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1

  我上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這樣的保守教材,要滲透新課程理念,對我是一個挑戰,在課改專家的指點下,我有許多收穫,現作以下反思:

  1、要精心設計問題情景

  我在引導同學精讀“百草園”一段時,先從課文前面的插圖和作者筆下的描寫作對比引入,然後要求同學說說為什麼作者寫得如此精彩。這樣的問題設計得不夠深入,同學只是依照老師的吩咐被動地去尋找,談不上帶著探索的熱情去精讀課文。同學沒有能夠做到主動學習,或者說他們學習的熱情沒有被激發出來,學習的效果當然不會高。專家指點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情景,“請同學們認真讀讀這段描寫的文字,劃出你喜歡的句子,談談你為什麼喜歡它們?”同學有興趣,願意去探究。我想以後備課,考慮怎樣使同學喜歡學比讓同學學什麼更為重要。

  2、要解放思想,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相信同學能自主地學習

  我在讓同學精讀“百草園”的精彩描寫時,將自身備的所有精彩要點都拋給同學,同學不會回答就自身代替。回想自身以往上課,總是擔心知識點沒有講透,於是經常不厭其煩地講。專家指點,要深入領會〈課程規範〉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老師要做“平等的首席”,要充沛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相信同學能解決問題。即便是同學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讓全班討論,老師要營造民主,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解放思想,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同學。我想,老師要做 “平等的首席”,就是要充沛尊重同學的主體地位,以後自身頭腦中那種“我講你聽”的思想應該革除,換成“組織他們研討,自身也能從中獲益”的新的觀念。

  3、幾點疑問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基礎知識和基天性力嗎?是不是每一堂課都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呢?還有什麼能促使同學主動學習的方法嗎?老師“滿堂灌”是不行的,但老師在什麼時機進行點撥,而這一點撥不會成為牽著同學鼻子走的繩子呢?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2

  上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學生課堂上的表現和各聽課老師的評論、指導,讓自己感受頗深,對某些問題有了較深的思考。

  首先,語文課是語言課

  記得剛開學的序言課上,我是這樣對學生闡釋“語文”的涵義的:語=言+吾,是我說,我想說,我要說。“文”在古語中同“紋”,意為雕飾,目的是增加美感。所以“語文”的涵義應該是:我要說,而且要把話說得漂亮。所以這堂課立足於體驗,聯絡課文,激發學生曾有的體驗,使之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所以學生有話可說,也想說,達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在評課的時候,曹明老師問我,在冬季捕鳥這一環節上,為什麼要安排五個學生髮言。我想說的是:首先,這不是安排,這是滿足學生想要表達的願望,其次,我所要立足的不僅是分析課文,課文只是一種媒介,透過這種媒介,來激發學生某方面的能力。現在學生想要表現自己是因為他們找到了與作者相通的'感受並且想與大家分享,我

  為什麼不滿足他們呢?

  自己一直在追求一種活潑、踴躍的課堂氛圍,也明白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學生身上,因為老師才是激發活力的源頭,教師自身必須有這種意識:讓你的學生想要開口說話,併為他們創造這樣的機會。在這方面,李陽英語給了自己一些啟發,他之所以瘋狂,就是表現在說,充滿活力的說。在這種大聲說的過程中,學生想要表達的慾望以及自信,都能較大程度的被啟用。聯想到外教給學生上課,課堂裡總能聽到一浪高過一浪的朗讀聲,可以想到此時學生們興奮的神情,語言課就該有這樣的氛圍。自己接下來要做的是不僅激發學生想說,而且得慢慢引導他們會說,怎樣說得有條理,怎樣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更明確,怎樣把語言說得再美一點,包括表達自己時的儀態、表情。自己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意識,相信不斷地堅持,總會有收穫。

  其次,語文課不能疏忽情感的培養

  課後,曹明老師指出,在學習冬季捕鳥的內容上,老師疏忽了一點,錯過了一次很好的培養學生是非觀,和敬畏生命意識的機會。老師如果是個有心人,只要捎帶一句,提醒學生不要濫捕濫殺生靈,這是我們現在最起碼的生態意識。事後再細讀課文,覺得所言極是。當第二天引導學生重學這一內容時,學生從“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裝在叉袋裡叫者撞著的”和“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這些內容裡讀到了“殘忍”。這又讓我忽然想起了龍應臺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及的,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那些描寫戰士們與敵人血拼後的場面,其實是極血腥和暴力的。顯然作者的意圖和讀者的理解會發生偏差,但是不管怎樣,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有責任在情感領域更積極的引導學生,這不是對老師的備課的要求,而是對老師自身情感,性情的要求。我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