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巴金《繁星》教學反思(通用3篇)

巴金《繁星》教學反思

巴金《繁星》教學反思(通用3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巴金《繁星》教學反思(通用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巴金《繁星》教學反思1

  我們現在學習的《繁星》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是巴金先生,這篇文章透過對作者看到的不同的繁星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星空的熱愛,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針對自讀課文的教學要點我在這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與步驟:

  因為對於星空來說,每個學生都能夠天天看到,在日常的生活中對星體也有一個大略的認識,但是學生們對於星空又不是很清楚,它離我們還是太遠了,而且現代的人們對星空的認識也有很大的侷限性,所以我在課前就上學生在夜間觀看一下星空,認真的看看我們平時以為很熟悉的星空有什麼奇妙的地方,在正式上課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們自讀課文,對這篇文章的描寫有一個印象,在隨後的教學中我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的優勢,播放在網路上找到的有關星空的畫面以及對星空中一些現象的科學的解釋,學生們對這些知識充滿了興趣。在播放多媒體之後我引導學生們對於課文的內容進行討論,找出文章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有哪幾種,都是什麼,作者在文章中運用的比喻、擬人句體現了什麼 樣的感情,你認為文章中那些句子寫的最美,等等,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的高,我因勢利導又讓學生模仿該文的寫作方式,以虛實結合的手法寫一篇 小文章,學生們的學習得以了鞏固。不過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把握上還有些要改進的地方,因為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時間安排的比較緊的,留給學生們進行自主思考和學習的時間並不太長,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的一定負面的影響,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合理的分配時間保證學生自主學習及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們學習效果更好,同時也使自己能夠具有更好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巴金《繁星》教學反思2

  語文中閱讀的教學不僅僅是掌握文章的語句,學習寫作的技巧,閱讀教學的過程必然也是學生情感體驗積極內化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由衷地感到把我們祖國美好的語言文字傳授給學生,把名家名篇推薦給學生,尤其是從小在他們心中撒下對美的文字、真的情感的熱愛與認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要做到這些,光讀讀教科書、教學參考,光學習一些講課技巧,光會在講課時“炫技”是遠遠不夠的,紮實的語文功底、文化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是支撐課堂教學的支柱。

  1.夯實基礎,打好紮實的語文功底。

  《繁星》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作品。文章語言流暢優美,情感洋溢,將敘事、寫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流淌著真摯熱烈的情感,向讀者傳達了強烈的內心感受,是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學生時代的我就非常熟悉、喜歡這篇文章,所以在教學時能比較準確地把握好文章的內容和內涵。這篇文章最動人之處在於它語言的美、意境的美,而朗讀是最直接也最能體現這種美的。因此教學時教師的範讀必不可少,透過反覆的練習以及平時積累的基礎,在課堂上我的範讀比較成功地引發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教師→作者一下子產生了共鳴。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中的範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巴金深沉的感情在敘述中迴盪,有實有虛,揮灑自如:有對母親的甜蜜回憶之情,有對未來充滿堅定樂觀之情,有對故土深切的懷念之情,有對人生理想的獻身之情。有了對文章透徹的理解,我才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基調,用心靈的聲音緩緩道來。可見一名語文教師必須要有紮實的語文基礎,只有這樣才能領會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內在情感,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予以再現和還原。

  2.積澱底蘊,融入寬泛的文化元素。

  通常在教學諸如《繁星》這樣的散文時為了烘托氣氛、帶動情感往往會配上一段樂曲,但並不是什麼樂曲都適用的。我考慮到《繁星》所描寫的內容是星空,所營造的氛圍是溫馨而又神奇的,全文的節奏較為舒緩,於是我選擇了一段鋼琴曲《海邊的星空》為教師的全文範讀配樂。這段鋼琴曲曲調明朗,節奏舒緩,聽覺上給人寧靜寬廣的感覺,一曲終了,效果極好。而文章最後一節描寫海上情景的段落請學生朗讀,我考慮到當時的時間是夜裡,周圍環境是大海,氣氛是安謐而又充滿著神秘,於是我想到了《小夜曲》。但《小夜曲》有多首,有舒曼的、舒伯特的、蕭邦的……最後我選擇了託塞裡的《小夜曲》,它悠揚中不失明快,輕盈中流露著深沉,整個曲調洋溢著夜的靜謐、柔和與寬廣,和文章最後一節文字有異曲同工之處。果然在教學時這段配樂帶動了學生的情緒,引導他們深情地朗讀了文章,帶領他們走進了美的境界。

  從這個教學案例及反思中,我真切地感到要上好一堂課,當好一名教師,真正的功夫在課外,文學、音樂、美術、藝術、歷史、文藝理論……一切都應該有所涉獵,有的更需要潛心鑽研琢磨。只有具備了紮實的業務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站在講臺上胸有成竹,指點馳騁間才不失為一名為師者。

  巴金《繁星》教學反思3

  《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熱愛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體感知,運用對比,理清結構

  上課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著,藉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補了學生的知識空白,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在瞭解了本課的一些背景知識後,我要求學生通讀課文,思考:課文有幾小節,寫了作者幾次看繁星?而後透過對比,使學生了解到:作者在寫這三處的星天時,三小節在寫法上有相似之處,都寫了四方面的內容,利用表格理清課文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品味語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讀

  本文語言優美,因而在教學中,我從朗讀著手:

  1、 找出文中你覺得寫的最美的句子,讀出感情。

  2、 揣摩語言並交流:這句話美在何處?感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3、透過對語句的揣摩,進行比較閱讀,明確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作用,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加以品味。讓學生深刻理會這些擬人句、比喻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而並不是簡單的理解分析。

  三、積累運用,進行仿寫。

  小練筆: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漸漸地……我彷彿看見………我彷彿聽見……我覺得……”這樣的句式寫一段面對碧海藍天,你產生的聯想和想像,字數在50字左右。

  回過頭來看整堂課教學,自己感覺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整堂課的教學出現了前緊後松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自己是新教師生怕教學時間不夠,所以在前面的課文分析時,留給學生讀中品味的時間不足,以至於對文字的把握欠缺。

  在兩個班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通常都是後上課的班級的教學效果比較好,這可能是新教師對教材以及教學過程不夠熟悉的原因。另外,在設計教學時,我總是生怕遺漏知識點,所以每次上課都會把許多的內容放到一節課中講。這就導致了我的課像是在走馬觀花一樣,只是填鴨式的講授。這樣短短45分鐘,學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學懂學透的。因此,我覺得每節課可以挑選一到兩個知識點作為重點講解,要捨得留充分的時間給學生自主思考學習。

  也許缺憾本身就是美的,這裡的缺憾是為了彌補下次的完美。這次的語文組內研究課,讓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作為一名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需要有紮實厚重的文學功底,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要認真地鑽研教材,剖析文字,廣泛閱讀;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