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面積的含義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面積的含義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面積的含義教學反思1
本課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引導學生透過獨立的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的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理解面積指的是物體表面的大小,在實際的“摸一摸”活動中,讓學生體會面積與周長含義的不同,為下面幾節課做好了鋪墊。在練習中,我要求學生比較給出的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和自己畫出的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重視啟發學生運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進行比較。透過比較,豐富學生對面積概念的理解,使學生體會了計量面積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單位計量。
在教學時,不能把眼光僅僅放在課本上,而是應在把握、分析、鑽研課本的基礎上,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本進行再加工、整合,創造性地使用課本,使課本變成適合學生學習的材料。在讓學生認識什麼是物體的面積時,我沒有簡單地出示書上的兩幅畫讓學生觀察,而是先讓學生觀察老師是如何用手摸的、摸的是一個物體的什麼地方,從而使學生產生想親自動手試一試、摸一摸的好奇心,然後在我的引導下,由學生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找一找。學生在系統的摸、說、找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也初步感知了學習數學的一種方法。
數學面積的含義教學反思2
《面積的含義》是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的面積》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透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用觀察、重疊、數方格等方法比較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的特徵,知道了周長的含義,並且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本課時幫助學生建立和理解面積概念既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之所以成為教學的.難點,主要是因為面積概念的抽象程度比長度概念高一些,確定面積大小的方法也不像確定長短那樣簡便易行。此外,學生先前已經建立的長度概念也會對面積概念的建立造成一些干擾。因此,面積概念的建立和形成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自然也就需要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和活動過程中逐步明確認識、加深理解。在此之後,學生還將學習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學好這部分內容,有利於學生正確區分周長和麵積的含義,知道比較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大小的常用方法,為學習面積單位和麵積計算做好準備。
透過解讀教材,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並結合自己的認識,我設計以“選菜地”為切入點,引出“面積”的概念。在此期間,學生會提到周長。在以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我把感知“周長”和“面積”的區別滲透在問題中,引導學生感知二者的區別。接下來,透過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畫一畫等活動,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並透過觀察、想像、操作、估計和直觀推斷等活動,初步掌握比較簡單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不同方法。
第一,我透過聽故事並提問“為什狐狸選了第一塊蔡地?”引入今天的新課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慾望。這樣一來,學生樂學,達到良好的預設效果。在此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如果學生說是因為菜地2的周長大狐狸才選的,那就出示兩塊菜地長、寬,並計算周長。透過具體的資料讓學生意識到周長不能衡量菜地的大小,從而引出“面積”這一詞,第二個環節是,如果學生根據生活常識直接說出第2塊菜地的面積大狐狸才選的,就讓學生直接上來摸一摸,菜地2的面積是指什麼,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面積的含義”。
第二,透過學生在教室裡找一找自己所熟悉的物體,摸一摸它們的表面,並選擇其中的兩個物體表面比一比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在這一環節中,指出“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透過不斷反覆地提問“誰表面的大小就是誰表面的面積”、“誰表面的面積就是指誰表面的大小”這兩個問題,讓學生深刻理解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物體表面的面積。在此期間,既要肯定學生的正確回答,又要給回答錯誤的學生解釋的機會,讓學生在解釋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對面積的含義更加深刻的理解。
第三,在探索比較等高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活動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學會用觀察、重疊和找一個標準去量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但是在接下來不是等高的長方形比較大小中,學生會發現已經不能用觀察法和重疊法來比較,我直接出示了方格紙,沒有給學生說說應該怎麼辦,這一環節我處理得不周到,學生應該能說出,剛剛的標準已經不適合去測量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應該找一個更適當的標準——小方格來測量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第四,透過相應的練習,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對面積含義的理解,並能透過數方格的方法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在以後的問學路上,我將會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讓教學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讓每個學生在問學中成長和學習。
數學面積的含義教學反思3
自學導航中的前兩道題目是非常的簡單的,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習的知識解決,最後一題需要預習書上面積相關內容,才能提出問題。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較難。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我以信封引入,既幫助學生區分周長和麵積,又自然地引出面積。認真預習的同學能提出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體現了我校“善問”的課堂教學模式。然後,我從生活入手,感知物體的面有大有小,進行初步的物體面的大小比較,透過物體面的大小比較揭示物體表面的面積。再透過說一說,摸一摸活動,形成對面積含義的認識。這樣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面積的含義。教學面積大小的比較時,三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在教學面積大小比較時,以小組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發現比較方法為主,使學生掌握常用的比較方法,這樣的教學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全面、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不同的發展,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讓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加深了學生對面積含義的理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與合作意識。鞏固練習教學時,主要讓學生認識體會到比較面積大小方法的靈活運用。尤其是設計16個方格的軸對稱圖形,開放的習題更是讓學生鞏固應用本節課所學。
這節課上完後,自己也發現這課存在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
1、儘管我已注重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但在學生說什麼是面積的時,語言表述得不是很完整,在今後的教育與教學中還要進一步加強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2、在感知面積的大小,初識面積的大小時,還應該讓學生多實踐、多摸,而且要讓學生摸得到位、摸得具體,從而使學生體會面積的含義,體會面積有大有小。
3、整堂課的教學顯得很平淡,沒有波瀾,沒有激情,沒有高潮,在駕馭課堂和調節氣氛方面做得還不夠。
4、透過《面積的含義》這堂課的教學,我覺得學生說得還不夠,要儘量讓學生多說,要相信學生,要多給學生機會。
5、教學內容不能侷限與課本表面。如在練習想想做做2時,不能只為完成習題而練習,應該給予學生練說的語言環境,四川省比江蘇省大得多,安徽省的面積和江蘇省的面積差不多……這樣的訓練,既鞏固了學生對面積含義的認識,又聯絡了學生的已有知識,豐富了學生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