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畫角教學反思(通用5篇)

畫角教學反思

畫角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畫角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畫角教學反思 篇1

  經過學生的自我嘗試後,我發現學生基本都能借助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因此我請我班學困生1到黑板上示範畫,行動才能說明一切嘛。生1畫角的順序是:

  1、在量的中心位置(凹槽處)點個點,做角的頂點。

  2、將向下平移,畫出角的一條邊。

  3、根據度數,確定輔助點的位置。

  4、連線角的頂點和輔助點,畫出另一條邊。

  看了生1的示範,學生有話想說。

  生1:畫頂點不用尺的,直接點。

  生2:量角器老是移來移去,挺麻煩的。

  生3:我們畫第一條邊要幾步呢?學生紛紛發表意見,最後我們歸納為:定頂點、畫邊、找點、連邊。教材中安排的練習是:

  以下面的射線為角的一條邊,用量角器分別畫出40°、70°和135°的角。為了更好地幫助解決學生深刻理解畫角的方法,糾正學生對量角器的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混淆不清的現象,我將題目改為:

  以下面的射線為角的一條邊,用量角器畫出2個40°的角。個別學生由於不會看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把前兩個角,一個畫成40°,一個畫成了140°。一個是銳角,一個是鈍角,相差那麼大。不用我多講,學生自己就知道錯了,直懊惱自己太粗心。一定要遵循:0°在裡圈就要看裡圈刻度,0°在外圈就要看外圈刻度了,千萬不能混淆不清。

  畫角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我們教研活動,我講了一節課《畫角》,本節課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畫指定度數的角。我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能從特殊的角多種畫法,到指定的角畫法一般步驟的總結。這節課我總體認為是比較失敗的。具體分析如下:

  1、目標不清晰。好像旨在讓學生學會那個步驟,自己在總結,忽視了學生的體驗,沒有與學生的已知經驗聯絡起來,也就是說,學生是在老師硬碰硬的說教中學習畫角的。

  2、過高的估計了學生。我認為孩子的畫角,也就是畫任意角學生已經很熟悉了。也沒下功夫去研究,學生在畫角時,最基本的畫法都有出入,更不用說再學習新知了。

  3、畫圖語言和操作的不規範。每次上完了畫圖操作課,學生總有一大片不會畫的,還有隻出現結果過程模糊不清晰的,這主要原因是我的操作不規範,學生更不能很好的操作規範的操作。

  4、學生的練習體驗的少。學生掌握的內容很可能會因為練習的少而出現不紮實,的現象。

  5、重難點把握不到位。畫角關鍵是會用量角器找角的度數,而我的重點卻在總結步驟上。

  因為自己的失誤點比較多,我又對可進行了重新設計。

  先讓學生體驗任意畫角,找到一般的方法,再開始進行準確的有度數的角的畫法的教學。

  畫角教學反思 篇3

  畫角是在學生學習了角的度量之後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對於反過來角的畫法的探究必然會引起極大的興趣。在課堂開始,透過回憶前面所學知識,激勵學生量角器不光能量出角的度數,還能幫助我們準確地畫角,“你們願意試試嗎?”自然過渡到今天所學的知識點。

  在組織學生掌握“畫角“這個知識點時,先讓學生小組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在互動中對整堂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使學生的大腦中零散的知識形成一個整體,形成牢固的印象。以“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為理念,利用學生的差異,放手讓學生小組爭論、互補,在相互糾偏、自我梳理中得出結論。

  對於一些特殊的度數我們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來畫,但對於一般的角我們就只能用量角器來畫。下面大家思考怎樣畫一個65度的角?(小組交流、生彙報)

  1、我們可以先畫一條邊,然後畫另外一條邊。

  2、怎樣才能在65度的前提下畫另一條邊呢?

  3、我們可以拿量角器量出來。

  針對學生們的爭論,我開始總結畫法。最後,讓知識得到了昇華。把畫角的方法編成一個順口溜,再一次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一個徹底的理解。

  根據畫法編出畫角的順口溜: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

  先畫頂點後畫邊。

  教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探索、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絡。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真正的探究性的學習中學會學習,不斷地發展自身的認知結構和智慧結構。

  畫角教學反思 篇4

  《畫角》是在學生學習了角的分類和角的度量之後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學生很自然地又想到了怎樣畫角。本節課在探究新知時,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問題:

  1、用自己的方法畫一個60°的角。

  2、說說你是怎樣畫60°的角的。

  3、試著畫一個150°的角。整個過程是讓學生先獨立嘗試畫角,然後小組交流畫角的方法,最後全班大展示。

  學生說了兩種畫60°的方法:

  1、用直角三角板的一個60°角來畫,先畫一條射線,然後把三角板的60°角的一條邊與射線重合,角的頂點與射線的頂點重合,畫出另一條邊,這樣60°角就畫好了。

  2、用量角器畫。先畫一條射線,把量角器放在射線上面,注意:量角器的中心必須與射線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與射線重合,找到60°的刻度,打上圓點,最後把它與射線的頂點連起來。

  從學生展示的情況來看,他們已經能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比如:直接用三角板來畫角,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也來自於量角的方法,他們已經具備了遷移知識的能力。只是在用語言描述時差強人意,不是很準確,可是孩子們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出來了,就是很大的進步,從某些意義上來說,已經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標。

  對於畫角的方法,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概括,主要是為了大部分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在思路上能更清晰一些。學生學會了量角以後,在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題:你能試著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的角嗎?120°、105°、75°、135°、15°、150°,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利用兩個三角板中的度數就可以拼出來了。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畫角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把知識學活。當然,在簡單的知識也有學生還是不懂、不會做。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在教學中考慮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尋求適合每個學生的好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

  畫角教學反思 篇5

  畫角是在學生學習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之後進行教學的。課前我預想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在學習畫法時主要以教師講解,並結合講解板演為主,把重點放在學生動手練習上。從課堂的效果來看,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在回家作業中出的問題卻較多,主要是畫不準,有的學生甚至把鈍角畫成了銳角,銳角畫成了鈍角等。仔細反思,主要原因是:學生在畫角時,內外刻度不分清。學生在畫的過程中,把內外刻度弄混的狀況也很多。這說明他們在畫角時,頭腦裡並沒有去認真想清楚該找內刻度還是外刻度,只是看到這個度數就馬上打好了點,導致本來是銳角的畫成了鈍角,本來是鈍角的畫成了銳角。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想有必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如下改進:

  1、在認識量角器時,有必要讓學生知道內刻度的數對應的是外刻度的哪個數,這一點在教學時確實有所疏忽。

  2、畫角之前,一定要求學生想清楚自己畫的是鈍角還是銳角,畫完後一定要進行檢驗。

  不足之處,在教學周角時,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周角的形成過程,及這個360度怎麼得出的,沒有和學生好好探討。如果能用多媒體慢慢演示,讓學生觀察的是它轉過的範圍。可以這樣:先轉到直角的位置,提問:現在是什麼角,是多少度?繼續轉到平角的位置,提問:現在是什麼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週角是2個平角,4個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