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1

  一、設計思路(簡述)

  由一則謎語,引入新課展示學習目標自學指導

  1、師生同歸納化學反應原理自學指導

  2、師生討論交流歸納出實驗室製取氣體如何選擇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實驗探究(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專題訓練課堂小結綜合訓練

  二、課後反思

  1、對學情分析不到位:課的開始複習實驗室製取氧氣所學的知識點時,沒有充分考慮到由於時間長,學生對本部分知識已經不太熟悉,所以在此環節時,耽誤了時間,在後面教學環節時,就顯得有些倉促,後來想想,如果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後面的教學就會很順暢。

  2、備課時沒有注意到細節問題

  在完成自學指導1時,實驗室製取CO2化學反應原理,即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沒有對學生進行細緻的講解,如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首先生成氯化鈣和碳酸,然後碳酸不穩定分解,最後再歸納出總的化學方程式,因為它也是中考重要考點。

  3、由於前面耽誤了時間,所以後面在進行分組實驗探究時,時間不夠充分,給人感覺就是很忙亂的完成了這一環節,而這一環節本身設計就是想讓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實驗,考查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4、由於教齡短,教學經驗不夠豐富,駕馭課堂能力不是很強,所以在今後教學中,一定要向老教師學習,自己也要努力學習,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自身素質,總之呢,總體感覺不是很好,希望各位評委多提寶貴建議,謝謝大家。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2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由“灌輸式”逐漸轉變為“啟發探究式”,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應由“接受式”轉變為“自主式”。本節課透過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解決和討論交流等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為終生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課題的設計沒有按照教材的順序來設計,(教材首先給出了確定氣體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時應考慮的因素,然後讓學生從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氣體密度與空氣的大小比較以及是否與水反應等方面來比較實驗室中製取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異同,在此基礎上,給出了一些儀器,由學生自己來組裝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然後利用設計的裝置製取二氧化碳。)我的設計是讓學生根據他們已學過的製取氧氣的知識和他們對物質的理解來探求新的解決方法。這三節課始終以學生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整合知識學習貫穿其中,透過學生合作和自主探究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的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實驗能力,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學習的激情。

  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3

  接到教學藝術節課題實驗教師的出課任務後,我確定了展示課的課題,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六單元課題2《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本課的內容以學生探究為主,且需要多媒體的支援,契合實驗課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資訊化整合研究》。

  備課過程中我對教材進行了認真研讀、分析,在利用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前後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處理。依據九年七班學生實際,為保證授課內容的完整且體現對課題的研究。我把一些知識作為學生前置性作業的內容,並把作業內容拍成照片加以展示,把有關氧氣的複習內容也留為前置性作業。這樣就保證新課的時間。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上,我利用影片《假如沒有化學》以及猜猜它是誰來創設情境激趣引思,效果也比較好。為確保實驗探究的順利進行,我把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要求作為溫馨得救展示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分析判斷選擇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試劑。對化學反應原理的處理上,我也作了改動,它是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如果本節課上完成分析及書寫過程需要佔據較多時間。所以我把方程式在前一節課進行了講解。節省時間的方法也體現在板書的設計處理上,除了課題及反應原理,其它的內容我都是以貼卡片的形式展現。即節省了時間同時學生也感到新奇,更能引起學生關注,效果較好。當堂檢測方面我設定了六套隨機習題供學生自主選擇題的難度分不同層次。其中設定了一個生活小常識來體現化學源於生活且服務生活的理念。作業佈置也源於上述目的。儘管做足了上述的準備,但學生的探究過程是無法控制的,我感覺在充分的讓學生表述實驗現象方法還不夠,對發生裝置的探究還有一定的提升的空間。

  研讀本節課教材以及完成設計本課教學的過程是我對實驗課題的詮釋過程,也表達了我對實驗課題及本課題的理解。我也會以此課的備課為範例,在今後的教學準備中從各個方面透徹分析每一節課,以求最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