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反思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反思1

  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綜合實踐活動帶給學生更多的是什麼?剛開始接觸這門課程時,我同許多老師一樣,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帶給學生更多的無非是一些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直到這次指導學生開展“關注消防、珍愛生命”主題活動後,我才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帶給學生的遠遠不止這些。那麼,就本次活動而言,它給學生帶來些什麼呢?

  一、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正因為學生有社會責任感,才有本次的主題活動。在組織學生自主選題時,一開始,同學們都以個人的興趣出發,說出的課題五花八門,大家還各持已見,互不相讓。後來,當一位同學提出“關注消防”這個主題時,大家不禁想到前不久幾位同學反映的元宵節在黃氏家廟賞燈時發現的消防隱患,大家就此展開了討論。在討論中,有的同學在替黃氏家廟擔心,有的同學對組織者“祖宗靈著呢,還用得消防裝置嗎?”的荒謬論斷感到不可思議,有的同學還由此想到我鎮的消防現狀……從同學們的討論聲中,我驚喜地發現,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主題的確定,竟也能激發並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真不簡單!

  二、培養了實踐能力

  在開展我鎮消防現狀的調查研究活動時,學生分成了四個探究小組,並以小組為單位分配好每個人的工作。在實踐中,有的上網查資料,有的製作問卷進行調查分析,有的上街採訪,有的實地考察,學生積極投入的精神使學校教師們深受感動。絕大部分學生還學會了自主獲取資訊的方法,在需要一些資料時,他們知道透過什麼手段從哪裡去獲取——動手、動眼、動腦三維一體,多重刺激,實踐多樣,體驗深刻。

  三、提高了綜合素質

  在準備階段,他們出謀劃策,群策群力。在調查實踐階段,他們既分工又合作,遇到困難時互相打氣,不氣餒,不退縮,總能想出辦法來解決。在交流成果階段,各小組同學暢所欲言,充分交流,並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如透過照片、攝影、動畫等方式加以表達,成員之間還進行補充發言。在活動中,透過合作、交流、研究,與同學們分享成果,他們學會了客觀地分析和思考,學會了申辯,學會了理解和寬容,學會了讚美與分享,並形成了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整體認識,發展了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了綜合素質。

  我想這也許就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獨有的魅力吧!

  可以說,開展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是實施新課程以來我所做的一次比較成功的嘗試。但也給我留下很多思考,我深深體會到:與其它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再是人類經驗的現成堆積,它對於滿足學生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切實起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然而,當前課程剛剛啟動,由於經驗不足,也暴露了不少問題。如: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動,興趣永續性較差,他們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現象,教師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持之以恆地按照預定的目標進行探究,實踐,並在活動中得到生成與發展,而不是將學生的研究引向結論……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反思2

  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在“商品交易會”這一大主題下,我有幸能參與其中執教資訊科技學科整合的《網路購物》一課。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劃備課,終於能夠比較順利完成任務,現反思如下。

  接到任務時,原計劃把以前上過的《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拿來再上一次,可備課時發現原來那節課猶如“嚼過的甘蔗渣——淡而無味”,上一節試教課後也感覺再無創新突破之處,與“商品交易會”這一大主題並不合適。經過唐校長和我校綜合實踐課題組的研究討論,終於將這一課整體推翻,要重新備一節課。

  “商品交易會”這一主題,與數學、美術、語文等學科都有所關聯。然而我所教的是資訊科技,怎樣與這一主題融合起來呢?在課題組成員的討論下,發現“商品交易會”是與“購物”相關,而網上就有“網路購物”,似乎能將“網路購物”與“商品交易會”結合起來,給孩子一個認識瞭解“網路購物”的途徑,能夠對網路購物有所瞭解,知道網路購物的基本流程和所需手續。

  既然要教學生去網路購物,那我自己就得先對網路購物有深入的瞭解和體驗。而我自己以前也沒有網路購物的經歷,所以在定下課以後,馬上就去體驗網路購物。從申請使用者、搜尋物品到了解交易規則、實際購買物品,我都去實際體驗了一次,對此有了一定認識。

  在備課時,我定的活動目標是:透過學習瀏覽網路商店的活動,使學生學會利用網路為商品交易會做準備,會在網上(淘寶網)查詢自己所需的物品,瞭解網路購物的付款方式。重點是要透過網路購物為商品交易會做準備,難點在於網路購物的基本流程和所需手續。

  那麼怎麼完成既定的活動目標呢?在上課的時候,我先跟孩子們說要透過“網路購物”為“商品交易會”做準備,讓孩子們先說說他們瞭解的“網路購物”,有什麼好處,有什麼不足。接著再介紹“淘寶網”給孩子,對五年級的孩子來說,自由瀏覽網頁已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教師要讓孩子去瀏覽什麼內容。“淘寶網”上的東西很多,有一些是不適合孩子們去瀏覽的。在初次試教時,由於教師引導不到位,導致有一些孩子看到了不該看的東西,課堂上一度產生了混亂的局面。後來我改變了方法,由於這是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並非要像資訊課那樣教授一些相關的技能和操作,所以我直接引導孩子們去搜索需要的物品,瞭解搜尋的結果,檢視相關的.物品,比較網上的物品和他們去市場上調查的物品在價格、質量上的區別。

  由於這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網路購物,所以在自由瀏覽網頁,去搜索所需物品的這一環節,就需要教師進行很好的引導。在課前,我要孩子們去市場進行了解考察,自己小組想經營的商品在市場上買個什麼價,想從哪裡進貨,進一些什麼貨,我都要求孩子們有詳細的計劃,這樣在上課時才能有針對性地去查詢物品,對比自己之前的調查和網上的商品有什麼區別。然而在這點上教師引導得還不夠,再加上前面用的時間太多,導致學生去瀏覽網站的時間比較少,很多孩子還沒有來得及細細瀏覽對比網上的商品。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只是第一節課,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網路購物,讓孩子們初步瞭解網路購物,至於真要慢慢瀏覽商品,就只能留到下一節課了。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反思3

  我認為綜合實踐活動不能等同於課堂教學,旨在透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檢驗內化知識,運用知識,為學生開啟一個開放的時空,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豐富完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其他學科一樣,都擔負著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和發展能力的任務。但它有獨特的要求,就是學生必須學習有關的生活和社會生產的知識、技術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諸方面培養學生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具有潛能的生命體,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本身的優勢,改革《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讓一批批具有創新精神、創新素質的跨世紀人才脫穎而出,才無愧於時代的呼喚和期望。讓他們時常用一雙明亮的眼去觀察,用一顆靈動的心去觸控,感受世界的多彩,體驗生活的律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和其他學科課程改革一樣承擔著學生學習方式改革的重大任務,由於這們課程和其他課程的不同,其學習方式也具有於其他課程顯著的區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應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性學習、綜合性學習、體驗性學習、接受性學習、發現性學習、網路學習等各種學習方式,其中,研究性學習是核心的主要的學習方式,我覺得將各種學習方式進行有機整合,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最顯著特點。

  綜合實踐活動這門學科是讓學生能夠從日常生活出發,基於自身興趣來選擇和研究問題,主動獲取知識的一門學科。在綜合實踐課的教學中,不拘泥於教材,開放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真實需要出發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給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反思4

  本次活動側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學生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中所需材料和知識,除了在教師幫助下獲取外,學生主要透過以下途徑獲得:

  一是綜合運用有關圖書資料;

  二是查閱電子資料或直接上“資訊高速公路”獲取資訊;

  三是進行調查採訪,如調查我校的學生課下活動安全等情況;

  四是透過相關的實驗資料呈現出來,如對學校內的主路施劃分道線,瞭解學生靠右走的情況等。

  因此,在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在開放性的環境中多渠道獲取、收集資訊的能力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養了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在自主獲取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學會了學習,學會了觀察與分析,在實踐中得到發展。

  當然在活動中有個別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慾望還不夠強烈,有少數學生還不善於交流,有些小組組長的組織策劃能力還不夠強,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還體現不夠。如何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慾望,如何加強過程的指導和管理,如何更有效地體現綜合性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語文性和開放性,還有待於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進一步地探索與實踐。

  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當前學生在校自由支配時間不多,休息日學生被動應付;農村學生,條件有限,學生蒐集材料的渠道很少。對此,我採取了兩點解決辦法:從各方面、多渠道來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爭取學校和微機老師的支援,發動學生網上閱讀,蒐集材料,進行學習。

  還有,這節課的教學中,課的設計上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教學指導性語言不夠精練準確,有些地方還讓學生按照教師的設計在進行,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會認真的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認真的反思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教學更進一步。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反思5

  本節課教學思路很清晰從觀察屋頂的橫樑和柱子引出課題《抵抗彎曲》,引出研究抵抗彎曲能力跟哪些因素有關,接著設計實驗研究紙梁的抗彎曲能力跟紙梁的寬度與厚度的關係,分析資料發現厚度增加能大大提高紙梁的抗彎曲能力,再回到生活中的橫樑使學生明白橫樑為什麼要立著放。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紙的寬度、厚度與抵抗彎曲能力的實驗。難點是對科學實驗變數的識別與控制和運用曲線圖分析資料並得出結論。對於重點的把握,我注重學生實驗前的充分探討,大部分學生都順利發完成實驗,發現了紙的寬度、厚度的增加都能提高紙梁的抗彎曲能力。

  對於難點的攻克,我卻花了比較多的心思。科學的課堂應該是科學探究的課堂,在科學探究中學生是主體,在上這個課之前,我也曾經跟學生一起來探討對比實驗中的定量和變數問題,發現單純的探討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造成我牽著學生,淡化了學生的思考與探究。而“玩”是孩子的天性。

  基於這個原因,我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了這樣一個挑戰環節:在講臺上用兩個磁帶盒和一個紙條搭了一個橫樑,請學生上來挑戰,在老師搭的橫樑的基礎上只改變一個條件,讓自己做的橫樑比老師做的抵抗彎曲能力更強。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同時在挑戰過程中認識到了影響橫樑抗彎曲能力的因素,為後面變數定量的控制奠定了一個基礎,教學難點就自然攻破了。

  這個課我著重於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和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宗旨是體現科學探究體現學生主體性。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幾個問題:

  1、挑戰環節雖然起到攻克教學難點的作用,但所花的時間可以稍微縮短,上來挑戰的學生兩個就夠了。

  2、電子白板的運用的確讓課堂更加生動,為師生互動搭建了橋樑,但我只讓三個小組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寫在白板上而忽視了其他小組的實驗回報。

  3、在挑戰環節時間縮短的前提下課堂中的兩個實驗都可以讓學生參與。同時這堂課也讓我知道在以後課堂中應該關注教學的有效性,讓課堂變得生動、充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