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教師教學反思(精選4篇)

幼兒園中班教師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教師教學反思(精選4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師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教師教學反思1

  轉眼間開學也已經將近一個月了,在與家長溝通時經常能聽到家長們在向我們“告狀”孩子們回家總是愛看電視,每天一放學回家就是抱著電視機不放,到時間睡覺也不睡,結果第二天總是起不來。為了教育孩子們要勞逸結合,不能看太久的電視,今天(2月27日)上午我結合教材,在班上開展了語言活動《電視迷貓先生》的教學。

  本次活動的目標我預設了兩點:

  1、仔細觀察圖片,講述圖片中的有趣的事情。豐富:一邊……一邊、四腳朝天。

  2、積極參與講述、討論活動。從活動的效果上來看,活動的兩點目標能很好的達成,整個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師幼互動良好,活動的氛圍很熱烈,而孩子們都能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但是在活動中還是出現了一些的亮點與不足:

  1、教師在以“小朋友們喜歡看電視嗎?”來引入活動,由於這是跟孩子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問題,因此孩子們都積極的回答,很快就能調動起孩子們的興趣與積極性。

  2、在學習成語“四腳朝天”、“一邊…一邊…”時,孩子們也學得比較快記得比較牢,因為在平時的語言活動中,我在這方面經常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們對於常見成語、詞語的跟念,因此在這個環節中用的時間比較少,而且孩子們都掌握的比較好。

  3、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在引導孩子們進行經驗遷移時,結束的比較倉促,沒有很好的從孩子自身來出發,只是草草的結尾,導致孩子們不能很好的理解經常做“電視迷”的壞處。

  幼兒園中班教師教學反思2

  新年快到了,我們又在冬天的主題下開展布置新年的環境,要有新年的氣氛,最近和小朋友們一起在尋找新年的氛圍。在過完了聖誕節後,我選擇了製作新年賀卡來突顯我們的元旦,可以把我們製作好的賀卡布置班級的環境,讓我們慢慢地迎接新年的到來,也可以將新年賀卡送給自己喜歡的親朋好友,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以及好朋友之間相互關愛的情感。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節,期望達到預定的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賀卡的內容,作用,並嘗試自己製作賀卡。

  2、在製作新年賀卡和送賀卡的過程中,體會新年的快樂和關愛家人的情感。

  本此次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節:出示賀卡,激發興趣——賀卡表心意——做張精美的賀卡——欣賞自制賀卡。透過一個個環節的開展,孩子的活動慾望被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也普遍較高。同時,在活動中,教師能及時的關注孩子的表現,及時指導,使活動較為成功。

  開始部分我透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感受節日的氣氛。孩子們的回答我很滿意。後來,我透過欣賞各種賀卡的圖片, 激發幼兒對賀卡製作的慾望,同時,對怎樣製作賀卡有一個瞭解。在教師示範部分,因為我們班級內沒有投影儀,因此,我就拿在手上製作了,這樣使得後面的小朋友都看不清楚,我也是忙得手忙腳亂的。

  第三個環節我讓幼兒自主製作賀卡,來表示對親朋好友的新年祝福。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我在一旁指導時,一位幼兒這樣說,老師我會的,你去教那些不會做賀卡的小朋友吧。我聽了這個孩子的話,頓時覺得欣慰很多,也是這是我整個活動裡最成功的部分吧。

  在整個活動的`最後透過送賀卡,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孩子們也很開心。

  幼兒園中班教師教學反思3

  春天是百花齊放的季節,而在平時的戶外活動中,就不難看出孩子們對於花花草草都有著特殊的好奇心。鬱金香又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到的,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知識面,也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我便在今天(4月1日)下午開展了手工摺紙《鬱金香》的教學。

  本次活動中我預設了三個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示用正方形疊花。

  2、透過觀察摺紙示意圖和教師的示範講解,藉助圖示和相互學習從而掌握雙正方形的折法。

  3、喜歡摺紙活動體驗摺紙活動的興趣。從活動的效果上來看,目標基本達成,孩子們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去,體驗活動的快樂,但是個別孩子們在雙正方形折法上的還不能獨立的完成。

  活動一開始,教師出示了真實的鬱金香讓幼兒觀察,並簡單的介紹鬱金香的生長環境等知識。然後再出示摺好的一些鬱金香引入,引導幼兒觀看鬱金香的結構有花蕊和葉子。接著再分兩個步驟進行講解花朵和葉子的折法。孩子們都能十分認真的觀看,隨後教師出示摺紙示意圖,便讓孩子們開始摺紙。

  活動結束後我對自己本次活動進行了一次反思,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教師的課前準備充分,示意圖能按照步驟進行,便於幼兒觀看。

  2、教師能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差的幼兒,促進了幼兒之間的互幫互助。

  3、在講解示範時,教師沒有很好的把掌握雙正方形的折法重點講解,導致個別幼兒在這個步驟時沒有很獨立的完成。

  4、教師在指導時,沒有能顧及到每一位幼兒,對於能力差的幼兒不能很好的關注到。

  雖然在活動中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孩子們都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在最後的評價環節中,孩子們拿著自己親手摺的鬱金香如珍如寶。

  幼兒園中班教師教學反思4

  在活動的開始,我彈奏歌曲《拉個圈圈走走》分組讓8名幼兒上來表演,請幼兒聽我彈奏的速度來決定他們走圈的速度。剛開始的一組幼兒有點模糊,我於是也參與其中走了一邊,於是接下來的幾組相當成功。明顯幼兒的興趣已經引起了,而且效果是不錯的。

  趁著幼兒的興趣正濃時,我提議讓幼兒從聽走的遊戲變為聽說的遊戲,當然,幼兒是相當的配合。“你們剛才聽到錄音機裡唱了什麼呀?”“咚鏘咚鏹的聲音”“那麼誰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呢?”在提問同時我出示了“鑼”和“鼓”兩種樂器,而小朋友之前已經認識過這兩種樂器的。然後,我進行敲鑼敲鼓。當時幼兒一看到鑼和鼓可來勁了,不約而同的拍起了手,積極性非常高。我就趁機讓幼兒認真聽講以至能把後面的節奏能準確的念出來。

  “下面老師要來敲鑼和鼓,但老師也不會亂敲,我呀!會跟著剛才錄音機裡面的節奏來敲,就跟你們剛才走圈的時候一樣,請大家仔細聽哦!等下我還要請小朋友來敲呢”。敲出鑼和鼓的節奏讓幼兒來熟悉,之後再透過簡易的圖譜讓幼兒認識節奏並學會打擊,幼兒掌握節奏之後。我再教整首歌曲,在歌曲的節奏部分用鑼和鼓來表達。

  活動下來,我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反思了幾點:剛開始學節奏的時候我可以讓幼兒用數字來數數或用拍手來代表,以至後面有幾位幼兒還是不清楚節奏。另外,在鑼和鼓單敲的時候,幼兒能夠很好的敲出來。但當鑼和鼓合奏的時候,幼兒之間的銜接並不是很好。之間的合作並不是很完美。但慶幸的是孩子還是比較清楚是否是自己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