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綜合實踐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1

  綜合實踐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課程,就是為了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做,我在設計課程中沒有將課想得那麼複雜。而是創設一種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學習情境,使學生透過自身的實踐、觀察、體驗與思考,從發現中提出問題,然後積極主動地去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一、給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空間

  對教師來說課最好不用“上課”或“教”這樣的字眼,而是用“做”“實施”或“開展”更合適。因為綜合實踐課不是“上出來”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在這個空間裡,我讓學生盡情地觀賞一切,分析一切,這一切原本對他們來說,確實是陌生的,但正因為陌生,恰恰給了他們以新奇的感覺,學生透過疑雲看本質,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開展廣泛的交流,並對獲得的種種資訊和現象進行充分的,毫無拘束的爭辯,在爭論中認識,在爭辯中深化。這對於我們也提出了一個嚴厲的挑戰,因為透過活動可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探究性,學生帶著問題來研究,帶著準備來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這樣一來,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於拓展文化結構和自身素質。在活動中,一些學習並不是很好的學生,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讓人欣喜而欣慰。他們那種敏銳的洞察力,那種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種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動給了他們欣然求知的樂趣,活動教會了他們做人的道理。

  二、給學生搭建主動學習的舞臺

  本學期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施中,我將它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交流階段。對於我設計的這些主題,一節課完成是不現實的,為此我一週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讓學生有足夠時間、空間,深度參與實踐過程,獲得豐富體驗。

  在準備階段,在學生對身邊的社會、自然現象有了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在教室裡討論,由我來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做出活動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孩子將模糊的問題有效合理地表述出來,並幫助與指導學生準備工具與材料。

  在實施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去經歷與體驗。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還有安全問題,活動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我在實施過程中進行一些指導,對一些必要的專題講解和方法的介紹,並對學生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觀察,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組織活動小組,確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題及內容,確定研究的目標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我精心設計過程,並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學習過程進行嚴格的調控。在綜合實踐中,研究方式的選擇,學習小組的組成,活動過程中的計劃、活動成果的構想,都完全在學生自己手上。

  三、在現有的條件下相信自己行,相信學生行。

  四年級學生“小”,而綜合實踐活動課卻是個“大”課。這個問題曾經一直困擾著我。一學期的實驗表明,以前的理解太狹隘了。綜合實踐課無所謂大小,關鍵是要找到適合實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路子,意識是培養出來的,能力是鍛煉出來的,要對自己的學生有信心!

  四、要改善課堂中的“收與放”

  綜合實踐活動不能“教”,但綜合實踐活動課卻離不開必要的“教”。這後一個“教”就是指導。尤其是課程啟動才短短几年,學生處於一種不知所然的狀況,一上來就放由學生所謂“自主選題”,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經過實踐的摸索,我指定了主題,綜合實踐活動離不開教師的具體指導,制訂計劃,學會合作,均需要教師的點撥,甚至是訓練。要“放”就必須先“扶”,否則學生無所適從。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學生永遠學不會自己走路。我一開始就佈置他們寫方案,由於有生活中的基礎,很快方案就出來了。但是在方案的實施階段,一開始擔心他們第一次在校外自己活動,安全問題是我比較擔心的,還有一點小學生的自控能力還是不夠的。但是實踐下來,現在的小學生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應在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五、要改變舊的觀念,增強新的血液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要有新的師生觀、新的教學觀。而以前自己以教學主宰者自居慣了卻渾然不覺,依賴講授法多了卻秉性難移。課程實驗剛開始,我還是不知不覺地老用講授法,介紹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有什麼意義和作用,結果兩節課下來,學生就興趣全無了。這時,我才發覺:不對勁!活動課不能這麼上!活動活動,必須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發展,在活動中受益,在活動中體驗成長,在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舊的單一的講授法必須淡去,必須採用新的“活動教育法”來“活動育人”。

  六、“單兵作戰”與“集體協作”

  教師只是個召集人。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決不是一個教師就能全部包下的。綜合實踐課是集體課!怎麼不叫學生去請其他指導老師呢?後來的實踐證明,只有教師間的集體協作才能高質量地教好綜合實踐活動課。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也是一種開放性思維過程,在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結果,而重過程,只要我們的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鍊,成長起來了,這就是我的成功。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中國教育改革中一種新型的課程,其主要作用是透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動手動腦,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特長,增進身心健康,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方式。

  溫老師所上的。小學五年級綜合實踐《瞭解蔬菜的營養》,正是充分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收到了顯著的教學。

  溫老師課前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收集相關的資料,要他們善於把教材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實踐聯絡起來,挖掘學生身邊蘊藏的許多熟悉、新奇有趣的問題、教學的“活”教材,為教學所用,寓知識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讓學生能用綜合的思維方法去審視、去分析、去解答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把預設的、主觀的、封閉的程度,變成啟用學生思維的、靈動的開放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探索者、發現者,提高學習和創新的能力。課前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以讓學生先透過獨立預習課文找出難點,然後在學習小組內進行討論,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學,達到雙贏。

  小組合作交流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學生參與面廣,參與有效率高。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交流,可以使學生間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在這種合作氛圍下進發出創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溫老師有意識地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便於小組交流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發散性地、創造性地思維。因為,知識與技巧在討論中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討論中培養。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相互啟發,實現優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

  在綜合實踐課程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積極交往中合作,在成功體驗中學習,形成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3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領域,是對學生和指導教師的共同的挑戰。我很有幸成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直接參與者,有機會和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一道成長。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它需要堅持學生的自主性,但相信指導者的作用還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在剛進門的時候。

  一、作為實踐者,我身先士卒。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廣的群眾基礎。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託著整個民族的憧憬。尤其是中國最古老的春節,有關它的來歷,習俗等浸透著我們中國文化的底蘊。恰逢寒假將至,於是,我們就抓住這一時機嘗試以“綜合實踐活動”為抓手,率先開展了“過大年”春節文化研究活動。

  為了保證研究的質量,事先我幫學生設計了一幅圖畫式綜合活動資源卡,併為家長送上了“愛心小帖子”,提醒家長從查(透過上網、查書籍、翻日曆等方式查詢“春節的來歷”、“各民族的年俗”)、訪(透過訪問身邊人的方式瞭解“生活的今昔對比”和“春節的禮儀、講究”)、記(透過書寫記憶的方式記錄能收集到的“春聯”、觀察發現誰過年不休息)、算(透過精打細算,指導學生“壓歲錢怎麼花”,並算算都有哪些“慶祝春節的方式”)、做(透過手工製作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創新)等方面提示,幫助孩子開展調查。儘管困難重重,學生們均在開學時上交。縱觀整個調查問卷,真是“讓我歡喜讓我憂”——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填寫的資料內容豐富,卷面乾淨整潔,顏色搭配合理。剩下的則有的內容空洞,有的塗抹雜亂。我想可能是由於孩子的家庭情況不同,家長的文化層次不同,因此引導幫助的水平不一樣,蒐集的資料質量肯定就不一樣了。於是,我在交流時又藉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模擬網路的資訊查詢,滲透了一些蒐集資料,整理的'方法。

  儘管我們的資料蒐集並不是最完備的,活動設計並不是最科學的,但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過程讓學生興趣十足,不同層次都能有收穫。為此,我們堅持著。活動下來,我們發現學生是喜歡這門新課程的。

  二、作為選題人,我不斷反思著。

  傳統的節日是人們透過對自然的把握而形成的,包括固定的節期和特定的文化活動,春節、元宵、清明……都是通過歷史傳承下來的,有幾千年的歷史,這些節日有的表達了人們對歷史人物的紀念,有的是配合農業生產和勞動生活的,有的來源於神話傳說,有的傳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總之,這些傳統的節令風俗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經濟狀況、生活習慣及道德風貌等,其中有許多中華民族珍貴的生活史料,是歷代民眾共同創造的精神文明的沉澱,我們應該繼承傳統節日中的精華,這才是中華民族的‘根’。

  三、作為參與者,我們一同成長。

  綜合實踐活動是透過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學校與社會的聯絡,幫助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進入新一輪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門新的課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獨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無可避免地在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他比任何一個學科都考驗教師的綜合能力。教師要在綜合實踐活動確認學生個體的理解、想象和創造,在學生不斷質疑、不斷探索、不斷表達個人見解的過程中鼓勵他們,引導他們不斷地探求真理。整個過程中,不僅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積極參與其中,而且更調動了教師全情投入。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展現自己才華,發揮自己潛能的空間,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鍛鍊。同時,也是教師不斷成長,進步的源泉。在活動中,我發現,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作為教師的我們,知識面更廣了,對問題的認識更深刻了,我們也在透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從普通教師到骨幹教師的蛻變。我們和學生一起努力著、享受著這樣的成長曆程。

  綜上所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其實是參與者不斷實踐、不斷思考、不斷成長的過程。在課程實踐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她的無窮魅力: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多元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新知,也在實踐中形成了意識,鍛鍊了能力。教師的各項能力在實踐中得到張揚,整體素質在實踐中獲得提高,一個個新的生命在實踐中生成。迎著初升的太陽,懷著收穫的渴望,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期待。我們相信雖然嘗試的過程不會一路平坦,但一定會陽光普照。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4

  首先,要選取貼近生活的課題,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

  小學綜合實踐課強調有意義的學習,注重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掌握與情感教育相結合,陶冶情操,培養興趣。因此,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來源於學生生活實踐經驗,以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選取學習課題,建立與生活目的的聯絡,使學生產生情趣,這是維繫學習的原動力。因此,選取學習課題時,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統一搭起一座橋樑,使它們得以溝通。

  其次,要注重生活時空的多元,實現學生樂學的需要。

  小學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圈於學校,而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為線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的活動網路,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群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體會社會進步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透過簡單的觀察、調查鍛鍊和提高調查、探究及蒐集資料的能力,學會討論與合作。從而讓學生們在自主學習中瞭解到了通訊及交通的發展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絡。

  最後,要發揮時間上的近距離效應,實施學生生活中的教學。

  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要使學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教育應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學生應該在生活中的親身經歷、實踐和創造。因此,理論聯絡實際是小學綜合實踐課的最大特點,當今世界的社會現象千變萬化,學生生活在充滿各種資訊的社會里,適當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於目標的有效達成。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5

  透過這次課程研磨,有感於綜合實踐這一課程的設立,我們開始正視它:這是課改的新生兒,這一名應該成為課改大潮中的寵兒,卻面臨著尷尬的局面———師資力量得不配套,理念的差距,導致了他在眾多的課程中最不受重視,甚至有老師三兩節課把全書的內容教完,好為主科騰出更多的時間來。為改變這種可有可無的狀態綜合實踐課要如何找回自己的出路,重新煥發其應有的光彩呢?我個人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領導重視,機構落實;即校長一把手要真正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髮展的重要意義,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一新課程改革中最大的亮點閃亮起來;同時,建立健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課程實施小組,配齊師資,職權分明。

  二、課題引領,主題分明;確立一個學校整體層面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課題,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讓教師在研究中學習,在研究中成長。

  三、強化研訓,立足校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離不開教師,因此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方面的專業素質,將直接影響到這門課程是否得以落實,立足校本,強化研訓,無疑是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引向深入的重要途徑。

  四、凸顯綜合,注重實踐;綜合實踐活動,重在實踐,落在活動,基礎在綜合。不要拘泥於某一學科,某一個固定的內容,因此國家並沒有制定統一的教材。學校可以結合本校實際,如學校所處環境、地理位置、學生來源、家長素質、學校及家長學生的社會關係等等,確定適合本校學生髮展、適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校本教材。然後逐步落實,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踐中,參與到活動中,在實踐和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激勵情感。

  五、課時到位,評價跟進;學校要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提供必要的課時保障,同時對課程、對教師、對學生都建立起一套相應的監控、管理、評價體系,用制度來激勵和約束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

  六、保證常態,經費支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課程成本相對傳統課程要高。無論人力成本、精力成本,還是物質成本、經濟成本,都要比傳統的語、數、外等學科要高,因此學校要保證課程的常態化,就必須給予足夠的經費保障,當然相應的監督體系也是促進課程常態的必要支撐。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6

  在這節結題課中,老師給同學們總結了前段時間同學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乘坐了綠色公交車,一路乘車,一路觀賞,一路聆聽,一路思考,一路收穫。對中山的綠色公交體味了一番,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對這節課進行反思。

  同學們在這次“綠色公交,我體驗”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獲益良多。同學們這次的綜合實踐活動表現得很棒,透過交流合作、親身躬行,收穫頗豐。

  我個人覺得,能讓學生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與生活接觸,與不同職業的人交流合作,懂得為了瞭解我們生活的社會一定要親身躬行。說白了,勇於實踐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外出採訪時,要求學生要在家長的指導下,有禮貌有技巧地請求別人(與綠色公交有關的人員)接受採訪。

  其中膽子較大的小美和她的家長就主動積極地帶上靦腆害羞的小華到公交車車站採訪乘客。小華走在路上就不停地問小美能不能不要她開口問,她負責記錄行不行。小美媽媽一直拉著她的手讓她不要那麼緊張,一邊教她等會兒該如何向別人提問。小美和她媽媽一人一邊拉著小華很快就到了公交車站,而被鼓勵了無數次的小華還是膽怯地躲在小美的媽媽後面,直到小美攔下了一位熱情的阿姨,拼命招手叫她過來,小華才怯怯地從小美媽媽背後走出來。在大家的鼓勵下,小華終於拿起了記錄本和筆走向受訪阿姨。

  慢慢的,看見小美與受訪者聊得開心,小華也終於上前與阿姨聊了起來。看見小華的進步,笑起來的不僅僅是小美和小美的媽媽,還有帶隊的老師和路上行人。

  其實綜合實踐課與其它科目比起來,其重點就是指導孩子在學習之餘,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與人溝通、懂得有禮貌、有技巧地透過他人獲取資訊。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7

  對於綜合實踐課一直覺得無內容可講,但有時多想想學生關心的、感興趣的話題也能讓學生在短短一節課中受益匪淺。

  我認為中學階段正是學生身體發育最快,易衝動、閱歷淺、無主見、好奇心強,在認知能力、生活經驗方面都不夠成熟穩定,雖具備一定的能力,但對交往的藝術知之甚少。所以讓他們學習相關的內容,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中學生交往的藝術》活動課我安排了認識朋友、暢談友誼、中學生交往方式調查表、交友之道、與異性朋友交往的藝術幾個活動環節,效果很好。因為我所涉及的正是與學生們密切相關又十分敏感的話題,也容易引發他們的感想,利於學生交流。學生課後所寫的“交友倡議書”既是理性的思考,也是感性的交流。

  所以綜合實踐活動更要貼近學生生活,深入學生的心靈,方能更好的實現三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