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11到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11到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11到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
第一次準備邀請課,說實話真不知道從何下手,自己就一個人先準備起來了,在參考了多個教案以後,星期一我把自己準備的課試上給了師父王老師看了。整節課上下來自己的第一感覺就是亂,非常亂。學生根本就沒有掌握好本節課的重點,只是在我的傳授下機械地捆小棒,學生也不明白要他們捆小棒到底有什麼目的,自己上下來感覺也很累。之後就向師傅請教,師傅的第一句話就是:這節課還是挺亂的。之後將整節課的教學過程重新跟我講了一遍,怎麼樣做才會將本節課的重點正確並清楚地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習得本節課的內容。
經過修改,本節課的終於成型了,星期三正式上了這節邀請課。先來說一說這節課的一些問題的設計對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所起的作用。
教學片斷1:
出示10根小棒。
師:數一數有幾根小棒?生:10根。
師:你會像老師這樣豎著擺10根嗎?看誰擺得又快又整齊,擺好後抱臂坐端正。
提問:這些小棒裡有幾個一根呢?生:10個。【板書:10個一】
師:接下來看看老師把這10根小棒怎麼樣了?
課件演示捆成一捆。生:把小棒捆成了一捆。
師:請你也像老師這樣把這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誰捆得又好又快。捆好後抱臂坐端正。
師拿著一捆小棒問:這一捆小棒有10根,是幾個十呢?(透過這個提問引導學生建立“十”的概念,明白“十”也是一個計數單位)
生:1個十。【板書:1個十】
師:剛才我們把10個一根捆成了一捆,我們就說10個一是1個十。【板書:是】
追問:幾個一是1個十?(再次追問學生“幾個一是1個十”,強化概念的形成。)
(課件出示)生反覆說這句話,開火車說。
教學片斷2:
擺12根小棒。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1捆有10根,是1個十,那要擺12根小棒,只要再怎麼樣就可以了呢?
生:再加2根。(課件演示)
師提問:看,這12根小棒是幾捆加幾根呢?生:1捆加2根。【板書:1捆加2根】
師:你會說嗎?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誰來說一說12根小棒是幾捆加幾根?再請幾位學生說一說。
師:12根小棒就說1捆加2根,(邊說邊擺在黑板上),你會像老師這樣一邊擺一邊說嗎?
在教學這一過程時發現學生在說“12根小棒是1捆加2根”這據話時還是不太能夠清楚地表達,課後就在想是否應該將這句話寫在黑板上,幫助學生照著樣子去說。低年級的學生在說話方面還是有些欠缺的,我們老師就得慢慢培養他們把話說完整的習慣,並且能夠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是想法,這也是我今後課堂上關注的重點。
下面簡單說說上了這節課自己的一些收穫。
1、真正地明白什麼樣的課才是好課,明白自己和經驗豐富的教師之間存在的差距,明白一節課的背後你得付出多少心血。透過這次自己先試上,之後師傅幫助修改,在修改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如何把握一節課的教學重點,用怎樣的問題才是適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怎樣的問題才能讓學生易懂易答,什麼樣的問題才真正適合低年級的學生。課堂問題在一節課中是最重要的。因此有效的提問才會激發起學生對新知探索的興趣。
2、適時的鼓勵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就是促進他們好好表現的動力,只要我一說:“表揚誰誰誰。”所有的學生都會坐的很端正,而且表揚的話語要多變才會讓學生感到新意,他們才不會膩煩,從而才能專心地聽講,積極地表現。
3、學生說話的完整性也是要關注的,本節課中,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總會只回答一半,說得不完整,我一次一次地強調要說完整,但還是說不全,日後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本次的經歷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自己學到了很多,如何設計教學過程才真正適合學生的認知,如何問才會讓學生既明白你的意思也能夠正確地回答,如何組織學生自己進行探索習得知識,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才是真正快樂的學習。透過這次邀請課的鍛鍊自己也學到了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一年級數學《11到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2
11-20各數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認識,他們會數會寫這些數,也知道這些數的順序和大小。但對於數的概念和數的組成未必都清楚。讓學生理解10個一是1個十,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以及數感的發展,是這節課的重點。教學目標確定為: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透過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使學生理解11-20各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應用意識。透過創設生動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安排了許多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對1120各數意義的理解及組成,同時培養學生的數感,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洋溢著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如下的體會。
一、以學定教,培養學生的數感。
建立數感可以理解為會數學地思考,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我們沒有必要讓人人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會數學地思考,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培養學生的數感,不是靠教師講解獲得的,而是要結合具體情境,透過數學活動得到感受和體驗。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欲,因此,我抓住這個契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他們一個舞臺,讓他們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數的資訊。為此,我適時安排了相應的活動。新課引入時,我就先帶領學生複習前面學過的數,接著讓學生用我們學過的這些數來數一數我們今天來上課的有多少小朋友。這不僅僅是激發學生學習情趣的一種策略,更是讓學生透過數一數的活動,發展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感。又如在認識計數單位個和十時,讓學生透過同桌討論有什麼辦法能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透過比較得出以十為計數單位,以及在出示主題圖時讓學生數一數圖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數去觀察事物,表達和交流生活中有關數量的資訊,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領會學習數學的意義。
二、抓住重點,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計數單位十和數位個位、十位。在學生用小棒擺出11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能不能想一個好辦法,讓別人一眼就看出你擺的是 11根小棒?此問題為計數單位十的認識作了鋪墊。在學生認識了11、會寫11後,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11裡面的兩個數字1表示的意義一樣嗎?學生都回答不一樣,說一個表示十,一個表示一,教師接著講到:右邊的1所對的位置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個位,個位上的數表示幾個一,左邊的1所對的位置我們也給它起個名字叫十位,十位上的.數表示幾個十。藉助此問題,學生很自然地認識了計數單位個位和十位。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抓住重點,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思考,這樣才會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本節課的內容都是抽象的數字,單憑老師講學生一點興趣也沒有。這節課,我給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透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親身體驗。這樣,透過擺一擺、數一數、撥一撥、說一說,把操作、觀察、語言表達緊密結合,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很好地建立了數位的概念,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習的過程性和體驗性。
一年級數學《11到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3
11到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的數和已經積累了一些認數經驗的基礎上,透過數數、讀數等活動,認識計數單位“一(個)”“十”,初步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直觀感知11-20各數的大小和順序。
教材在例題的編排上分為了三個層次:
1、數出10根小棒捆成1捆。瞭解10個一是1個十。
2、怎樣擺12根小棒看的清除。初步感知12的組成。
3、透過四幅小棒圖認讀11-20各數。
因此,我在新授環節的設計上就緊緊扣住這三個層次。
第一層,讓學生透過數數、捆捆、填填、讀讀,聯絡直觀體會什麼是“1個一”、什麼是“10個一”、什麼是“1個十”以及為什麼說“10個一是1個十”等內容。要讓學生一邊捆小棒一邊說“10個一是1個十”,把動手、思考和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並反覆進行幾次,逐漸建立“十”的概念。
第二層,讓學生知道十幾都是1個“十”和若干個“一”合成的數。集中精力認識12,再向其他各數展開。“怎樣擺12根小棒”是挑戰性的問題,為了“看得很清楚”擺成1捆加2根。由於剛教學1捆是10根,學生手邊有成捆的小棒,所以有條件這樣擺。如果出現別的擺法,也可以透過比較使其改變。只要體會到這樣擺的特點和好處,就感受了12的意義。
第三層,展開時的學習活動有“數一數”“認一認”和“擺一擺”。“數”要看著書上的圖,其中的1捆不必數,它是10根。零散的小棒要數,再和10根合起來。“認”就是看小棒圖下面的數,各個數里左邊的“1”相對於1捆小棒,右邊的“幾”相對於幾根小棒,這樣的數讀作十幾。“擺”是再現十幾的意義,不看著書擺。我說數,如13,學生擺1捆和3根小棒。經過多次數和擺,發現“1捆小棒”是十幾的.相同點,一根根小棒是不同點,概括地感受十幾的意義。教學20,讓學生經歷得出20的過程。看著左邊的圖,學生會主動去數沒有捆起來的小棒,於是產生認知矛盾——1捆和10根小棒合起來是多少?進而又想到辦法——把10根小棒也捆成1捆。這樣,就把左圖變成了右圖,得出了20。
在練習的設計上,書中的練習很注重培養數感。如:
(1)抓抓、估估、數數。第79頁第1題和第4題,透過操作和觀察體驗十幾。抓一把小棒要先感覺一下再數,知道根數後再把小棒抓住,仔細體會手的感覺。類似地,要在觀察中估計,數出草莓和傘的數量後再看圖,體會怎樣合理地估計。因此教學時不能疏忽第二次抓、第二次看,這是發展數感的最佳時機。
(2)數數、看看、比比。第79頁第6題分別數10張、20張紙,看看有多厚,讓學生透過厚度體會張數。如果分別用手摸摸厚度並對兩次的厚度進行比較,效果會更好。
因此我只增加了猜數的遊戲,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鞏固了本節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