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很重要的認數教學的內容,這個階段的數概念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萬以內的數、大數的認識)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一、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100以內的數有著廣泛的接觸。
透過課前調查發現孩子們對於數100以內的數並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數到100,但是在數法上可能並不是很標準,很多孩子習慣了簡單的口語式數數把幾十幾數成几几(如二十一數成二一等)。另外,拐彎處的數數也是一個難點,尤其在59 、69、79、89後面接著是幾十,還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頓一下想一想再數下去。
二、教學中我用四種數數方式進行了數的鞏固。
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發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大部分學生掌握不錯,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三個三個地數,順著數倒著數基本沒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數到幾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該數幾十,三個三個的倒著數基本不會。在比較大小方面,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是他們能說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
1、是讓學生集體從0數到100;
2、是分組數數,一二組用五個五個數的方法數到100,三四組十個十個的方法數到100;
3、是分男女同學,女同學數100以內的雙數,男同學數100以內的單數。這樣,不但鞏固了數的順序,還加深了學生對單雙數的概念和記憶。
4、關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達到了要求,而且不僅能會算,還能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演算法。
三、教學中我還注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課中安排兩次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次8人小組合作分類、數數,在活動中讓學生試著與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組合作學習設計綜合練習,如果說第一次合作學習是教師安排的話,第二次合作可屬於學生自發行為,當學生獨自未數清畫面數量時,自發產生小組分工、合作的需要,從而再次數數。
但是本單元的教學仍有不足:
1、學具小棒沒有發揮好他的作用。對學生來說,100以內的數數沒有什麼困難,所以沒有必要讓他們藉助小棒數,浪費了小棒操作的時間。學具小棒是在學生需要它幫助的時候再試著用。
2、對100這個新的數概念建立得不深。可讓孩子感受一下100在不同物體中所表現出來的整體概念,也可讓孩子自己找找生活中的100。
3、在做練習時,要激發孩子做的興趣,讓他們有動筆的欲。
4、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與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2
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主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標準》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本節課採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具體表現在:
一、以遊戲的形式教學,非常適合低年級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徵。
在開始學習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分兩大組進行比賽的遊戲,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競爭意識。兩大組派代表上臺抽數按遊戲規則來放在個位、十位上,再引導學生歸納出比較大小的方法;這樣一來既能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新知,又能讓學生在玩中感悟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在教學新課時,我從學生喜愛的故事入手,小學一年級畢竟年齡小,喜歡聽故事,將例題設計改成兩個貓咪進行比賽的對話,引出要求解決的問題,調動了學習的興趣,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實際中感受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作用。把數學經驗生活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
三、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注意思想方法的滲透。
比較大小首先從比較兩隻貓咪釣魚開始,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使抽出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從新課的教學過程和做一做中都反映出轉化思想的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的薰陶。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
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本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足的地方:
一、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過程中能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但沒能激發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並表現在行為上、思維上、情感上的積極參與。沒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練習太枯燥,沒有接近生活。
練習環節的設計較枯燥,要是在練習設計方面能使練習接近生活或設計成遊戲,或者故事,這樣就更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總之,今後,我要繼續學習新課程、新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3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已學20以內數的基礎之上所學的,並且對於100以內的數,學生也已在生活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感性認知。
因此我非常關注學生的原有經驗,在學生充分展示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如在課一開始我就請學生先說說20以內數的組成,讓他們回憶以前所學的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學習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著又從學生感興趣的數小棒入手,先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學著數100根小棒,透過觀察發現部分學生有自己數數的好方法時,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在展示數數的過程中,我不時的相機指導,肯定了他們10根10根數的方法後,要求他們每10根紮成一捆,最後10捆再紮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現了10個一是一十,10個百是一百。於是全班同學學著數小棒,再一次展現10捆小棒時,引導觀察數好的小棒,說說看懂了什麼?比較順暢地理解了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
整堂課雖然氣氛活躍,但課堂中還是存在許多的問題。在學生第一次數100根小棒時,由於事先沒有提示過學生如何才能有效快速地數,導致數數時費時較多,造成後面的學習過程較緊張。學習數的組成時,雖然學生理解的很好,但是如果能有時間讓學生自己來擺擺小棒,而不是簡單地看課件,也許更能照顧到後進學生。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4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透過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數出100以內數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知道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同時在理解數位的意義的基礎上,能夠正確讀寫100以內的數,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在教學中,我發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以及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學生掌握比較好,尤其是數數,大部分學生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三個三個地數,順著數倒著數基本沒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數到幾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該數幾十,三個三個的倒著數基本不會。在比較大小方面,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的他們能說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關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達到了要求,而且不僅能會算,還能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演算法。
不足之處: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與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本次單元測驗:100分的有12人,90到99分有35人,80到89分有13人,80分以下16人。考試時間40分鐘。
從卷面情況看,存在問問題是:
一是學生做題態度差,一些學生不檢查就吵著要我改,還有些題沒做都沒發現;
二是做題習慣不好,沒讀清楚題的要求就做;
三是還有一些學生速度沒達到要求,試卷沒在規定的時間完成。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5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很重要的認數教學的內容,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的基礎。
學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對100以內的數有很多的接觸。透過課前調查發現通常的孩子都能數到100,但是在數法上不是很標準,很多孩子習慣了簡單的口語式數數,把幾十幾數成几几(如三十四數成三四等)。另外,拐彎處的數數也是一個難點,尤其在幾十九後面接著是幾十,還是有些孩子不太熟練。
因此,我精心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整堂課下來,感覺在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好。
1、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擴大了取材的範圍,準備了書本以外而又是學生熟悉的一些材料:玉米、小棒、花生、回形針、三角形片、瓜子、大米等。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思考空間,同時讓學生估計這些物品的數量,使學生自覺產生更想知道其有多少的問題,從而引出課題。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一百以內數的認識這一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模仿、記憶和反覆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透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習,讓學生共同數出100粒瓜子,讓學生認識並感受100有多少。然後透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數一百以內的數,並進行猜數遊戲。最後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內的數,充分鞏固了學生對一百以內數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而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知識。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力圖體現一百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有條有理的習慣。
我們教師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善於在教學中挖掘各種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在學生學習完後,讓學生從自己身邊尋找數。例:我們教室有多少張凳子,多少張桌子等。
總之,這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參與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並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