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健康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心理健康教學反思1
心理健康包括兩層含意:一層是指心理健康狀態,個體處於這種狀態時,不僅自我感覺良好,而且與社會處於契合和諧的狀態;另一層是指維持心理健康、減少行為問題和神經疾病的原則和措施。從這個定義中不難看出,心理健康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而且還要懂得維持和調節好心理健康狀態的原則和措施。
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抓環境創設,使學生在一個充滿民主、平等、和諧的心理氛圍中得到健康發展,是促進級學生對教師非常信賴、敬佩之情甚至於家長,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在教學中悉心培養師生情感,熱愛、關心、幫助和尊重學生,以愛生之情培養學生對教師的敬愛、信賴之情。改善師生關係後,師生交流多了,情緒情感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鳴,做到認知上相近,情感上相溶,心理上互動,課堂上氣氛活躍,教與學、練的情緒高漲,學生處於積極的心理狀態下,促進師生積極進取,自由探索,有所創新,使學生能創造性地應對環境的變化,增強心理素質。我組織好每一堂課,關心每一個學生,認真對待和設法滿足他們每一個正當的需求,當他們流露不滿的時候要冷靜對待,成功時要由衷地高興並予以讚揚,還要善於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感情。我儘可能進入學生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分享學生的喜、怒、哀、樂,使學生相信老師能夠懂得自己的體驗,能夠懂得自己的失望,能夠理解自己的氣憤等等。例如,五(3)班一個學生,人長得特矮,體育上是個“老大難”,一次上前滾翻的時候,我表揚了他,以後每次碰到都會向我問好,上課時開朗都了,我會意地笑了,這是老師、學生以及同學共同分享了他的進步。
我經過調查發現,在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主要有:害怕心理、逆反心理、依賴心理、焦慮心理、孤獨心理、自責心理。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體質和學習成績以及不良個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如有的學生身材矮小、肥胖,體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殘疾等,他們在練習中因怕做不好動作被別的同學譏笑而產生對運動的恐懼感,導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棄,從而造成較重的心理負擔。因此教師關愛每一位學生,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心理健康教學反思2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學生感興趣的課堂,在課堂上學生願意主動參與活動中,在課堂上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
那麼心理活動課究竟應該怎麼上呢?
“活動”和“體驗”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兩個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於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是要透過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極富啟發意義的活動,來造成學生內心的認知衝突,喚醒學生內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以達到影響他們心理,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對於學生心理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啟發,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心理教育是一種以體驗式學習為主的教育。
心理活動課可以運用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如遊戲、心理劇、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討論溝通、團體訓練、心理測試等等。我在活動的選取上根據主題的需要,選用了以下教學方式:
一、故事匯入,引心情:
引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嫉妒的危害》的故事,讓學生在他們熟悉的故事情節中瞭解到“嫉妒心理就是看見他人比自己強,心理就不舒服,甚至產生強烈的憎恨,總想排除別人超越的地位,破壞別人超越的狀態。”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嫉妒的心理現象,變抽象為形象。
二、情境劇中,見情境。
心理劇與現實相結合,使學生轉變觀念,接受心理訓練。
心理劇表演是學生喜歡的形式,特別是心理健康課中,一些生活故事更適合學生表演。而每一個故事中都包含著深刻的哲理。它使學生在愉悅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轉變觀念,接受心理訓練。在本課中透過情境劇表演,總結出了克服嫉妒心理的技巧:寬宏大量,善於幫助別人;心胸寬廣,熱情讚揚別人的長處等。使學生明白: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態度。世上很多的事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想法,可以說是一種快樂的選擇。
三、引導反思,改錯誤。
心理健康課對於教師來說是傾聽是引導,對學生來講是傾訴是交流。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說心理話、宣洩情緒、情感的機會和場所。在感知、體驗、明理之後,我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過去的行為和經歷進行反思、檢查、評價,從而調整自我,尋求新知,使問題得到初步的解決。透過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糾正舊我,尋找新我。
四、精心設計,淨心靈。
精彩的結束不僅僅是全課的總結昇華,更是對學生寄予無限期望與啟迪,所以本課我在結束時設計了《美麗的心願》這一環節,讓學生許下一個心願,讓孩子們在舒緩的音樂裡淨化心靈,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對的,應該怎麼來做,相信在課件背景小女孩子的祈禱中,在柔和的樂曲裡,孩子們一樣許著美麗的心願,並且願意與大家一起來分享。從而達到心理健康課淨化心靈目的。
五、課堂結構,巧安排
對於中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嫉妒心理可能有些不好理解,孩子們感受到的,不一定可以說得出來,我在課堂教學中卻有些過急,或者情緒不夠飽滿,沒有帶動課堂氣氛,孩子們處於很茫然的狀態,或者是因為這種課堂結構設計對孩子們來說過於複雜,他們所能感受到的身邊的嫉妒太有限,至使學生的發言不夠勇躍,這是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努力避免的。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中一些做法、感想。當然,我的心理健康課還不成熟,仍存在許多的問題。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我會在繼續努力!也希望各位同行們多多給我幫助。
心理健康教學反思3
白駒過隙,一學期眼見又要結束了。在上學期教學的經驗基礎上,我在課堂掌控的能力上更熟練了,對學生的瞭解與管理也更加地的得心應手了,這對我在心理課堂上的教學很有幫助。反思本學期的教學,有進步與收穫,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隨著學校怡心空間的建成並投入使用,心理活動室為開展心理活動課提供了很好的場所。因此,本學期在教學的過程中,真正讓學生體驗到了在遊戲、活動中歡樂、感悟與成長。我在教學中會結合各個主題的需要設定相應的遊戲體驗環節,更加地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樂中學。
多媒體裝置讓心理課堂更加精彩。我在本學期,充分利用心理活動室與班級裡的多媒體裝置,為心理課堂的教學帶來便利的同時,更增添了光彩。音樂、影片、活潑可愛的課件設計被充分應用到心理課堂上。
切合學生髮展需要的主題更是激起了學生廣泛的興趣。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我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尋找知識性與活潑性並具的卡通動畫影片,讓學生在輕鬆、不拘謹的氛圍下了解了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網路利與弊,我嘗試著讓學生當一回老師,先分組進行資料查詢,然後在課堂上讓各小組分別上臺當一回小老師,把他們蒐集的資料透過不同的方式展現給同學們。這樣角色的轉變,極大的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各種不同主題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深入思考,踴躍發言,並注重培養學生尊重、平等、關愛等意識,並且在課堂上以身作則。
本學期,我結合學生實際,確定了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網路利與弊、換位思考、學會拒絕、多角度看問題等主題進行教學,都能夠按預期進度實現教學,並順利實現教學目標。然而,本學期的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
心理健康課作為校本課程,沒有考試,注重的是學生在日常教學中的體驗與感悟和在生活中的有意識應用,沒有特定的考評方式。這學期把本課程與陽光成長手冊結合起來,並制定了相應的徵章要求。不過,這些要求是在期末才制定出來的,沒有起到應有的導向作用。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規範化,日常的課堂行為規範,進步要求應該制定成一份固定、具體而有針對性評價標準,相信這會讓心理課堂更具規範性與可操作性。
心理健康教學反思4
本節課選題背景為如今的初中生多為獨生子女,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的變化,使新時期的孩子暴露出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中的多種心理問題,外在表現為情緒上的多變,而每個人是自己情緒的主人,解鈴還須繫鈴人,有必要讓學生正確面對變化的情緒並學會適當除錯情緒的方法。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首先勇敢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然後通過幾個生活中常見的例項進行示例分析,讓學生逐漸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並總結出常用的除錯情緒的方法,然後透過例項檢驗學習效果,再回顧自己的情緒問題並加以自主解決。
在這節課的`講授過程中,首先透過歡快的幸福拍手歌初步讓學生防松心情,體驗快樂,讓學生體會快樂的可貴,並懂得要掃除不愉悅的情緒。因此,接下來讓學生勇敢地自我剖析,在卡片上寫出影響自己的心情的事件,及當時的想法與心情,繼而探討解決類似事件的方法,為避免學生此時尚不能敞開心扉解開心結,展示三個生活中常見的情景,讓學生來表演並表述合理的應對方法。對於這個環節的展示,學生還是比較積極的,但根據課堂表現來看,應該先給予學生幾分鐘的小組合作與準備的時間再來展示,而且學生多是表現事件本身,若能把正確的解決方法也表演出來會更加深學生的印象。
接下來的心理疏導環節引入了埃利斯的ABC情緒理論,是為了讓學生明白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而是人們對事件的看法影響了人的情緒和心理,緊接著出示兩幅心理學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內容,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看事物的角度對事件結果的影響。接下來的心理小練習,創設了一個情景,讓學生來發揮想象,面對主人公的不同心情來對其心理世界進行填充,學生們積極地發言表達了很多自己的真實想法,思維也漸漸開闊。最後鼓勵學生自我突破,重新面對之前寫下的事件,換個角度去思考並寫下此時的想法與心情,並鼓勵學生面對同個班級的同學,勇敢地說出心裡話,開啟曾經的心結,做更真的好朋友。此時,多數同學都能真正的敞開心扉、面對自己,並觸動心靈最柔軟的部分,紛紛走到同學的身邊訴說曾經的種種,有的握手言和、有的溫暖擁抱、有的甚至相擁而泣。在歡快的樂曲中結束了本節課。
這一節課,給了學生一個直面內心、宣洩情緒的平臺,讓學生說出了發自內心的心裡話,坦誠相待的結果是同學情誼的更進一步和班集體的更加團結。
心理健康教學反思5
現在的生活環境日益複雜,現代文明勢不可擋的改變著人們的一切,孩子們在充分享受現代文明所帶來的無限美好的同時,也不得不忍受著心理健康的惡化。學生的心理發展,在任何階段都與環境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絡。如果我們還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們的分數上,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忽視其潛能的開發,忽視全面素質的培養,那麼我們會給孩子脆弱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影響和負擔,這是無法預料的。特別是處於心理發展重要時期的小學生,由於自主能力尚弱,依賴性較強,因而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易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
目前,我國兒童的心理發展普遍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創造力低於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情能力差。因此,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注意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應該怎樣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就談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種辦法。
一、在學科教學中注重滲透健康教育
二、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課上是老師,課下交朋友,尊重學生,維護他們的自尊,經常與他們進行思想情感交流。
三、引導學生多參加有益的課外活動,使學生的生活快樂而充實,健康而活潑。
四、家長與學校配合
家長是兒童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家校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統一教育要求是促進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保證。
心理健康教學反思6
我們的學生處在身心發育的時期,心理素質不穩定,情緒變化多,絕大多數的小學生出自獨生子女的家庭,平時父母工作忙,孩子放學後只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面對當今社會獨生子女獨處現象的普遍存在,培養小學生如何健康獨處非常關鍵的。
本節《當我獨自一個時》的心理心理健康輔導活動活動課,為學生的獨處經歷創設交流平臺,努力營造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獨處能力。鼓勵學生體驗獨處多樣性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獨處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初步的獨處能力,透過輔導活動,使學生樹立“自護、自立、自律、自強”的意識。
活動課開始,我透過創設情境,體驗獨處情緒,進行一個軟熱身,情境體驗,再漫話匯入,揭示課題,因為我到這裡是借班上課,所以對學生的獨處心理設定一份問卷調查,從中暴露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這節活動課的重點。學生有了一定的獨處能力,但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因此,透過貼切深切學生實際的一段錄相,運用心理換位的形式,討論交流,開發學生的智慧和潛能,自助互助共同分享獨處的要領和方法。重點解決後,就是這節課的難點了。在初步學生四要領後,我設計了圖片辨析這一環節運用法。透過學生的自己討論交流,進行內在小結,從而讓孩子們知道獨處的重要性。我們的生活千變萬化,每一個人都會有獨自一個人的時候,都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危險等應急的事情,透過一段四川地震影片,進行提升,讓學生們知道獨處不僅需要膽量,更要我們的智慧。
當然,由於我是初次嘗試這一學科的教學,所以這節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同行們多多指教,謝謝!
心理健康教學反思7
透過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覺得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在校中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洩。
比如,我國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再如,由於家庭的殘缺,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
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首先,開展心理諮詢活動。
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我們學校也建立了心理諮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諮詢師,就應該做到實處。
使學生透過諮詢、傾吐和宣洩,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
據瞭解,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
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於心理諮詢師外,學校還應該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另外,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單靠個別專職教師是不夠的,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
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
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那麼學習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係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
比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家長還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共同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學反思8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一直在不斷的摸索、總結、思考、調整。對於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1、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給學生創造了很多的發揮空間。每一堂心理健康課之前,我都會安排一名學生完成3分鐘演講。演講的內容豐富多彩,可以帶領同學們做一個放鬆遊戲,也可以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說一部喜歡的電影,講一講自己喜歡的明星、球星等等。
在這個活動中,可以說我和學生是相互溝通進步的。我把學生的演講內容昇華,學生們讓我瞭解了世界名人、認識了很多體壇明星,他們邀我一起遊戲的喜悅至今仍讓我回味。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著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對於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動對於教師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溝通》一課,原來我的活動設計中,要求學生每個人背上夾一張紙到處找同學,配合完成。後來考慮到學生的調控情緒能力較差,極容易形成混亂。於是,我把遊戲環節進行了重新設計,換教室活動為座位傳紙,有效的避免了混亂,從而也達到了說明道理,活躍氣氛的目的。
3、堅守課堂紀律,顧此顧彼
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根據需要,創設相應的氛圍,但不能沒有原則和標準,它必須以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為基礎。就我所教的學生來說,他們自律性不強,還不懂得尊重別人,不懂得主動遵守紀律和規則。課堂上最容易出現的現象是“忽視傾聽”:要麼發言過於隨意,只顧自己大聲說話,不傾聽別人的心聲;要麼封
閉自己,嘲笑講出真心話的同學。這些不好的雙向互動使課堂缺乏溫馨的氣氛,很快亂作一團,最終導致學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級內無法形成真實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來維持紀律,積極性也受到打擊。一堂原本精心設計的課可能就此功虧一簣。因此,教育學生保持紀律、遵守規則、尊重別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創設輕鬆、愉悅氛圍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
4、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每一個課題,我都會給同學們一個同齡人的“故事”。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並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自我開放: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時學生甚至會主動要求:“老師,你呢?你以前是怎麼樣的?給我們說說啊!”不過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否則,將會導致角色混亂,得不償失。
(3)角色扮演:心理劇的創設,其初衷是讓角色扮演者體會其中的情境衝突,在衝突中宣洩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所以有時候我會讓學生即興表演,不事先準備,比如講《調控情緒》時,我給學生一個問題情景,讓他們運用今天所學知識去面對和解決。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性,使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及時地運用課堂所學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
5、拓展延伸課堂,“裡應外合”
在學生眼裡,“心理教師”的角色陌生而新鮮。學生對這一角色的認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並直接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的狀態和個性魅力,以及專業修養顯得非常重要。
學生現階段的學習以“模仿”為主,需要學習榜樣,如果告訴學生“要合理的調節情緒”,自己卻動不動就發脾氣,學生就會想:“老師自己也做不到,那我們學了又有什麼用呢?”因此,課堂內外,我都盡力表現得開朗、愉悅,給學生以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