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隔位退位減的教學反思

隔位退位減的教學反思

隔位退位減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隔位退位減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隔位退位減的教學反思1

  《隔位退位減法》主要教學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即個位不夠減需要從十位退位時,十位上是0,需要從百位退1。這是減法筆算中最複雜的一種情況,也是本單元學習的難點,對孩子的思維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由於本課難點不易突破,需要更多的時間讓孩子接受,所以在學生理解圖意後,我直接出示了問題,孩子列式“204-108”,提問:“怎麼算,先算什麼”,“先算個位,4-8不夠減向十位借1”,提問:“十位上是0,怎麼辦呢?”拿出計數器幫助孩子理解,先撥204顆珠子,演示“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1,十位不夠向百位借1”的過程,逐步演示,引導孩子說出百位上的1借給十位,十位借1給個位。明確:借完後,個位是14-8,十位是9-0,百位上1-1,最後得數是96。計數器演示完讓孩子有了直觀的借位過程後,再透過豎式計算,這裡我沒有讓孩子自主探索,而是在黑板上直接示範講解,再次明確算理。計算完後追問:“十位上為什麼是9-0,還有一個1哪去了”,讓孩子明白借給了個位。帶著孩子一起算完後,要求他們在課堂作業本上再獨立算一次,提醒單位和答的書寫。

  接著出示“1000-537”,這道題讓孩子獨自解答,算完之後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樣算的,交流完後在全班彙報,再次在黑板上板書,集體說計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隔位退位的過程。再透過改錯題的呈現,讓孩子體會不標記退位點的缺點,進一步感受隔位退位的計算過程。孩子說完之後直接出示用豎式計算並驗算的練習題組,光說不練是無用的,讓他們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明確算理。

  隔位退位難度較大,儘管課堂上說了很多,也練了很多,但實際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學困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看到題目隨意標記退位點,沒有根據具體的題目具體解答,問題較多,需要及時調整。

隔位退位減的教學反思2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喜歡錶現自己,對於書上的知識,更能適應動態的教學方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他們的這些特點,讓學生們上臺演示、板演、當小老師、小小售貨員等等,在自己的表演中學習知識,也是在快樂的體驗中吸收知識。透過有趣的數學遊戲活動,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喚起學習的自信心。

  教師在教學《隔位退位減》這節課時,講解的很清楚,204—108=

  教師:“個位減不夠要向十位借1,從十位上退1,而十位上是0,不夠借,還應再向百位借1,從百位上退1,這樣十位上就成了10,能借1給個位,個位借到十位的1,成14,14再減8,就能減得夠了”。

  學生們反應平平,學習氣氛一點都不濃烈。

  此時,教學接下來試一試:1000—537,學生們安靜的做,但教室裡一點思維的碰撞都沒有。

  教師接下來改變策略:“下面我們來演一演這個過程。”

  學生(驚訝):“怎麼演?”

  教師:“找四位同學分別演個位、十位、百位、千位,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用鉛筆來表示,數位上是1的話就拿一枝鉛筆……”

  教師還沒說完,就有學生積極舉手爭著上臺表演。教師點名,個位、十位、百位、千位上臺就齊。

  教師:“1000表示好了嗎?”

  起初,上臺的四位學生不知道怎麼表示,但經底下的同學提示:“千位上拿1枝鉛筆……”受到同學的提示,“千位”拿了1枝鉛筆,而“百位”、“十位”、“個位”紛紛也要去拿鉛筆。“其他位上不要拿鉛筆!”底下的同學驚撥出。經過臺上臺下的同學共同提示,臺上的同學終於明白如何用鉛筆表示數字了。一切準備就緒。

  教師:“1000—537,首先應該……”

  學生(爭著回答):“從個位算起!”

  教師:“個位怎麼辦?”

  “個位”:“我是0,減不夠向十位借1。”邊說邊攤開手向“十位”借。

  教師:“十位怎麼辦?”

  “十位”:“我也是0,不夠借,向百位借1。”受“個位”的影響,“十位”也邊說邊攤開手向“百位”借。

  教師還沒說,“百位”:“我也是0,不夠借,向千位借1。”邊說邊去搶“千位”手中的筆。搶到手後立即給“十位”。

  “不對!退1作10!百位向千位借了1之後,應該變成10!”立即有學生提出異議。

  百位再拿了9枝鉛筆,湊成10枝。此時教師強調:“剛才百位的那個動作我們稱作是……”

  學生齊答:“退1作10!”

  ……

  一次簡單的表演,讓靜態的數學教學過程變活了,學生一個個積極參與,認真看著臺上的小演員們表演。在表演中,學生在無意注意中吸收了知識:豎式計算時要從個位算起,減不夠時要向前一位借1,前一位退下來的1應作10……教師不用再重複強調著這些註定點,學生們早就將其融入自己的知識中去,並能利用自己掌握的只是進行反饋,及時指出演員們的錯誤。

隔位退位減的教學反思3

  “千以內的隔位退位減法”是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減法>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千以內的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一個知識點,課中安排了一個例題一個試一試及想想做做。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應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探索筆算減法中隔位退位計算方法過程,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進一步發展自主探索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教學重點是探索並掌握隔位退位減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理解隔位退位減的算理。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要理解並掌握這一知識,確實有一定難度,特別是理解隔位退位減的算理,針對這一難點在進行教學204-108時作了如下設計:

  請三位同學分別表示個位,十位,百位,選擇自己小棒的根數。

  請三位同學組成204。

  請三位同學把減去108的過程表演出來。

  使學生髮現個位上只有6根小棒,怎麼減8呀,怎麼辦呢”?意識到去借,但馬上學生髮現十位上是0,也沒有啊”?這時學生想到讓百位借給十位,十位再借給個位。在借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每個數位上數的變化,說清是幾減幾,是怎麼回事?然後在讓學生把演示過程與算理說了一遍: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1,十位不夠減向百位退1,於是個位是14-8=6,十位是幾減幾呢?透過學生的討論、爭議,學生明白了十位應是9-0=9,百位是1-1=0(不寫),再用豎式算一算.

  教材上在教學了204-108後就安排了試一試"1000-537="。如果按照教材這樣教學,我認為學生雖然能夠理解千以內的退位減法的算理,但如果讓學生在剛剛理解算理後馬上就完成1000-537=,(這樣需要三次退位且十位和百位都是0千位才能退1後才能計算的題目)勢必難度有些頗大,所以我透過對教材的研究,並結合我班學生特點,教學時作了如下的處理:

  針對新授的內容進行鞏固。先出示403-158=(發現學生計算很正確,並且計算過程說得很清楚)再出示300-228=請學生試一試.透過這樣的練習,學生進一步理解了算理,能夠熟練的解決類似的問題,為下面的研究做鋪墊.這時出示教材中的題目:1000-537=(有了上面的學習,學生再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非常輕鬆,無非就是計算減法時,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1,十位不夠減向百位退1,百位也不夠減向千位退1.....)

  我認為這樣安排始終是圍繞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把本節課教學的難點細化逐層突破,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既面向全體,又照顧了中差生,學生始終處於“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氛圍中,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和快樂,同時也進一步發展了學生自主探索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