學生掌握基礎字詞更紮實、更牢固。保護好學生主動識字的熱情,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學習,積累一些好的識字方法,從而增大學生的識字量。

  第二、品讀理解課文,在前一基礎上讓學生劃出霧說的話,用正確的語氣來朗讀,作者寫霧淘氣可以從霧說的話中體會出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說一說,霧都把什麼藏了起來?藏起來之後的景色是什麼樣子的?

  這是個教學的重點,讀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培養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在學習"景物變化"的語句時,打破逐節分析朗讀的常規,用句式來指導學生運用課文語言來練說的形式,旨在將課文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是一個理解記憶並背誦的過程。在這一環節學習中,透過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自主找到霧把(大海、天空連同太陽、海岸和城市、自己)藏起來後分別出現了什麼樣的景色,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第三、在學完課文後,文章中說霧“是個淘氣的孩子”,在你眼裡,霧又是什麼呢?目的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提高表達能力。

  最後,在學生還感到學得意猶未盡之際,給學生布置跟生活密切相關的任務,找一找霧還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向高潮,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同時,也對"學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 篇5

  《霧在哪裡》這篇課文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形象地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圍繞霧“淘氣”“藏”來設計。抓住霧“淘氣”,霧把什麼“藏”了起來等問題,引導學生採用不同的形式來進行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中悟,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一、朗讀訓練力求紮紮實實

  語文學習“以讀為本”,“讀中體會”。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讀”更是重要,這對於理解語言、感受人物情感的能力培養,逐漸掌握朗讀的技巧有“推波助瀾”的作用。課中,我把“霧”說的五句話作為朗讀的重點,透過多形式的朗讀來體會“霧”的淘氣,充分利用個別學生示範讀來感染其他學生,再讀時自然而然地表現出“淘氣”的特點。另外,很多時間都花在朗讀課文上,培養學生讀的興趣和習慣,在熟讀基礎上理解,與文字間的交流更為密切。

  二、語言訓練力求紮紮實實

  引導學生找課文中語言來說,自由選擇內容練習說話,將學習的主動權給了學生,並將課文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培養了語感。而根據圖片仿照課文,展開想像練習說話,也是語言訓練的重要環節,因為有圖片,學生有話可說,因為前面有句式訓練的鋪墊,學生語言表達也很流暢,連能力較弱的學生也有了說的積極性。課堂不再是少數學生的課堂,學生們學得更積極、主動了。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 篇6

  今天上午,我在卅鋪中心小學陳昕校長的帶領下,來到黃荊小學進行送教活動。這是一所山村小學,二年級只有十來個學生,面對我,他們開始有些羞澀,但隨著課堂教學的步驟,他們很快就進入狀態,熱情高漲,他們的眼睛裡閃爍的是智慧的光芒。

  《霧在哪裡》是一個童話故事。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霧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現出大霧籠罩下世界一片朦朧的奇妙景象。作者賦予霧以孩子的語言,把大霧籠罩稱作“霧藏起了世界”,把雲開霧散稱作“霧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課文顯得生動有趣。

  教學《霧在哪裡》一課時,我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因此,匯入時沒有太多花哨的東西,簡單地認讀字詞,並練習用詞語說句子,既鞏固了舊知,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課文教學時,我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理解。如體會霧的淘氣時,我先讓學生理清層次知道霧去了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事,再畫出霧的語言仔細品讀,讀出語氣,讀出感情。我還讓孩子們演一演,如小貓”悠閒地散步”,讓學生用自己的動作來解釋其意思。透過讀一讀,演一演的方法讓學生理解怎樣才是“悠閒地散步”,體會作者表達的妙處,並透過想象說話來學習作者的寫法,讀說結合,強調了想象的重要性,意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當然,課堂上還有一些細節不夠完美,課件在呈現霧的形成以及消失的過程時,我用的是圖片,如果能用影片來展現,會更直觀,更清晰,效果自然會更好。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 篇7

  《霧在哪裡》這篇課文是一則有趣的科普童話故事,它把霧比作一個淘氣的孩子在捉迷藏,它把大海、天空連同太陽、海岸和城市、自己藏了起來。本文讓孩子們透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情境,感受霧的聚散變化的'特點,符合低年段孩子的認知特徵。因為是第一課時,所以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理解字詞和梳理課文大意上。在理解了課文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基本的言語訓練。

  在匯入環節,我透過一個小謎語“像雲不是雲,像煙不是煙,風吹輕飄飄,日出慢慢散”,讓同學們猜一猜,從而引出“霧”,讓孩子們感知霧的特點。接著趁熱打鐵,播放一些霧的圖片,帶孩子們進入霧的情境當中。透過讓孩子們說一說霧給自己的感受,從而讓孩子們體會到霧的朦朧美。

  在生字教學中,我採用了隨文識字的識字方法,利用上下文理解字詞,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在語境中幫助孩子們積累。在教學“霧”這個字時,我先帶著孩子們透過猜謎語、欣賞圖片的方式引出“霧”。接著讓孩子們說說怎麼記住這個二類字。因為有之前形聲字學習的基礎,所以孩子們都能夠說出“霧”是一個形聲字,上面是一個雨字頭,下面是一個“服務”的“務”。接著,我對雨字頭的字做了一個拓展,讓孩子們說說雨字頭的字還有哪些。從而總結出雨字頭的字一般和水或者天氣有關的特點。透過一個字拓展到一類字,教會孩子們漢字學習的秘密,讓前後學習的知識貫通起來。

  再例如教學“淘”這個生字時,我把課堂交給孩子,讓孩子們自己尋找識記的方法。透過觀察,孩子們都能夠說出“淘”是一個形聲字,左邊是三點水,因為淘米要用水,右邊也讀淘。接著我引導孩子們給“淘”換偏旁,說說還有哪些字,拓展“匋”字大家族的生字。孩子們都能夠聯想到前幾天才學過的《葡萄溝》這篇課文中的“萄”,有些孩子也能聯想到平時上的陶笛社團的“陶”,不僅聯絡了以前學過的課文,而且引導孩子們注意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留心觀察。這樣的生字教學方式,讓孩子們既記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義,更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讓每一個生字在孩子們的面前活起來,讓生字成為孩子們的夥伴,讓孩子們主動去觀察生字、積累生字,發現在身邊的生字。

  這樣的生字教學方式貫穿於課堂的始終。例如:沒有光線,看不見,只能聽見聲音就是“暗”;中間兩個土就像四通八達的馬路,行人走在道路的兩旁,這就是“街”;用木頭的水上造橋,有木也有水,這就是“梁”等等。

  在課文朗讀中,我充分注重教師範讀和引讀的作用。對於低年段學生來說,讀對於理解語言和體會文章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採用了範讀、指生讀、師生合作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在讀中體會霧的淘氣。這樣不僅讓孩子們在讀中認識生字、理解課文,還培養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和習慣。配樂朗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朗讀方式,抒情的音樂讓孩子們彷彿置身在霧氣濛濛的仙境之中,孩子們讀得有滋有味。

  因為本文的有兩條線索,一條是霧到底去了哪裡;一條是霧把哪些東西藏了起來。因此在初讀課文時,我先帶著孩子們找到了課題所問的“霧在哪裡”。在再讀課文之後,引導孩子們找出霧都把什麼藏了起來。讓孩子們對課文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在精讀部分,我抓住了文章三、四自然段結構相似的特點,帶著孩子們品讀這兩段的文字。在欣賞圖片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們理解這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在朗讀中訓練孩子們用“無論是……還是……都……”說話。在充分朗讀之後,我引導孩子們說出這兩個自然段在結構上共同的特點,都是先寫什麼,在寫什麼。再讓孩子們說一說霧還會去哪裡。出示一些圖片,讓孩子們當一當小作家,模仿課文的結構,也來說一說霧還會去哪裡。充分挖掘文字的語用價值,讓孩子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習得寫作的能力。孩子們在這一環節當中都表現的非常積極。言語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這一節課下來,我覺得亮點還是非常多的。但是也有許多的不足。在宋運來老師和李主任的指導下。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可以再改進的。

  文章的匯入部分還不夠有情趣。可以把霧當做是一個魔法師,把霧在哪裡變作是霧在哪些地方施展魔法。從而讓孩子們在情境當中產生閱讀的期待,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提取資訊要有示範。可以先帶孩子們朗讀文章的一、二自然段,找出霧在海上。然後再放手讓孩子們找找霧還會去哪裡。從而避免孩子們盲目地尋找,或者尋找有遺漏的情況。

  在教學中要有取捨。這一節課的內容很多,所以導致課堂給人一種不停地往前趕的感覺。可以適當刪去一些內容,留給下節課再來講。

  寫字教學不夠紮實。因為時間可能不夠了,所以留給寫字的時間比較少,但是低年段寫字指導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課中應該至少保留十分鐘的時間給孩子們好好地練一練字。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 篇8

  本文作者運用擬人化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我設計的時候圍繞中心詞“淘氣”和“頑皮”來設計,他這麼淘氣頑皮做了什麼事,引出“藏”的問題。運用朗讀法順利地完成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層層深入的朗讀教學環節是不可忽視的。因為已經預習過課文,所以開始便是放手學生自讀,目的是整體感知霧的淘氣和頑皮,接著藉助霧說的四句話找到霧做的事情,也是學生自己朗讀找到答案的。初步瞭解課文內容了,就要讀出霧的語氣了,我先示範著讀了第三自然段,重點突出“我要把大海藏起來”的頑皮淘氣,接下來丟擲的問題:霧是怎麼說的?學生自然學著剛才老師的讀法,師相機評價,孩子們越來越敢讀,越來越想讀,越讀越有趣。在讀霧第二次說的話時,不用老師多說,孩子們自然就能有感情地讀,加上適時激勵性的評價,孩子還能個性化地讀,有的讀得淘氣頑皮,有的讀得驕傲自豪,有的讀得威風凜凜……不知不覺,霧那淘氣頑皮的形象在孩子們心裡形成了。

  以讀代講,化難為易。本課裡有許多詞語,比如“於是”、“連同”、“甚至”學生第一次見,但是學生反覆讀了也能說出他們的意思;還有一個長長的複句:“無論……還是……都……”,學生也是透過讀明白了這組複句的妙處,明白不只是書中提到的景物看不見了,所有海上、天空中的事物都會被霧藏住,不見了影蹤,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透過朗讀,孩子們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自然景物蘊含的生活情趣。

  光是體會還不夠,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能仿照課文段落說話,才算真正完成了教學目標。怎樣才能搭建起學生生活經驗與文字的橋樑呢?我透過師生合作朗讀引導學生髮現表達規律,化難為易,學生思維被打開了,說出了精彩彩紛呈的答案。

  總之,一節語文課應當是書聲琅琅,教師如果能夠重視引導孩子走朗讀這條捷徑,巧妙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那麼孩子將學得有趣,老師教得輕鬆!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 篇9

  我選擇了一則童話故事《霧在哪裡》,這是部編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題是“想象”,側重於體現想象之美:《霧在哪裡》中的語言生動,想象充滿童趣。

  本節課我的設計思路和教學流程是: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句子。二、交流識字方法。三、再讀課文,學習第一自然段,書寫“岸、屋”兩個生字。

  反思整節課,我認為需要繼續堅持的有:

  1.小主播形式新穎、互動性好,豐富了課堂內容。本節課李浩翔和盧妍竹作為小主播,準備充分,落落大方。分別從霧是什麼;霧的常見型別;霧對人類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並聯系實際生活出示圖片比較霧和霾,讓同學們初步瞭解了霧和霾相關知識;並透過互動環節猜謎語,收集霧的有關詩句,霧的與天氣相關諺語,生動活潑,讓大家對霧有了直觀深刻的理解。畫說漢字作為日常課堂環節,切實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習語文興趣。袁康雅準備了“岸”字,讓我們知道了這個字的本意是“聳立在河川上的石崖,意思是水邊高地”。

  2.同音字講解,採用藉助圖畫,字形辨析,突出了重難點。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筆畫,讓學生來指給大家看圖上哪個位置是河岸,同時拓展海岸、兩岸等相關詞語。字詞教學要適時藉助字典。字典進課堂,在識字時出示義項,有助於學生理解詞語。在講解“梁”字時,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它的多個義項,與“粱、糧”區別開來我鼓勵大家向身邊的小老師—字典學習,翻翻字典,分別查詢到這3個字,並且把這3個字的義項出示到課件上,最後透過選詞填空的方式鞏固識記。既學會了方法,又學到了知識,更是一個發揮字典幫手巨大作用的環節。

  3.教師語言準確簡練,要求明確,過渡語引導語豐富多變,激勵性強。需要向書本、名家學習,不斷錘鍊、進步、提高。

  4.課文朗讀指導要多方法,注重課堂內容的延伸拓展。應該充分發揮教具的作用,先讓孩子們說一說,再引導孩子們從語氣語調、站姿、表情等朗讀,讀出感情,進而完成本節課教學目標。

  5.寫字環節嚴格要求,規範學生寫字步驟,精講多練。良好的學習習慣應常抓不懈。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 篇10

  一、教材分析。

  《霧在哪裡》是一個童話故事。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霧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現出大霧籠罩下世界一片朦朧的奇妙景象。作者賦予霧以孩子的語言,把大霧籠罩稱作“霧藏起了世界”,把雲開霧散稱作“霧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課文顯得生動有趣。

  二、教學中的閃光點。

  在上課前,我認真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流程,製作教學課件。在教學過程中,閃光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朗讀中能夠準確把握朗讀語氣,感受霧的淘氣。

  課文中,霧的語言很有特點,充滿了童趣。教師指導學生讀好霧說的話,是教學重點。在教學中,我透過範讀引領,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方法,從而在朗讀過程中掌握好朗讀語氣。透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來感受霧的淘氣。學生朗讀效果良好。

  2.學生想象力豐富,語言組織能力得以提升。

  在學習完二至六自然段後,我設計了一個想象說話的練習,讓學生想象:霧還會把那些東西藏起來?藏起來後的景色都是怎樣的?學生的想象裡豐富極了。有的學生說霧會把草原藏起來,無論是羊群,還是牛群,都看不見了。有的學生說霧會把森林藏起來,無論是小鹿,還是老虎,都看不見了。還有的學生說霧會把校園藏起來,無論是操場,還是小夥伴,都看不見了。一些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很強,能夠準確說出霧來時的景色。這樣的說話練習,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發,語言組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教學中的不足及改進措施。

  1.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提升。

  為了更好的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學習課文過程中,我提出一個統領全文的問題,讓學生透過思考問題、找出相關句子,來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巡視過程中,我發現有一半學生找的重點句子不夠完整,還有些學生找到的不是句子,而是詞語。可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提升。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自己應該把思考問題和交流的時間留給學生,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引導者。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是自主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2.教學時間沒有把握好,有些拖堂。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節奏沒有掌握好,拓展閱讀環節沒有在正常教學時間內完成,有些拖堂。因此,在以後的備課過程中,備教學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確保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夠有效的進行。

  3.教學語言組織不夠嚴密,課堂把控能力有待提升。

  在教學過程中,自己個別的一些教學語言組織不夠嚴密。在以後的教學後,自己應該注重自己語言組織能力的提升,讓自己的教學語言規範、嚴密,從而提升自己對課堂的把控能力。

  教學是一門探索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自己一定會大膽嘗試,積極探索,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成為一名業務能力精湛的老師。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 篇11

  俗話說,教學就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執教了《霧在哪裡》一文後,自己感觸頗深,現就本課教學反思如下:

  1、字詞教學。本堂課中對於字詞的教學我採取了“隨文識字”的方式,認識了“霧、淘、岸、於、暗”五個生字,在交流識記的過程運用了“聯絡生活實際、藉助圖片、詞語串聯、找反義詞”等形式來鞏固識記,忽略了孩子們自主交流識字的能力。書寫了“岸、屋”兩個生字,透過學生的交流與發現,總結小口訣來便於學生的識記,但是在展示評價環節,學生在書寫時並沒有關注到字的重點。另外,在理解詞語環節有點費時,尤其是對於“淘氣、海岸”的理解,有點囉嗦導致了整堂課前松後緊。

  2、初讀課文。透過影片的播放讓學生梳理出了霧說的幾句話,抓住“淘氣”來練習朗讀霧說話時的語氣,並沒有點明霧說話時怎麼樣,而是透過對每一句話突出重點的不同來體會霧說話時的淘氣。此環節學生展示朗讀的形式太單一,應該注重對個體的指導。

  3、品讀感悟。在此環節中重點品讀了課文的第三、四段,霧把“大海、天空連同太陽”藏起來的段落,著重引導學生髮現兩段的異同點,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便於學生駕馭文字給出了學生學習的提示“從句子上看,有哪些地方相同”“從詞語上看,有哪些地方相同”透過學生的自學,教師的引導,梳理出每段都是圍繞霧“說—做—變化”來寫的;詞語“於是、無論、都是、都不見了”是相同的。當然也有不同之處,引導學生理解“霎時”。只是注重學生對於段落形式上的梳理,忽略了對於課文的朗讀。

  4、遷移運用。在對三、四段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本環節引導學生嘗試仿照著課文的形式進行說話訓練,有了前面的分析這個環節相對於學生來說簡單了許多,學生的表達清晰。

  每上完一節課,都有許多點值得自己思考與反思,反思是為了以後更大的進步。

  二年級上冊語文《霧在哪裡》教學反思 篇12

  《霧在哪裡》這是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19課,該課文作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形象地展現給孩子們。教學中我主要圍繞霧“淘氣”“藏”來設計。抓住霧“淘氣”,霧把什麼“藏”了起來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學生邊讀邊批註邊思考,在讀中領悟,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課標反覆強調要學生充分地讀,培養孩子良好的語感和收到情感的薰陶。“讀”是培養孩子語感形成的重要基石,而低年級的學生注重形象思維,理解能力有待加強。因此這對於培養二年級學生理解語言、感受人物情感的能力,逐漸掌握朗讀的技巧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節課中,我把“霧”來到海上、岸邊時說的三句話作為朗讀的重點,霧怎麼樣做了結果又怎樣了來引導學生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並結合媒體動畫演示引導學生體會霧的“淘氣”,利用個別學生示範讀,老師的範讀來感染學生,再讀時大多數學生能表現出“淘氣”的特點,對“霧”的淘氣有初步的情感昇華。

  課標指出,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時,我抓住文字訓練點“無論是xx、xx,還是xxx,都xxx。”的句子進行說話訓練,課堂上學生能圍繞這個句式進行說話訓練,但內容僅僅侷限在“霧”中,思維不夠擴散。其次,在教授第4自然段結束時,我引導學生模仿課文、想象說話。首先先根據圖片仿照課文,展開想像練習說話,也是語言訓練的重要環節,因為有圖片,學生有話可說,因為前面有句式訓練的鋪墊,學生語言表達也很流暢,連能力較弱的學生也有了說的積極性。課堂不再是少數學生的課堂,學生們學得更積極、主動了。其次,再引導學生在“學習單”上根據生活經驗進行書寫“霧來到哪裡變得怎麼樣了”透過語言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還加深了他們對文字的理解。

  但在這節課中,反思自己有很多地方做得仍然不足:

  1、學生習慣還需加強培養。如,在讀書環節時,個別學生沒有做好讀書的姿勢,老師卻沒有及時糾正。

  2、課文容量大,雖然課標中強調要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學中我也有體現,但對於語言訓練點卻過餘重複、囉嗦。

  3、寫字教學至今為止仍是很多老師比較難攻破的難點。我們應該根據課標要求注重培養學生寫字姿勢和掌握基本的技能,從而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節課中對於寫字的指導不到位,部分同學還是沒有按照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養成好習慣,還需繼續努力。如:把“折”和“抓”對比起來寫,讓學生明白同是提手旁,在不同的漢字中所佔的比例不同,寫法也略有不同。

  4、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讀”是重點,教學中,我只關顧到學生的整體朗讀,而對於個別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沒有充分利用個別學生示範讀來感染其他學生,再讀時學生也沒有很自然而然地表現出“淘氣”的特點。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花更多時間在指導學生個別朗讀課文上,培養學生讀的興趣和習慣,在熟讀基礎上理解課文,與文字間的交流更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