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範文

《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1

  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學習過表內乘、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簡單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而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和簡單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相比,向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學生能全面蒐集資訊,找到直接相關聯的兩個量,能較完整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即透過之前找到的直接相關聯的兩個量,說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安排了2個環節:

  環節一:逐一出示條件,猜題匯入。

  在教學之出,我先出示“一袋乒乓球”、“乒乓球每個2元”和“6袋乒乓球”、“每袋5個”這兩組條件,讓學生來猜老師將要提出的條件並解答,以此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和從圖中找出條件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出示全部條件,讓學生解答“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錢”這個問題,再之前的一步計算的基礎上,學生都能很快地列式計算,並能按照要求,說出用哪兩個條件,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在透過指名交流和同桌互說之後,讓學生感悟解決兩步連乘的實際問題時,要先找出兩個直接相關聯的條件,再計算。之後,再出示小動物運水果和擺水果兩題,讓學生加深對找出解決兩個直接相關聯的條件的重要性。

  環節二: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在這一環節中,我故意在題目中少出示一個條件,第一個情況是出示了“桃樹有48棵”、“蘋果樹的棵數是梨樹的2倍”和“蘋果樹有多少棵?”這些條件讓學生來解決。學生立即反應出所給的條件沒有直接的關係,不能做。而在更改過條件之後,又出示了“桃樹有48棵”、“梨樹的棵樹是桃樹的3倍”和“蘋果樹一共有多少棵?”這些條件,讓學生來解決,仔細的學生也會發現,雖然條件有直接的聯絡,但是和問題沒有聯絡。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加深對找出兩個直接相關聯的條件的理解。

  本節課的教學,我重在強調讓學生找出兩個直接相關聯的條件,然後再進行計算。但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在讓學生說出根據哪兩個條件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方面上強調地還不是很到位,導致部分好的學生能理解做題的思路,但還有少數學習上比較弱的學生對解題思路還不是很清楚。

  《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2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首次接觸條件多於兩個的解決問題,與其它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相比,此類實際問題中的已知條件往往更便於進行不同的組合,因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更靈活,讓學生上新課前,學生藉助學習指導充分感知了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從舊知引新知,讓學生從兩個一步應用題合成兩步解答應用題。接著請學生根據題目的資訊思考:要求買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第一步先求什麼?第二步再求什麼?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後全班交流,學生積極性很高,而且有利於學生對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學生深刻的領會數學與現實之間的聯絡:數學源於生活,最終應用於生活。

  教材裡兩種解法都採用綜合法思路引導學生分析推理。第一種解法是引導學生根據每個乒乓球2元,一袋5個乒乓球的條件思考能求什麼問題,再根據什麼求出題目的結果,然後依次用分步列式解答。第二種解法是先引導學生根據一袋有5個乒乓球,有6袋乒乓球的條件思考能求什麼問題,再根據什麼求出題目的.結果,然後依次用分步列式解答。

  讓學生分步列式的思路來分析數量關係,理解兩種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數量關係,明確兩種解題方法的區別,便於學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3

  此課內容是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一個難點,它只有兩個已知條件,兩個量之間有倍數關係(習題中也出現出現了相差關係),數量關係較抽象,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教材要求引導學生藉助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問題。本課遵循學生的思維特點,結合教學要求,力求從以下三方面來突破這個難點。

  一、創設問題情境。

  教材安排瞭解決一套衣服價錢的問題,引導學生質疑,從而明確解決問題要找相關條件,滲透解決問題基本思路的訓練。

  二、探索解答方法。

  讓學生藉助直觀的線段圖,理清數量關係,是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學習線段圖的畫法,體會線段圖表示數量關係的合理性,重視藉助線段圖理清解題思路;接著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倡導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最後注重回顧與反思,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此類問題數量關係的特點以及解題方法的聯絡和區別,從而逐步掌握方法。

  三、重視識圖能力、解題思路訓練。

  “想想做做”的第1、2題是看圖列式計算,練習時首先安排看線段圖說條件、問題及思路的針對性練習,再透過選擇有效資訊解決問題,不僅鞏固了例題中學習的基本解題方法和策略,而且讓學生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兩道習題中說問題的環節比較重要,因為學生習慣算了第二條線段的長度就認為是兩條線段的總和了。

  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是:

  1.線段圖是第一次在教學中出現,學生在認知上由直觀具體的“圖”文,向較為抽象的“線段”過渡是一次,將重點放在畫線段圖的方法指導上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教師先親自示範畫圖,再讓學生嘗試畫圖,使學生充分感知,能很好完成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2.演算法的實際生成情況。學生還是先想到算上衣的價錢,然後加上褲子的價錢。在我的追問下,我還是向學生“討”到了第二種方法。聯絡線段圖,學生對1+3=4的解釋也比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