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難忘的啟蒙》教學反思範文(通用3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下冊《難忘的啟蒙》教學反思範文(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下冊《難忘的啟蒙》教學反思1
《難忘的啟蒙》是一篇回憶啟蒙老師的文章。文章重點回憶了抗日講演比賽、老師對“我”的兩次批評及對日語課抵制的三件事,表現了啟蒙老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表達了作者對啟蒙老師的崇敬、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完這篇課文,我覺得我在以下幾方面做得較好。
一、抓準教材重難點,體會思想感情。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內容也比較多。在一節課中,既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訓練,又要引導學生領悟文章思想內涵,確實有一定難度。我深入鑽研教材,準確把握課文的重難點;課堂上,我緊緊扣住教材重點內容,引領學生深入地自讀自悟,因此,在短短的一堂課裡,學生能深深感悟啟蒙老師身上那種愛國、誠實、正直和勤勉的優秀品質,感受到了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二、引導學生自主感悟,培養閱讀能力。
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讀自悟,品味其中的思想情感。如,課文寫了老師的兩次批評,一次是作文不切實際,不真實;另一次是寫大字很不用功,結果本可得甲的,卻得了丙。透過自主探究,學生對課文中老師的“兩次批評”有了較深的感觸。這時我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感受。因話題離學生現實很近,學生感觸很深。
三、仿寫片段,讀寫結合。
學完本課,我播放了《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首飽含深情思念老師的歌曲,在優美的樂曲中,我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啟蒙老師,想想自己的老師做的哪件事使你難以忘懷,透過這件事感受到了什麼,然後仿照課文寫片段。這樣的設計,有效地進行閱讀遷移,使讀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課堂上,我側重引導學生談談“如果你被老師批評了,會有什麼感受?”而忽略了課文中啟蒙老師要求學生習作寫真實,其實在教育學生“說真話,做真人”的道理,這也是做人的真諦!透過這件事反映了老師身上的誠實、正直的品質,但我在小結的時候未點化到這點。再如:由於本課篇幅較長,我在自學時讓學生自由閱讀,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以致於在講解的過程中較倉促,有點“走馬觀花”的感覺。難忘的啟蒙本應抓住題眼“啟蒙”來揭示文章的中心,結果由於時間關係,卻沒能解決,學生雖然也能透過自讀自悟來體會文章的重點,但老師沒能再總結一下,覺得有點欠缺。還有:在聯絡生活實際方面,我雖然也能做到,但我沒能適時地抓住學生資源,進行指導,充分引導學生談談更多的老師,進行拓展延伸,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重學生的感受,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設,在課堂上才會從容自如。
六年級下冊《難忘的啟蒙》教學反思2
《難忘的啟蒙》是人教版十二冊教材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飽含深情又富有哲理,是一篇回憶啟蒙老師的'略讀課文,文章重點回憶了抗日講演比賽、老師對“我”的兩次批評、對日語課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現了啟蒙老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表達了作者對啟蒙老師的崇敬、感激和懷念。
課文內容很好理解,學生在多讀的基礎上能理解老師的精神及對老師的情誼,我覺得這篇文章也是一篇很好的仿寫例文。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表達對自己啟蒙老師情感也是學習的關鍵所在。所以,在課堂上,我在理解完課文內容之後,讓學生回憶自己小學六年裡對啟蒙老師感受最深的事情,這件事表現出老師的什麼品質,能表達出自己的什麼情感。然後,在寫作方法上加以指導:可以學習作者運用兩件事或者三件事來寫,中間最後用上過渡段。寫完幾件事以後對這些事情做簡單小結。最後注意開頭結尾要點題,相呼應。中間寫作過程中,採用描寫和敘述相結合的方法,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引用讚美老師的名言詩句等,使自己的文章顯得文采飛揚,情感充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出文章《難忘的啟蒙》或者《難忘的老師》。
經過練習,學生的這篇文章事例具體,結構合理,條理清晰,還真的能流露出真情實感。感覺收貨頗豐!
六年級下冊《難忘的啟蒙》教學反思3
《難忘的啟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文章回憶了自己的啟蒙老師,文章重點回憶了抗日講演比賽、老師對“我”的兩次批評、對日語課的抵制等三件事。為了讓自己清晰瞭解上課狀況,上課前特意對課文進行了設計,上課時也時時對照著教案,看看自己的執行情況。
本來的設計是:一開始上課,讓學生講一些有關老師的詞語或成語或句子。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哪些課文是描寫老師的?上課時突然想起學生不大愛發言,也沒有創設情景,效果肯定不好,所以臨時改為“板書課題”匯入,並把“蒙”字故意寫錯,讓學生辨認,然後找“啟蒙”的近義詞;然後讓學生說說課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讓學生朗讀課文找出來。從反映出來的情況看,學生還是比較積極的。因為愛挑毛病是學生的天性,何況還是老師寫錯的呢?
在“指導朗讀,談體會,請學生板書。”部分,“談體會”改為對“我”的影響,並讓學生在文章裡找出相應的語句。這樣,學生的回答是有根有據的,從語句中體會這是學語文的重要方法。
教學的次重點我定在了“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前後照應”。無論是內容還是寫作方法,這是一篇很典型的回憶文章,是學生可以模仿的例文。所以上課時,我讓學生重點讀了第一和九、十自然段,透過朗讀和分析,學生知道了這三段內容有重複是前後照應的寫法,文章開門見山,語句有變化。
在後面的時間裡,我還講了在報紙上登載的“三歲小孩童言無忌,無意說穿小偷行經”引起車上乘客深思的文章,讓學生明白:啟蒙老師不論年級、性別等,只要能觸動自己的心靈或教會自己某種技能,就是“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生也受到啟發,談論了自己的啟蒙老師。
透過課前設計和課中調整,我上的這節課語文味更弄了,教學目標更細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