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音樂上冊《小螺號》教學反思範文

小學四年級音樂上冊《小螺號》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音樂上冊《小螺號》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音樂上冊《小螺號》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音樂上冊《小螺號》教學反思 篇1

  由於《小螺號》這首是孩子非常熟悉的,幾乎95%的孩子一聽便會唱,所以我所選擇的內容是《小螺號》第二課時,以運用音樂符號為主的一節唱歌課。由力度記號作為切入點。

  重點是讓孩子們透過對力度記號作用的瞭解,學會將力度記號運用到音樂當中,並且從中感受力度記號所賦予音樂的表現力。因此,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四個教學環節。

  1、透過感受、運用力度記號讓學生了解音樂符號所賦予音樂的表現力並試著用音樂符號來表現歌曲。這個目標的實現我是用模仿海聲;遊戲:漲潮、落潮讓學生來感受力度記號的表現力,讓學生討論如何將力度記號用到歌曲中,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音樂符號所賦予音樂的表現力,在音樂中起的作用。

  2、透過想象大海的表情、模仿大海的聲音、聆聽《海》《大海風暴》和表演《小螺號》,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力度對音樂形象、情緒、情感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變幻與神奇,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小學四年級音樂上冊《小螺號》教學反思 篇2

  一曲《小螺號》使我回到了童年,彷彿自己在老師的帶領下重又回到教室,跟著學唱;一幅《小螺號》FLASH又讓我回到了現實,視覺、聽覺全然沉浸在如仙的境界裡,時隔十餘載,今天聽起來倍感親切、抒懷。

  節奏是組成音樂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節奏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但對於抽象呆板的節奏符號和節奏練習,學生的興趣不會很高漲。所以在教歌曲前,帥老師用比較趣味的手腳並用互動的方式把將歌曲裡教難的節奏型先讓學生掌握。

  上課伊始,伴隨著濤聲轟鳴,群鷗翔集,緩緩地一幅海邊美景呈現在學生面前,近處的椰樹、奇石、貝殼、海螺;遠處的險山、藍水、沙鷗、白帆,這裡遠近相望,動靜匹配,相得益彰,美倫美奐。學生在如畫的美景中,如詩的意韻裡,學習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學習慾望被熊熊點燃。一幅漁家生活的美麗畫卷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到了歌曲的意境並瞭解了歌詞大意。

  我的童年、少年的音樂學習是在老師一遍一遍的教唱中進行的,純屬接受性學習,我們學會的歌也是老師機械的、不厭其煩地教會的。然而今天,音樂課堂裡,歌是學生聽會的,悟就的,至少在這節課裡,我感覺是這樣的。FLASH聲色俱佳,幾遍看下來,幾遍聽下來學生自己就能哼唱。

  引導學生用歡快的表情和聲音來演唱歌曲《小螺號》感受和表現歌曲活潑歡快的情趣。充分利用網路資源與課程整合,創造環境,引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透過學生認真的聆聽、模仿、表演、探究與創造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達到本課教學目標的願望。

  小學四年級音樂上冊《小螺號》教學反思 篇3

  這節課學唱了歌曲《小螺號》,掌握了音樂知識:弱起小節、附點音符,以器樂進課堂為主題而設計對歌曲的教學,思路是:預設情景,聆聽欣賞並體驗吹奏,接著是體驗小螺號從遠及近的聲音,最後引導學生先學習豎笛,有初步的音高和節奏感知,從而完整的演唱歌曲。這節課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熟練了歌曲的'吹奏,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群體意識。

  本課有效地把器樂教學與唱歌、創造等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注重互動交流,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盡情地展現自我、大膽表演,這是本節課教學成功的一大關鍵。音樂課程是活動性、實踐性最強的課程之一,只有密切聯絡生活,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才能開心地掌握各種知識、技能,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增強學習信心,提高興趣。因此,教師注意挖掘課外資源,使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體驗到藝術與生活的聯絡是十分必要的。

  關於教學評價,有褒有貶,有讚揚有建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這樣組織學習評價有利於學生音樂情感的體驗與交流,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發揚。

  音樂課在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及合作精神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優勢。在本課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有許多內容是合作性很強的,其中,合作創編、綜合表演等內容表現得十分突出。教學時,教師雖然合理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但沒有給學生明確責任,沒有給他們提供充分的體驗、創編、集體練習的時間,導致了部分小組的配合不夠默契、表演比較拘謹。這就意味著教學設計還有待最佳化。明確學生自己應負的責任,合理提供空間和時間,加強調控與指導等等,都得合理設計,達到最最佳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大程度地積極探索、緊密配合、大膽創編,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學四年級音樂上冊《小螺號》教學反思 篇4

  《小螺號》是一首曲調歡快、甜美的兒童歌曲,抒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為2/4拍,二段體結構。第一段由緊湊的節奏和明快跳躍的旋律,形象地表達了螺號聲聲以及海邊兒童期盼阿爸快快回時的急切心情;第二段將節奏拓展,尾音拉長,給人以舒展優美之感。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引導學生用歡快甜美的歌聲演唱歌曲《小螺號》,抒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教學重難點是感受和表現歌曲歡快活潑的情趣。

  對於這首歌曲,其實我自己也非常喜歡,聽著歡快而悠揚的歌聲我彷彿感覺到自己又回到了年幼的孩提時代,彷彿也面對著大海感受它的博大。所以在情感態度上我已經有了很大的投入,也很想讓如此動聽的音樂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深處。

  但是農村的孩子很大部分沒有親眼見過大海,所以課堂上,我用圖片和聲音匯入,讓他們先去感受大海的寬闊與美麗,再引導孩子進入本課內容,為了使課堂更加的生動,從設問引入到情景設定,帶領孩子來到海邊,感受大自然的變幻與神奇,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另外, 我用恰當的比喻把課堂中的裝飾音引入到了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模仿上滑音與波 音的聲音,並運用肢體語言形象的表現出來。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鬆中學習、快樂中理解、玩中掌握、形象中模擬、模擬中感知、認知,並達到了我預期制定的目標。

  而對於在第二部分曲調中長音的時值是三拍半這個學生不是很能唱到位的難題時,我想到了用指揮劃拍這個辦法,這樣既控制了三拍半的時值又具有樂感。學生在節奏感得到鍛鍊的同時也將歌曲表現得更為生動。本課的學習也在這個環節達到了高潮。孩子們甜美的歌聲,唱出小海螺回到溫暖的家,從而使他們富有愛的童心得到昇華。

  但在此課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我在透過引導學生聆聽時,沒有做到讓學生靜下來,專心的來欣賞音樂表現力,學生很自然的隨著音樂哼唱出來。我則盲目的認為這麼多學生都會唱,那在我的教學中不是很容易了嗎?但事情往往是因為平時教學要求的不夠嚴禁,而導致學生不會欣賞就無法正確學習歌曲中暴露出來的難點問題。這是我多年教學中的一盞紅燈,我要把這盞紅燈儘快的消失在我曾失誤的教學中,讓學生從會欣賞簡單的歌曲開始,慢慢的去欣賞著名的音樂作品等等。在歌曲教學中沒能及時抓住難點:咬字、吐字及對學生備的不深、不透。總之,不足之處一籮筐。我要以此為借鑑,在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探究。

  縱觀整堂課我覺得還是比較具有親和力的,也適合學生的年齡段,我為學生創設了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同時,我也注重了學生的發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我想,只要老師對課堂投入了情感注入了心血,那我們的學生肯定會熱愛堂課並喜歡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