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暮江吟》教學反思(通用5篇)

五年級上冊《暮江吟》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暮江吟》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暮江吟》教學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上冊《暮江吟》教學反思1

  一、執著於個體感受優秀的中國古詩,語言精練,意蘊含蓄。

  僅僅抓幾個比較生疏的字詞,如這兩首古詩中的“澗、瑟”的字形和字義的理解;僅僅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特殊詞“可憐”一詞的理解;僅僅抓住那些富於傳神的關鍵性詞語,如:“夜靜春山空”中的“空”、“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的巧妙之處,從而保留了古詩的整體美,放手給學生自讀感悟的個性空間。

  二、尊重個體的吟詠誦讀。

  透過粗講,學生對詩句有了大概理解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是熟讀。而熟讀對小學生來說,最具效果的莫過於誦讀。這個過程更多地應該是學生個人誦讀的過程。因此課上我給足學生時間,放開手腳盡是讓學生獨立練讀,而不是課堂上那種整齊劃一的齊讀。這樣才不致於泯滅學生的個性,扼殺學生的讀書興趣,才能使學生在熟讀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對古詩句的語感,把古詩的語言納入自己的語言中來。

  三、藉助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想象是人的大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

  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的作用,還原再現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境,解決因古詩時空跨越度大而給小學生帶來的學習困難。如在《暮江吟》一詩中,我啟發學生抓住“鋪”、“瑟瑟”等關鍵詞,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想象紅日西沉,一彎月芽消然東昇,一派和諧、寧靜的江邊美景,再指導學生以喜悅的心情。

  五年級上冊《暮江吟》教學反思2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幾十首古詩,它們以凝鍊見長,以意境見美,如何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層次,抓住古詩的特點,引導他們去感悟古詩的優美呢?愛好詩文的我,在班上掀起了讀詩的**,在教學中不斷地改進,學生品讀、悟境、入情,品嚐到了學習古詩的快樂,《暮江吟》便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一、品讀中悟文字之美

  古詩中語言含蓄凝鍊,意味雋永。又常常“言近而旨遠”,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教學中理性地分析語言文字之美往往煩燥無味,失去了詩的神韻。“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體會語言文字之美的有效途徑。《暮江吟》這一課的教學緊緊圍繞讀字展開。初讀讀順,再讀品味,配樂讀入情,讀的層次不同,讀的目的不同,讀的形式不同,在反覆的品讀中,學生感悟了詩句中用詞的準確、精煉,領會到了古詩音律之美,文字之美。

  二、創設情境,體驗美境

  古詩意境優美,情景交融,教師如能將學生引入這一藝術境界,學生定會達到如觸其物,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境界。《暮江吟》這一課中我利用音樂、畫面的渲染,創設情境,藉此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想象,體驗詩中的美景。

  三、開拓思路,培養創造力

  語文課應當成為小學生創造力馳騁的廣闊天地。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遠,留有寬闊的餘地。教師要充分抓住這一特點,開拓學生的思路,培養創造力。教學最後兩句時,學生有感情讀後,我趁熱打鐵,讓學生把心中之境、心中之情、心中對作者情感的理解,讓他們藉助畫筆,在白紙上描摹出一幅江邊月夜圖,並當場請幾位學生講自己的創作意圖。這樣一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更濃了,那種呆板的灌輸、凝重的課堂氣氛沒有了,學生在畫面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特別是最後將古詩改成小短文,看起來有一定難度,但只要學生髮揮想象,開動腦筋,創作出一篇美文不成問題。課後收上來的小短文也的確讓我欣喜……學生的思路拓展了,有了創造力,長此以往,他們便會受益無窮。

  小學課文中的古詩是一筆財富,只要好好利用,精心設計,學生對古詩一定會更有興趣,在學習中會得到更美的享受。

  五年級上冊《暮江吟》教學反思3

  《暮江吟》這首詩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緻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昇這一段時間裡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詩句的字裡行間充溢著詩人熱愛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熱愛大好秋色的喜悅之情。

  一、抓關鍵字詞,感受中國古詩的語言精練、意蘊含蓄之美。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幾個比較生疏的字詞,如“瑟”的字形和字義的理解;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特殊詞“可憐”一詞的理解;還有富於傳神的關鍵性詞語,如:“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的巧妙之處,引領學生透過換字的方法,比如把“鋪”換成“照”“射”……都不行,因為夕陽已經沒有那麼強烈,只是把淡淡的光輝鋪在了江面上,學生透過這種鑑賞比較充分感受到了古詩的意境美和畫面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有滋有味地讀出詩的韻律美。

  這首詩極具意象美和韻律美,怎樣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透過有滋有味地朗讀去感受,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每個小組都推選出一名讀詩小達人,讓孩子們在小組內一個一個地過關,孩子們興致盎然,讀得特別投入!

  三、藉助想象,描述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的作用,還原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的畫面。在本詩中,我啟發學生抓住“鋪”、“瑟瑟”等關鍵詞,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想象紅日西沉,一彎月芽悄然東昇,一派和諧、寧靜的江邊美景,再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畫面之美,感覺特別棒。

  五年級上冊《暮江吟》教學反思4

  1、根據這次《暮江吟》專題教學設計的研究,初步證明第一輪研究中總結出網路環境下語文古詩模式(瀏覽資訊知詩人——自讀古詩曉大意——查閱資訊細理解——全作交流再探究——表情朗讀悟情感——自我檢測顯效益)是切實可行的。

  學生是整堂課的主角,他們透過小組內分工合作的方式,利用學習網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不僅自己在網頁中獲取知識,而且努力合作,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還不斷思考,提出了許多有創意的問題和觀點。比如:有的學生提出為什麼不用“夕陽”而用“殘陽”,有的學生指出因為用“殘陽”才能更好地表現出夕陽已接近地平面,異常柔和平靜。教師的作用並沒有弱化,只是更多地表現在臺前幕後,收信學習資源,建設主題學習網站,教師所作的工作與原來相比較,量更大,要求也更高。

  2、“如何更好地處理資源”這個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沒有得到更好的解決。

  資源的海量、多樣化容易掩蓋分析思考過程。在眾多的資訊中,不僅存在著與教學相關的教學資源,同時也存在著對本堂教學毫無意義的資源,通常這些無關的資訊更容易吸引學生,並對教學生產干擾。為避免學生在網上漫無目的地瀏覽,教師要在其學習過程中適時監控。同時,透過對網路環境的建設,設定更有意義的、更合理的情境,讓網站成為有準則和約束的空間,使學生在享受開發性、自主性的同時,能夠自覺地用公認的學習準則去適應網上學習。

  五年級上冊《暮江吟》教學反思5

  古詩《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作品。詩中描繪的是深秋時節從傍晚到夜晚的美麗景色。教學這首詩,首先要把學生帶到那美好的意境之中,讓他們喜愛這首詩,進而樂意學習這首詩。我是這樣教學這首古詩的。

  一、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詩句,粗知詩中大概意思。

  在讓學生了解這首詩的作者、朝代以及題意後,我讓學生帶著問題把這首詩朗讀五遍。在朗讀之前明確要求:

  1、要求基本會背;

  2、要求瞭解詩中寫的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的景?有哪些景物?讀完五遍後,學生基本可背下來,同時也會從詩句中瞭解到時間是寫深秋傍晚到夜晚這段時間的景色,地點是江面可江邊,所描寫的景物有陽光、江水、月亮、露珠。學生粗知了這些內容繼而再理解詩句就不難了。

  二、利用課件進一步瞭解詩中內容,為理解詩句作鋪墊。

  在講前兩句詩時,我出示課件(夕陽照耀下的江上景色)。在學習後兩句詩時出示課件(一彎新月下的小草和露珠)然後再指導學生說出圖中有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是什麼樣兒的,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在理解詩句就輕而易舉了。投影片在教學中起到了綱舉目張,突破重難點的作用。

  三、注重啟發,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在教學詩句時,我首先找出詩句中關鍵和難理解的字詞,掃平障礙,繼而再理解詩句就非常容易了。如前兩句詩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問:“一道殘陽”指的是什麼時候的太陽?(夕陽)“鋪”是什麼意思?(斜照)再問:“什麼時候的太陽斜照在什麼地方?”學生很快可譯出:“夕陽斜照在江面上。”接著問:“夕陽斜照後的江面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呢?”“瑟瑟”是什麼意思?(綠色)學生又很快可譯出:“江水一半呈綠色,一半呈紅色。”後兩句詩我也是採用的方法進行教學,由淺入深逐步啟發同樣達到了融會貫通的目的。

  四、利用音響裝置引導朗讀、創設情境、體會意境。

  古詩朗讀同樣也要讀出感情和抑揚頓挫。除了老師示範,我還利用本課現成的朗讀磁帶讓學生連聽幾遍,示範效果挺好。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效果的確好多了,真還有些古人吟詩的味道呢!其次老師還在古詩翻譯的基礎上再加以聯想和想象,另配上悅耳的輕音樂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邊聽邊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既能把學生帶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為學生後面能順利改寫古詩作了良好的鋪墊,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