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1

  音樂教師,首先就應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構成健康的音樂審美潛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用心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透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透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能夠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潛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透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裝置,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潛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2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潛力的最好途徑。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遊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用心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透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三、透過欣賞,提高鑑賞潛力。孩子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

  這時我鼓勵幼兒隨著樂曲中動物主角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總之,對於大班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3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資料,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音樂欣賞的資料選取、途徑手段、組織形式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徵。對於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能夠為我們更好的從事幼兒園音樂活動帶給有力的依據和保障。

  透過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使我們認識到:教師和兒童在活動中就應是互相構建、共生互長的。兒童的知識經驗透過教師的引導和提升日益精細化、豐富化、多維化、教師則透過對兒童反饋的敏銳的覺知和借鑑到達對兒童的理解和尊重,是師幼雙方都能到達一個新質的生成、飛躍。

  幼兒園整合理念下音樂教學活動實踐反思

  整合具有兩方面的涵義:它既是一種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種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將音樂教育活動與其他學科領域活動之間的交叉、聯絡和聯合;在理念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用一種整體的眼光看待音樂教育活動的性質,使音樂教育活動超越於學科本身的視野,賦予幼兒更為豐富的眼光,使其能從藝術的、科學的和人文的眼光來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作品。

  一、根據幼兒的興趣選取音樂主題活動主線

  音樂本身對幼兒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兒情感體驗與遊戲經驗對幼兒的學習發揮著必須的作用。在實施音樂主題教育活動前,教師應充分擔當起觀察者的主角,瞭解幼兒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幼兒的現有經驗,包括幼兒獲得經驗的方式,這樣才能尋找到音樂素材的“生長點”,並據此確定相應的音樂主題活動,從而讓科學的、啟蒙的活動資料與自然事物現象密切聯絡起來。如我發現平日裡孩子們對操場上的哈哈鏡十分感興趣,他們樂此不疲地照著、笑著、逗樂著……幼兒照哈哈鏡的遊戲經驗賦予了他們敏銳的觀察力。歌曲《哈哈鏡》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的說唱歌曲,它體現的是人的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選取它作為音樂主題開展的音樂主線。

  二、有機整合各領域的資料為音樂主線服務

  整合的理念,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提示我們教育資料要全面,即同一個資料的學習能夠實現多種價值,既要關注認識的價值,又要關注情感的需要,避免過於單調的知識傳授,從而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們整合的教育資料要適宜,即要從實際出發,充分思考整合的必要性,有機整合各領域的資料,看它們是否貼合幼兒的現有需要;是否對音樂主線有輔助教育好處;是否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潛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哈哈鏡》歌曲教學後,根據活動需要與幼兒的興趣,汲取各領域相適合的資料,我們整合了語言活動“獅子照哈哈鏡”、科學活動“勺子裡的哈哈鏡”和親子活動“搞笑的哈哈鏡”等領域的資料,進一步創編並生成了“哈哈鏡”的主題活動。

  三、採用整合的教育教學方式讓音樂“說話”

  要體現整合教育的觀念,教師就就應克服單一化的思維方式,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鼓勵幼兒從多方面來認識和表現。

  (一)讓音樂材料“說話”

  音樂活動能夠利用其特有的藝術性,將音樂的優美旋律、變化的節奏和不同的音色與幼兒生活情境有機整合,最大限度地讓音樂材料“說話”。透過多種途徑,引導幼兒與各種音樂材料互動,從而提升審美情感。如親子記錄“搞笑的哈哈鏡”,發動家長協助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哈哈鏡,並用圖畫、標記、文字等方式記錄探索結果;引導幼兒把自己照哈哈鏡的模樣用好聽的詞彙編成說詞,幫忙自己記憶……在這些活動中,幼兒能夠經歷一種更為豐富也更為主動的學習。又如,圍繞音樂主題開展,我在探索區投放了平面鏡、放大鏡等材料,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去發現、去探索放大鏡映象產生的神奇效果。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拿著鏡子在自由交流著:“放大鏡一面是鼓鼓的,另一面是扁扁的”“鏡子會反光,放大鏡也會反光的”“鼓鼓的這一面照的東西變小了,扁扁的這一面照的東西變大了”……在自由的科學探索中,幼兒不僅僅認識了放大鏡映象變化的特性,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資料。

  (二)讓幼兒用音樂“說話”

  要培養幼兒的樂感,就務必讓幼兒自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用音樂“說話”,進行個性化的表現。活動不限定於一次完成,而是在一個連續的過程性活動中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並將經驗遷移到新的材料中,讓幼兒結合自己對新材料的理解,運用動作、創編和合唱等多種方式盡情地用音樂語言表達個人感受。

  1。為歌曲配動作

  根據該音樂素材的特點,即雙聲部說唱的地方有問奏音樂,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聽辨歌曲中的問奏,創編照哈哈鏡的滑稽動作。藉助幼兒間的思維互動,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麼滑稽動作表現照哈哈鏡時,幼兒開始只是用諸如踮腳尖、半蹲等動作來表現形態上的變化,但是隨著活動的深入,幼兒的創意越來越多,從身體動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橫生。同時,在為歌曲配動作時,有些幼兒一個接一個地做滑稽動作,結果出現了混亂,但我並沒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時找到了原因――幼兒過於熱衷滑稽動作而忽略了音樂。於是,我肯定了幼兒在動作上的創意,同時引導他們關注、傾聽樂曲,並根據音樂的變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動作,使動作與音樂相協調。

  2。為歌曲編歌詞

  根據節奏創編歌詞,將創編歌詞的學習融人到變化橡皮筋的“魔術”當中,有效地激起了幼兒創編興趣。如:圓滾滾、胖墩墩,長又細、瘦又高;小小的、肥肥的,高高的、短短的;寬寬的、扁扁的,瘦瘦的、長長的;長又細、圓又胖,高又瘦、短又小;長又長、厚又厚,扁又扁、粗又粗……創編完歌詞後,以遊戲“照鏡子”的形式說唱歌曲。

  3。雙聲部合作演唱歌曲

  運用小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組用歌詞伴唱,另一組有節奏地說歌詞,兩聲部同時合作說唱歌曲,將歌曲教學畫上圓滿句號。貫徹整合教育理念實施音樂主題教育教學,是一個不斷實踐、思考、審視、反省而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深刻領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蘊涵的“以幼兒發展為本”思想,在音樂主題教學組織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發展幼兒的個性、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幼兒身心健康地發展,最終實現“審美與快樂”的音樂教育理念。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4

  音樂活動中,經常看到的打擊樂教育模式是:孩子跟著老師帶給的節奏,一邊又一邊的模仿練習,直到孩子“學會”為止。如何改變傳統的“要我學”為幼兒用心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從而使幼兒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呢中班打擊樂《粉刷匠》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活動開始,只見王老師不慌不忙地出示一張沒有顏色的小豬的新房圖片,問小朋友:“你們覺得小豬的新房漂亮嗎”小朋友立刻七嘴八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不漂亮”、“沒有顏色的”、“不好看,給它塗上顏色才好看”。這時王老師“好,那我們就來做小小粉刷匠,幫小豬來重新整理房吧”,短短一句話就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活動的資料“粉刷匠”。跟隨著音樂的節奏,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刷起了房子。而老師此時則是靜靜地觀察孩子的動作,並不時地用鼓勵及贊同的眼神回應著孩子。

  音樂一停,老師就已經將目光注視在孩子們身上,“誰來試試,你是怎樣刷房子的”孩子們爭先恐後舉起小手。一個男孩子上前,隨著音樂雙手做摸牆狀,快速地上下移動,表現八分節奏的動作,“哦,你是這樣快快刷的,真棒!請你來教教我們吧!”剛才還有點羞澀的男孩,儼然像個小老師似的教了起來,王老師卻像個渴求的孩子,在小朋友中間認真地學著。“哎呀,那你們明白哪個節奏在說這個快快刷的動作呢”大家學好這個動作安靜下來後,老師求助似地拿出三張節奏卡(四分節奏、八分節奏、帶休止符的八分節奏)。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紛紛發表起自己的看法:“X多的是快快刷的”、“X下面有橫線的是要快快刷的”、“這張只有2個X,那張有4個X,是要快一點的”。“哦,是這樣嗎”老師用疑惑的眼神望著大家。“我們試試不就明白了嗎!”一個小朋友自告奮勇地提議。“你的辦法真好,我怎樣就沒想到呢”被老師這麼一說,樂得這個小朋友呵呵直笑。在音樂聲中,老師和孩子共同驗證了結果。“對了,我們說對了”孩子們歡呼雀躍著。“我們的小粉刷匠真能幹,那你們還能用其它動作來刷這個節奏嗎”“能夠,老師我能夠橫著刷”、“我會畫圓刷”……片刻,孩子們就鞏固掌握了八分節奏。

  “哦,快快刷的累了吧”老師關切地說。“那你能夠怎樣刷讓自己放鬆一下呢”“慢慢刷”一個孩子迫不及待地喊了出來。“太好了,你來教教大家吧……”隨著音樂的節奏,大家又樂此不彼地學了起來,並且同樣地找出了慢慢刷的四分節奏卡。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又掌握了四分節奏。

  高—潮過後,老師提出那張有八分休止符的八分節奏卡(休止符用紅筆畫),這是隻聽見孩子開始竊竊私語:“哦,這麼難的!”。這讓我們幾個下面聽課的老師也一陣心揪:“這個節奏這麼難,讓中班上學期的孩子學習,老師要如何解決呢”。只見王老師神態自若地將節奏卡貼到剛才的八分節奏卡下面,用挑戰的語氣問:“你會這個節奏嗎它與前面的節奏有什麼不同呢”室內一片寂靜後,又立刻沸騰起來:“老師我明白,那裡有空的”、“0表示要休息”、“有紅燈”、“下面有橫線”,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又活躍起來,活動也相當投入。“有線的有紅圈的這個節奏要怎樣刷”老師追隨著孩子的回答緊之後問。站起了一個小男孩,他鎮定地說:“刷房子的時候有一個裝顏料的桶,那個0(指休止符)像桶一樣,刷的時候先把刷子在桶裡蘸一下,再刷一下。”“太好了!你來快來做小老師教教我們怎樣刷!”伴隨著音樂,師生開心地玩著、學著。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節奏就這樣簡單地解決了。

  最後,老師請小朋友完整欣賞音樂,回憶音樂的那裡是快快刷哪裡是蘸一下、刷一下哪裡是慢慢刷經過完整的動作練習後,用上樂器進行伴奏。整個活動在歡快、愉悅的氣氛中簡單地完成。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5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潛力的最好途徑。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遊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用心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透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

  二、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三、透過欣賞,提高鑑賞潛力。孩子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

  這時我鼓勵幼兒隨著樂曲中動物主角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總之,對於大班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陳鶴琴提出: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本能,音樂在兒童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幼兒音樂活動是一種有聲音、有情趣的藝術活動。透過讓幼兒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過程中,讓幼兒去體驗音樂,去感知音樂,去表現音樂,從而獲得很大的快樂。讓幼兒在搞笑的音樂活動中實現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目標,這是我們教師就應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

  小班孩子很容易被一個故事,幾張圖片吸引,所以課前我根據歌曲資料準備了富有童趣的圖片來調動幼兒的興趣,這節首歌曲歌詞簡單,主要難點在最後一句"汪汪"兩聲叫,大多數幼兒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原因有:一,我沒有給幼兒一個開始口令,所以導致幼兒在"汪汪"兩聲中聽上去有參差不齊的感覺,聽上去有的幼兒多叫了,其實是有早叫晚叫區別在裡面。二是在教具的準備上,如果我能夠透過教具用一些延長音的標記,透過指圖來讓幼兒明白最後第二句的實值。因為幼兒記憶歌詞的方法主要有動作和圖片。

  幼兒是天生的表演家,課上,幼兒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創編了歌詞資料的動作,同時作為教師也要富有一個童真,完全融入到幼兒中去。小班上學期幼兒年齡小,剛入園很多幼兒還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自身語言和體態的魅力,鼓勵幼兒歌唱,能夠採取不同形式的練習演唱,活動中,我沒有思考到幼兒掌握狀況,聯絡的次數太少,如果形式再多一點,我想效果會好一些。切忌教師一個人在課堂上唱獨角戲。

  孩子最愛的莫過於遊戲了。孩子天生喜歡遊戲,她們會沉浸在遊戲情景中去,當然老師也要參與到遊戲中去,活動中我先是自己當"小花狗"幼兒當"肉骨頭"和幼兒一齊遊戲,讓我和孩子們進一步零距離接觸,然後是請幼兒自主的選取主角遊戲,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貌,我想這才是活動的重點吧——讓幼兒愉快的參與活動。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6

  愛唱愛跳是每個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的一種語言,很多幼兒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這種表現正是幼兒對音樂的領悟,更是他們藝術創造的源泉。過去我們的音樂教學活動,大部分都是以老師教,幼兒學為主,一首歌曲老師反覆教唱,幼兒機械地練習,一個舞蹈或者音樂遊戲都是老師活動前設計好動作,再手把手地教給孩子,不難發現幼兒在機械模仿過程中缺少幼兒自己對歌曲、舞蹈和各種音樂遊戲的理解,也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和體驗。這種以老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禁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用心性。

  《十二生肖歌》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十二生肖的先後次序,能用幽默、詼諧的情緒演唱,並能透過自由想像進行表演。活動中,先讓學生講講十二生肖是什麼動物,誰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又是怎樣排列?之後,讓學生學習並表演歌曲《十二生肖歌》。教師播放歌曲磁帶《十二生肖歌》,引導學生根據旋律想像十二生肖動物的表演動作,用不同的聲音進行演唱,並創編各種動物的叫聲,邊唱邊表演。最後,組織學生進行遊戲:十二生肖真搞笑。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藝術活動潛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並根據幼兒的發展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結合我園開展的《如何促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的教研活動,更好的貫徹《綱要》精神,我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有動力,它能促使幼兒創造性地學習,所以,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對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健全審美心理是有著重要作用的。第一環節:猜謎語時有的同學反應敏捷,一下子就猜中了,而別的學生還沒有理解謎面。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熟悉這一種動物的特徵,我又故意問了猜中的同學是怎樣明白謎底的,學生便列舉了這種動物的特徵。老師出的謎語猜完了,還能夠讓學生互相出題猜謎語。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熟悉了各種動物的形象特徵。我力圖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個性,創設學生為主的自主學習情境,以遊戲寓於教學中,使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這樣學生的形象思維和主動性便得到培養。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幼兒為十二生肖排序;再選十二名學生來做“生肖火車”的遊戲。總之,這次活動,學生的興趣很高,氣氛很活躍,都能主動地、用心地參與到活動中。透過讓小朋友自己選取演唱的情緒和速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透過創編動作,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潛力。

  綜觀整堂課,能透過讓學生猜謎語,講、聽十二生肖的傳說故事;學唱、表演歌曲等活動初步瞭解了我國特有的生肖文化,並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引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和學習的興趣;始終貫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突出情感體驗”這一理念。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強調聽賞領先,在審美過程中師生共同感受、體驗、表現,從而感悟音樂的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和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一齊,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

  當然整堂課也出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解決難點節奏時就應給學生一個準節奏,並之後提醒一下強弱規律,把每句字頭的力度突出來,就能輕而易舉地把歌曲唱得更加歡快活潑,詼諧搞笑;又如課堂缺少一個評價,當學生表演後就應明確地給學生一個評價,這樣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聲音是美的、怎樣表現是好的等。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7

  臨近畢業,小朋友們都懷著激動的情緒,心裡有好多話要對老師和其他小朋友說,個性是對老師,有著深厚的感情。在這首歌曲《老師,老師再見了》中,充分體現了小朋友的情緒和情感。我班幼兒進入大班後,表演潛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強了。這學期我班著重於開展歌唱活動,在歌唱活動中,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努力做到“導而不包”,目的是為幼兒創造性學習,帶給更多的時間、空間、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力求讓幼兒在自己的探索中學習歌曲,在我們兩位老師的指導下提高,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幼兒在主動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和諧發展,增強自信心。

  在學習《老師再見了》的時候,我們讓幼兒回想三年幼兒園的生活,想想立刻就要離開老師上小學了。有的小朋友突然哭了,說:“老師,你一彈這首歌我就會流眼淚了。”有的小朋友說:“我唱這首歌的時候就想起以前的事了。”或許這群天真的孩子還不能真正理解分離的意思,但從歌曲中,他們所表達的真是對老師的戀戀不捨。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我們儘可能地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這種藝術的表達是“自由表達”,是“創造性表達。透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個個表達要做一名遵章守紀的小學生。幼兒初步掌握了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8

  顛倒歌是一首帶有詼諧、幽默曲風的歌曲童謠,歌曲活潑搞笑,並有韻律感,深受幼兒的喜歡。結合“動物世界”這一主題活動,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運用日常活動中的資料設計了這一具有特色的童謠――《顛倒歌》。整個活動分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

  一是引出主題,激發興趣。猜謎語:什麼動物森林裡稱大王?什麼動物力氣最大?(獅、大象)之後播放FLASH課件,你們要仔細地聽才能聽出個性在那兒”來吸引幼兒,每個孩子都抱有好奇心認真地聽《顛倒歌》,培養了幼兒的注意力,鍛鍊了幼兒的傾聽潛力。在仔細傾聽的基礎上,幼兒發現了許多搞笑的、不合事理的事情,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小老師稱大王”“大獅子很害怕”“螞蟻扛樹”“大象沒力氣......“真滑稽、真奇怪、真好笑、怎樣都是顛倒的。”

  反思:在幼兒發表自己看法的同時,我只是老師初淺的表面性地回應了幼兒,沒有抓住機會讓幼兒進一步理解顛倒的含義,當幼兒說到顛倒時,就應抓住“顛倒”兩字,讓幼兒說出顛倒的意思或句子,當幼兒提到某句時,應逐句講解此句的含義,讓幼兒真正理解顛倒,為創編做好鋪墊,而不是直接告訴兒歌的名稱。

  二是學念學唱兒歌,感受韻律。當我出示圖譜邊念兒歌邊貼出兒歌中相應的事物時,就讓幼兒為我拍節奏,目的是讓幼兒透過拍節奏感受兒歌的韻律。幼兒學念時採取了多種方式:群眾念、個別念等,念時邊引導有節奏地拍手念歌詞。

  反思:讓幼兒再次傾聽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兒歌韻律和節奏,但由於潛力弱的幾位幼兒還沒有熟悉兒歌,節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這些幼兒對於歌曲掌握程度不佳。能夠適時出示下節奏圖譜方便弱的幼兒掌握節奏,也方便音樂感強的幼兒鞏固。

  三是重點的創編的環節,出示了小魚兒、天空、海洋、小鳥、公雞還有母雞等圖組,讓幼兒根據顛倒國的世界來創編。小魚兒原先是生活在哪裡的?在顛倒國它又該呆在哪裡呢?

  反思:部分幼兒由於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觸過這個歌曲,一下子就說出了小鳥兒游泳在海洋裡,小魚兒飛在藍天裡。而其他的幼兒也能都感受並理解顛倒國的世界中的顛倒。並學著把歌詞填進去。

  總之,由於有了先前的經驗與理解,孩子們的回答就像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小魚飛在藍天中;小鳥在水裡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他們口中的顛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個個都是創造美的天使,激發了孩子們的潛在潛力。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9

  一、主題背景

  音樂活動中,經常看到的打擊樂教育模式是:孩子跟著老師提供的節奏,一邊又一邊的模仿練習,直到孩子“學會”為止。如何改變傳統的“要我學”為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從而使幼兒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呢?中班打擊樂《粉刷匠》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活動開始,只見王老師不慌不忙地出示一張沒有顏色的小豬的新房圖片,問小朋友:“你們覺得小豬的新房漂亮嗎?”小朋友馬上七嘴八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不漂亮”、“沒有顏色的”、“不好看,給它塗上顏色才好看”。這時王老師“好,那我們就來做小小粉刷匠,幫小豬來重新整理房吧”,短短一句話就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活動的內容“粉刷匠”。跟隨著音樂的節奏,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刷起了房子。而老師此時則是靜靜地觀察孩子的動作,並不時地用鼓勵及贊同的眼神回應著孩子。

  音樂一停,老師就已經將目光注視在孩子們身上,“誰來試試,你是怎麼刷房子的?”孩子們爭先恐後舉起小手。

  一個男孩子上前,隨著音樂雙手做摸牆狀,快速地上下移動,表現八分節奏的動作,“哦,你是這樣快快刷的,真棒!請你來教教我們吧!”剛才還有點羞澀的男孩,儼然像個小老師似的教了起來,王老師卻像個渴求的孩子,在小朋友中間認真地學著。“哎呀,那你們知道哪個節奏在說這個快快刷的動作呢?”大家學好這個動作安靜下來後,老師求助似地拿出三張節奏卡(四分節奏、八分節奏、帶休止符的八分節奏)。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紛紛發表起自己的看法:“X多的是快快刷的”、“X下面有橫線的是要快快刷的”、“這張只有2個X,那張有4個X,是要快一點的”。“哦,是這樣嗎?”老師用疑惑的眼神望著大家。“我們試試不就知道了嗎!”一個小朋友自告奮勇地提議。“你的辦法真好,我怎麼就沒想到呢?”被老師這麼一說,樂得這個小朋友呵呵直笑。在音樂聲中,老師和孩子共同驗證了結果。“對了,我們說對了”孩子們歡呼雀躍著。“我們的小粉刷匠真能幹,那你們還能用其它動作來刷這個節奏嗎?”“可以,老師我可以橫著刷”、“我會畫圓刷”……片刻,孩子們就鞏固掌握了八分節奏。

  “哦,快快刷的累了吧?”老師關切地說。“那你可以怎麼刷讓自己放鬆一下呢?”“慢慢刷”一個孩子迫不及待地喊了出來。“太好了,你來教教大家吧……”隨著音樂的節奏,大家又樂此不彼地學了起來,並且同樣地找出了慢慢刷的四分節奏卡。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又掌握了四分節奏。

  高-潮過後,老師提出那張有八分休止符的八分節奏卡(休止符用紅筆畫),這是隻聽見孩子開始竊竊私語:“哦,這麼難的!”。這讓我們幾個下面聽課的老師也一陣心揪:“這個節奏這麼難,讓中班上學期的孩子學習,老師要如何解決呢?”。只見王老師神態自若地將節奏卡貼到剛才的八分節奏卡下面,用挑戰的語氣問:“你會這個節奏嗎?它與前面的節奏有什麼不同呢?”室內一片寂靜後,又馬上沸騰起來:“老師我知道,這裡有空的”、“0表示要休息”、“有紅燈”、“下面有橫線”,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又活躍起來,活動也相當投入。“有線的有紅圈的這個節奏要怎麼刷?”老師追隨著孩子的回答緊接著問。站起了一個小男孩,他鎮定地說:“刷房子的時候有一個裝顏料的桶,那個0(指休止符)像桶一樣,刷的時候先把刷子在桶裡蘸一下,再刷一下。”“太好了!你來快來做小老師教教我們怎麼刷!”伴隨著音樂,師生開心地玩著、學著。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節奏就這樣輕鬆地解決了。

  最後,老師請小朋友完整欣賞音樂,回憶音樂的那裡是快快刷?哪裡是蘸一下、刷一下?哪裡是慢慢刷?經過完整的動作練習後,用上樂器進行伴奏。整個活動在歡快、愉悅的氣氛中輕鬆地完成。

幼兒園音樂教學反思10

  經過這次活動,我發現在第一課時中應該讓幼兒重點欣賞歌曲,不要求幼兒能夠學唱歌曲,同時應插入基本步彈簧步、進退步、後替補、側點等步伐的學習。這樣幼兒在第二課時中才能較輕鬆地將手部動作與腳步動作協調配合起來。同時在教幼兒舞蹈的分解動作時,應更強調動作的細節,提高幼兒舞蹈動作的準確性。在本次活動的第二課時中,我運用了圖譜進行教學。但是發現圖譜並沒有對幼兒的學習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兒基本上還是跟著老師的動作學。圖譜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為圖譜畫的有些小,並且沒有將一句歌詞中出現的動作畫在一張紙上。下次如果仍然選擇用圖譜,那應該充分發揮圖譜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本次活動幼兒基本都會唱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動作手腳還不能很好地協調配合外,基本能夠跟著音樂來跳這個舞蹈。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體驗了樂曲輕快、悠揚的情緒,初步瞭解了藏族音樂的特點。更增進了幼兒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