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不住的心教學反思(通用4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鎖不住的心教學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鎖不住的心教學反思1
核心提示:《鎖不住的心》這篇課文是一首兒童現代詩。詩歌以兒童和媽媽對話的方式表達孩子熱切的渴望自由,渴望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生活,去獲取知識。可是孩子們的這種渴望卻受到了家人們的束縛,被無奈的關進屋裡,老老實實的在《鎖不住的心》這篇課文是一首兒童現代詩。詩歌以兒童和媽媽對話的方式表達孩子熱切的渴望自由,渴望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生活,去獲取知識。可是孩子們的這種渴望卻受到了家人們的束縛,被無奈的關進屋裡,老老實實的在屋裡看書做作業。就這樣,孩子們不能親身去大自然中玩耍,只能透過屋子裡的一些日常用品來發揮想象,滿足他們求知的慾望。就這樣,孩子和父母之間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矛盾。孩子們透過種種辦法和大人們進行抗爭,以此來喚醒家長們的理解和支援。
課上,我留給學生們非常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讀,從讀中感悟。學生們讀的非常認真,也非常的投入。文中孩子的生生傾訴已經觸動了學生們一直以來壓抑太多的的對家人們的不滿。此時此刻,學生們彷彿把自己積壓在心底的太多不滿,統統的釋放出來,自己感覺舒服極了。
在拓展延伸環節中,我留給學生們發洩的機會,把自己曾經和家人之間產生的矛盾向大家說一說,學生們爭先恐後的訴說和家人之間為了玩耍和學習方面的發生不愉快。每個學生們說的都很激動,也道出了對家人這種束縛表示強烈的不滿。
課後作業中,我讓學生們把今天學的課文讀給家長聽聽。還要從日記中寫出對自己父母或老師要表達的建議與不滿寫出來。第二天我認真的看了看學生們的日記,從中有的學生寫出了對老師留作業不適當表示不滿,都說家庭作業太多,在學校沒有活動的時間,說上學非常累厭倦了等等。瞭解了這些以後,我和其他老師進行了一番溝通,改進了很多以前的學習措施。儘可能留給學生們屬於他們的空間和自由。這樣也有利於學生們能夠更好的、快樂的進行學習。
鎖不住的心教學反思2
《鎖不住的心》是冀教版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它是一首現代詩,詩歌以兒童和媽媽說心裡話的方式表達了孩子的熱切渴望。這堂課結束了,我瞭解到孩子們的心是那樣的天真,看到了孩子們那充滿激情的交談,感受到了孩子們真正的心聲。
教學完這篇課文後,我及時進行了反思。我覺得我這次教學既有成功之舉,又有不足之處。
一、讀中感悟。給學生們非常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讀,學生們讀的非常認真,投入。文中孩子的傾訴觸動了學生們的情緒。學生們透過朗讀彷彿把自己積壓在心底的.太多不滿,統統的釋放出來,自己感覺舒服極了。
二、由課內向生活拓展。讓學生換個角度考慮問題,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為別人著想。並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為文中的小朋友和媽媽解決問題,出謀劃策。
三、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課後作業中,我讓學生們仿寫小詩,爭當小詩人,可以寫出對自己父母或老師要表達的建議與不滿。
四、過分注重文字中的語言,忽視了聯絡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在教學小男孩迫切的想要去看青蛙、小鳥的窩和山上的小羊時,只是一帶而過,並沒有引導孩子們聯絡自己的精力去想象大自然的美好,更沒有讓孩子們感悟媽媽禁止小男孩去接觸這樣豐富多彩的生活時,小男孩有多麼的失望和渴望。從而導致孩子們的情感體驗沒有被調動起來,更不用說感同身受的去理解文中孩子的心情了。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更成了一種空談。
五、把握教材不準確。我花很長時間引導孩子對小男孩進行理解和同情,而文字還有另一個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採用恰當的方式與父母進行溝通和交流,達到互相理解和支援。對於這個價值觀我沒有過分強調導致頭重腳輕。
雖然,這堂課並不成功,但它真實地再現了我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於是我有了“有過改之”決心,再加上虛心的求教和努力的實踐,我一定會找到語文教學的規律和有效的教學方法的。
鎖不住的心教學反思3
《鎖不住的心》是一首現代兒童詩,詩歌以兒童和媽媽說心裡話的方式表達孩子熱切的渴望:世界也是一本書,大自然是廣闊的課堂,請不要鎖住屋門,放我到大自然中去擁抱藍天、白雲,親近小鳥、青蛙,在那裡,我同樣可以獲得知識,獲得榮譽。在講課過程中,插入我們曾經學過的一首詩《帶雨的花》,詩中的孩子偷偷地跑出家,盡情的玩,直到下雨才想起家,想起媽媽,舉著送給媽媽的花,心裡忐忑不安。多麼相似的兩個孩子,一個被關在屋裡,一個偷跑出去,心卻飛進大自然,他們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同時,心中也裝著對父母的理解和愛。透過比較,激發學生的思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與父母的矛盾是必然的,要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父母溝通,表達自己的情感。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詩句,並且說說為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反問句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鎖不住的心教學反思4
接受了課例研修課的任務,感覺壓力挺大,生怕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完成課例研修課的任務。但是又細細想,這是對自己的挑戰,也是對自己的磨練與提升。
接受任務後,認真鑽研教材,研究教學目標,確定教給學生什麼。並經過認真備課,設計教學流程、學案。對學生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準備。全體研修成員一起在四四班,進行了課例研修的第一次講課、聽課。
因為不是自己班的學生,感覺不太順手。在第一個問題“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什麼?”提出後,學生不太積極。一下子就感覺有點蒙。接下來,研究主要問題“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時,學生自主探究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彙報時感覺自己用時太多,以至於後來到下課時沒能完成教學任務。總之,一堂課下來,感覺太不理想,學生的積極性沒能被調動起來,小組合作有些流於形式。
課後,研修成員對這節課進行了有效地點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裴主任指出:“感覺本節課各個環節的銜接語有些缺乏;另外,在出示知識點反覆的概念時,應該在學生反覆讀詩,自己探究的基礎上從文字概括出反覆的概念,然後再次讀書,進一步體會反覆的作用。”馬志偉老師說:“感覺在第一個問題提出後,用時太長,學生理解後就可以適時指導朗讀。”王校長指出:“我認為,對於小組合作這個環節,應該是放在解決難點問題上,對於簡單的問題,完全可以自己探究,直接彙報即可。”其他老師也分別就教師語言、評價語言以及時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大家各抒己見,為了研修,提出了寶貴意見。
針對大家提出的見解,課後我對教學設計進行了改進。在環節上,增加了課前精彩一分鐘“背誦課前蒐集的關於童年的詩歌”,詩歌內容與故事內容屬於同一個題材,為課文教學做個鋪墊;設計了“自主探究”針對第一個中心問題,“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比較簡單,佈置學生自主探究,然後直接全班交流。省去了小組合作這個環節。對於理解文章寫法這方面,設計問題,進行“合作探究”環節的設計。在學生自主探究基礎上,小組交流,達成共識,並彙報。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期待著下次上課能帶給大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