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通用7篇)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通用7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1

  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開啟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本學期我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採取各種有效的途徑,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下面,我談談這學期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於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透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於識字,主動識字。如在教《口耳目》、《日月明》這兩課時,我演示幾個學生在學前接觸過的有代表性的會意字,形聲字,透過畫面與文字的演變,使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所見的畫面產生聯絡,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秘的慾望,對學習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2、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複,喜歡錶現。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元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給字配“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4、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如我上《靜夜思》這篇課文時,我板書了課題後就問: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讀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和“夜”,給他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著什麼?意外的是學生都很快的明白了“靜”和“夜”的意思。

  5、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在識字教學中我把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整合。開學時我就讓學生自己準備了喜歡的識字本,每天回家進行生活識字。識字的範圍很廣,可以是大街上廣告牌上的、店鋪名稱、食品的包裝袋、課外書上等等,讓學生平時留心觀察,注意收集,隨時隨地進行識字訓練。學生把自己生活中認識的字帶到學校,和小朋友們交流,識字量就更加大了。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2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在一年級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生字的方法,以《雪地裡的小畫家》這篇課文為例,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教會學生在預習中讀準字音

  預習是專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的。為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在上新課前,我要求學生預習生字。首先,我讓學生藉助拼音初讀課文,在初讀的過程中學生基本上讀準了字音;其次,我讓學生看田字格中有幾個生字,並要求他們從文中一個一個地找出來拼讀。這樣,透過預習,學生獲得了學習生字的主動權,也為課堂上學習生字做好了心理準備。

  二、教會學生聯絡上下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

  《雪地裡的小畫家》一文中有“畫”這個生字,我在教學中讓學生聯絡上下文,體會“畫竹葉……”的“畫”與“一幅畫”的“畫”的不同意思。學生透過反覆朗讀、體會,知道前者指“動作”,後者指“圖畫”。再讓學生說說誰會畫什麼?“畫”字還可以組成哪些詞?這樣教學,遵循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原則,學生理解到了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是不同的。

  三、教會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記住字形

  聽課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又是很難掌握的學習技巧。讓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去積極地捕捉知識。眼,要注意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及筆順。耳,要善於發現老師指出的重點,如老師說“雪”字上面是“雨字頭”,“雨字頭”第三筆是橫鉤,不要寫成橫折或橫折鉤;“牙”,共4筆,第二筆是豎折,不要把它寫成兩筆等。腦,要牢記字的讀音、字義、字形。簡單的字,如“畫”“葉”可以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分析字形;“幾、用、筆”可與熟字“兒、同、毛”比較字形,加深記憶。

  四、教給學生運用“自我再現法”複習鞏固生字

  記憶的東西在保持中會發生遺忘。因此,複習鞏固生字很重要。我教給學生學會自我再現生字,實踐證明對鞏固生字十分有益。

  將課堂上學的生字的讀音、筆畫、筆順、組詞等,不看生字口頭複述出來。說出來之後,再看書或與黑板上的範字對照,及時糾正複述中的錯誤;也可以說給同位聽,說完後讓同位指出正誤。此法可用於課堂鞏固練習或放在課間休息時進行。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3

  一、培養學生“我愛識字”

  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要讓學生達到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比如《識字1》一課,我先向學生介紹了阿拉泊數字1——10,說了它們的來歷,再告訴學生我們中國人也有自己表示數字的符號——“一到十”的漢字。這樣一引導,使他們對相應的詞語產生興趣。學生情趣盎然,認真地讀、記詞語。在進入第二個教學環節時,我告訴學生數字的好朋友,互相幫助,團結友愛,本領大著哩。相機的出示數字詩,再讓學生一邊觀察圖一邊說說數字在這裡的“本領”,讓學生理解詩歌的意思也就水道渠成了。學生在這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中牢牢記住了漢字。

  二、倡導學生“我識字最棒”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都會認了,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能力的差異,如果要統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一定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為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如下嘗試。

  1.培養合作能力,實現優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透過我三個月的培養,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裡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裡,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可以讓小組裡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2.聘任“小老師”,實現多元評價

  一個班級共有37個學生,可見我的語文教學任務相對來說是比較重的。課堂上我要在短時間裡瞭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情況是很難的。於是我採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鼓勵學生“我是識字小能手”

  比如可讓學生把自己最愛看的動畫片裡的人物的名字認下;把自己家的生活用品認下;把愛吃的蔬菜、水果等名稱記下;把自己家的小區認下等等,在課堂上舉行各種形式的課外識字大比武,以此激發學生課外識字的興趣。這樣,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4

  孩子們好不容易搞清楚了漢語拼音,緊接著便是那麼多的字寶寶等著和他們交朋友了。數數看,一篇課文除了幾個四會字以外,還至少有十來個二會字。往往一節課下來,光學會這些二會字,就把孩子們累得不行了,而且還有一部分學習態度認真,但資質一般的同學根本不能掌握。最要緊的是時間也不允許,基本上一篇課文按排兩課時,這樣才能正常完成本冊教學內容。剛進入識字、課文教學時,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往往備了兩課時的內容,結果用了三個甚至四個課時才能完成教學任務。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教學方法的問題?是學生學習態度的問題?於是到別的班聽課,學習各種課堂識字、鞏固生字的方法以及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招數,在自己的課堂上試用。效果稍有改善,但一節課下來仍完成不了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課後,跟同級的老師們交流上課情況,沒想到他們也有這樣的苦惱。看來,不僅僅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態度的問題了,主要問題還是要掌握的內容太多了。

  針對這樣的客觀因素,我們該怎麼辦呢?想來想去,只能試試其他的辦法了。於是試著週末佈置預習新課文的家庭作業:讀通課文,圈出生字,初識生字。沒想到回來後,再上課,效果居然好了很多,並且能在限定的時間內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於是,在每次上新課前,我都會抽出一節課給孩子們預習兩到三篇課文,在預習的時候,引導孩子們進行合作,並讓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幫助有困難的孩子。上起課來,孩子們輕鬆了,我也輕鬆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話,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啊!

  看來,對於一年級上學期的小朋友,只要是學完了拼音,就可以開始教會孩子們預習了,這樣上課就可以節省圈生字的時間。另外,有的小孩預習時很用心,可以記住一些生字,到了上課的時候,任務就輕了,而已經認識的字就等於是進行復習鞏固了,如此又可以減少複習的時間。這樣做不但能加快學習進度,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還能讓孩子們從一年級起就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和自主學習新知的意識。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5

  這節課是本學期的第一節公開課,為了準備這節課也花了不少心思。首先選定課題,因為自己本身比較喜歡這種對子歌,而且本文篇幅較少,所以就選了這篇。

  前期準備時參考了一些教案,也觀看了一些名師的影片。再加上對自己班學情的考慮,初步確定了教案。整堂課上下來,有些許收穫,更多是發現了自己的不足。

  一、匯入

  我以做對子游戲匯入,學生畢竟是孩子,有著愛玩的天性。一聽遊戲馬上來了精神。對子從簡單到複雜,孩子也慢慢投入進來。這個匯入一則和課文有關聯,二則快速讓學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

  二、教學過程

  1、讀。

  對子歌最主要就是透過各種讀去感悟那些韻味。我這節課主要採取個人讀和集體讀。但是發現學生在集體讀的時候沒有氣勢,沒有精神。有些學生起來讀的時候其他學生沒有認真聽。這些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及時做調整,導致整堂課的集體讀有氣無力,讀不如不讀。這也和我備課過程中預設不足有關,這是我非常值得反思的一點。

  在教學字詞這塊,我透過字形變化,意思理解,圖片藉助理解等方法來學習。在學習“朝”和“夕”兩個字時,我讓學生自己組詞,而因為積累有限,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不出來,這裡我其實可以自己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識。最後迴歸詞語環節忘了處理,本來打算讓一個同學當小老師讀的。圖片幫助理解倒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最後打拍子讀的環節也沒有處理好,可能也因接近下課,我也就匆匆而過了,導致這一環節顯得蒼白。

  2、寫。

  這節課主要寫“秀”和“和”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有一個“禾”,但“秀”的禾撇捺要舒展,“和”的捺要變點。先讓學生透過觀察發現不同點,再範寫。在巡視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寫不好“秀”下面的“乃”,掌握不好結構。這也是我頭痛的問題,如何能讓學生對寫字興趣。

  總體來說,值得改正的地方還有很多,以後上課之前要多瞭解學情。希望自己再接再厲,繼續加油。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6

  這兩年來都是從事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在其中遇到過很多的困惑,也透過逐步的學習、探索解決了心中的疑惑。但是識字教學一直是困擾我心頭的一個疑團——如何才是高效的識字教學課堂?

  一、二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教學,在這近兩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識字教學是一個最難操控的環節。雖是一年級同時入學的,但是學生在識字基礎、能力上相差甚大。就如目前我所帶的這小小的18人班級,班中學生在識字能力上相差懸殊:識字悟性高、能力強的學生語文書中的字已經基本掌握,而且已經掌握了很多很難的字詞;而識字能力弱的學生連上課學過的、上學期教過的'字都很快忘記了。寒假裡,當談起上小學二年級小侄女的學習情況時,表哥表嫂滿臉憂愁——平時背課文、兒歌朗朗上口的孩子就是學過的生字記不住、容易忘記,致使語文成績平平。“字”是語文運用的基礎,連“字”都不會寫的學生談何運用?但是為何學生之間識字的資質相差如此大?是方法問題?抑或是學生的記憶力問題?結合這些情況,這學期對於識字教學、鞏固方面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課堂:多種識字方法結合——掌握基礎提升優秀

  總結識字的幾種方法,無非是“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以這三種方法為基礎,對每課生字進行歸納,讓學生學生在比較中識字。同時,利用這些方法“變”出的各種字又能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的生字,引導優秀學生掌握更多新字。

  二、課外:遵循遺忘規律——及時鞏固強調復現

  從心裡學方面來看,人的遺忘規律是呈“曲線狀態”——先快後慢。由此,想要學生能更好的記住生字,就要透過“復現”的形式來呈現所學生字,幫助鞏固。不知從哪位老師關於一年級識字鞏固方面,我得到了這樣一個方法:星期二複習星期一學過的生字,星期三複習星期一、二學的生字,星期四複習星期一、二、三學的生字,星期五複習星期一、二、三、四學的生字,而星期一複習上星期學過的所有生字,透過這樣的“復現”方法能很好的鞏固所學生字。不知這樣的方法效果如何,還在試用中,期待效果。

  三、課文:與書籍的接觸——兒歌故事增加識字

  遵循上學期的方法,在班級中繼續進行“每日一兒歌”、“每日一故事”的方法,引導學生增加識字量。在兒歌誦讀、故事接觸中,學生不僅僅是掌握了更多的生字,而且也逐漸了培養了語感。

  這是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學習獲得的識字方法,希望透過這種“多管齊下”的識字方法能解決班上學生識字差距大的現象。

  一年級識字教學反思7

  對於寫字的功能,不少人在認識上有片面性:現代社會電腦已經普及了,沒有必要讓學生花那麼多的時間去練字了。這個看法是不全面的。《課程改革綱要》再次強調了寫字教學的重要性,認為“全體學生的寫字習慣、基本的寫字技能,應成為教師教學水平、學校辦學水平評價的一個方面”。這是因為寫字不單純是一種書面傳遞資訊的工具,漢字裡面還蘊含著大量民族文化的資訊。作為母語教材,從小教會孩子寫好方塊字責無旁貸。

  寫字教學也要“三個維度”並舉,不光要讓學生會寫,還要寫得好,要讓學生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逐步養成熱愛漢字、尊重漢字的態度,並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本冊識字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我既要儘量利用漢字的規律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完成本學期的識字目標,又要注意採用多種手段鞏固已有識字成果。

  首先,要重視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漢語拼音、筆畫筆順、基本字、偏旁部首等識字工具和初步分析漢字結構的能力,積極引導,堅持訓練,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其次,要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規律,簡化識字心理,可以教一個學一串,加快識字的速度。不但要重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這兩個層面的目標,也要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層面目標的達成,可以透過遊戲、獎勵、評比、觀賞等方式,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具備寫字的美感意識,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同時,要繼續加強寫字的教學,充分利用好配套習字冊,指導學生將字寫規範、端正、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