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常見結構的認識”教學片段及反思範例

“常見結構的認識”教學片段及反思

“常見結構的認識”教學片段及反思範例

  一、教學內容

  “常見結構的認識”是通用技術(必修2)《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的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一)瞭解結構的含義。

  (二)能從力學的角度理解結構的概念。

  (三)透過學習“鷹眼與導彈跟蹤系統”等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興趣。

  三、教學概述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結構,結構多種多樣且決定著事物存在的性質。本課時要透過放映蜂窩、鷹的身體等結構圖。透過對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結構的分析和研究,使學生明白“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學習“結構與設計”,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結構給了人們無限的創造靈感和啟示。人們將其成果應用到技術領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人類。本課時還要講解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壓力、剪下力、扭轉力和彎曲力,講解應力概念。當一個結構受到外力作用時,內部各質點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發生改變,產生一種抵抗的力,稱為內力。應力從認識常見的結構開始,透過學生熟悉的事例,展開技術視野中的力與結構討論,透過有趣的小試驗,強化對不同型別結構的特點的理解。教學重點是結構概念,教學難點是學生對應力概念的理解。

  四、教學片段

  ……

  (板書)【第一單元 結構與設計】

  1、放映蜂窩、鷹的身體等結構圖。

  (板書)【一、無處不在的結構】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結構,結構多種多樣且決定著事物存在的性質。

  2、引導學生觀察結構圖

  引導學生分析蜂窩、鷹的身體的結構。

  要求學生說出蜂窩、鷹的身體結構的優點在哪裡。

  3、引導讓學生歸納結構概念:

  (教師板書)【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關鍵詞:有序 搭配

  4、讓學生閱讀案例:

  鷹眼與導彈跟蹤系統。

  5、讓學生思考:

  ⑴閱讀案例以後,你最想說的是什麼?

  ⑵為什麼要研究結構?

  啟發學生回答:透過對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結構的分析和研究,給了人們無限的創造靈感和啟示。人們將其成果應用到技術領域,更好地服務於人類。

  6、重點討論“鷹眼與導彈跟蹤系統”

  提問:為什麼鷹可以在幾千米的高空準確無誤地辨別地面上的動物?

  學生:這是因為它的眼部結構比較特殊。人類每隻眼睛的視網膜上都有一個凹槽,叫做中央凹。而老鷹眼中的中央凹卻有兩個,這兩個中央凹的作用不同,其中一個專門用於接收來自鷹頭側面物體的像,另一個用於接收來自鷹頭前方物體的像。這樣,老鷹的視覺範圍就寬多了,能兼顧前方和側面。

  為什麼要研究鷹眼的結構?

  學生:根據鷹眼的結構,人們正在研製“鷹眼”導彈系統。這種導彈系統能自動尋找、識別目標並跟蹤攻擊。

  教師:用“以色列對哈馬斯的定點清除”說明“鷹眼”導彈系統的打擊精度。

  3、根據你所學過去的物理知識,畫出人眼和鷹眼接收光線的草圖。

  4、進一步拓展:

  ⑴ 除了根據鷹眼的結構,人們正在研製“鷹眼”導彈系統以外,你還受到哪些啟發?

  ⑵ 如果在人類的視網膜上象鷹一樣有兩個凹槽,世界將會如何變化?

  ⑶ 將來運用技術手段在人的視網膜造出兩個凹槽,有這種可能嗎?

  ⑷ 人與動物相比,在結構上有什麼不同?分析其劣勢與優勢。

  我們人類好多地方不如動物,不能象鳥一樣在空中自由飛翔,不能象魚一樣在水中歡快遊蕩,奔跑速度不如狗,打鬥力氣不如虎。人類憑什麼能成為動物界的統治者呢?

  啟發學生回答:憑大腦,憑學習,人類把幾千年知識在幾年十幾年中繼承過來並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現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知識總量幾年就要翻一番,掌握學習方法很重要。

  教育學生: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有競爭,而且可能很激烈,能否立於不敗之地,在於不斷學習。

  ⑸ 假如鷹也能夠象人一樣學習,我們的世界將會是一幅什麼圖景?人還是動物界的統治者嗎?

  ⑹ 結構為何如此這般的神奇?

  ……

  五、教學反思

  (一)閃光點

  1、對教材進行了挖掘

  顧建軍主編的江蘇教育版的教材《技術與設計2》精選了一些很好的案例。“鷹眼與導彈跟蹤系統”就是其中之一,很值得深挖。我讓學生自學了這個案例之後,並不是要學生回答案例中的相關知識就完事。而是要學生討論並回答三個問題:一是為什麼要研究鷹眼的結構?這個問題較易回答,透過對鷹眼結構的分析研究把成果運用到技術領域,開發出新的產品,如導彈跟蹤系統,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第二個問題是如果在人類的視網膜上象鷹一樣有兩個凹槽,世界將會如何變化。問題一提出,教室裡非常安靜,隨後課堂氣氛開始活躍,同學們議論紛紛,幾個同學迫不及待地回答:

  “人會具有老鷹的辨別力”。

  “人會變成‘超人’”。

  “會出現新的犯罪”。

  ……。

  第三個問題是:將來運用技術手段在人的視網膜上造出兩個凹槽,有這種可能嗎?課堂氣氛進一步活躍,又是幾個同學搶著發言:

  “有這種可能,現在我們能夠破譯人的遺傳密碼”。

  “可以透過把老鷹的基因移植到人體上來,使人類視網膜具有兩個凹槽”。

  ……。

  課上到這裡我仍然繼續發揮:“看來我們人類好多地方不如動物,不能象鳥一樣在空中自由飛翔,不能象魚一樣在水中歡快遊蕩,奔跑速度不如狗,打鬥力氣不如虎。人類憑什麼能成為動物界的統治者呢?學生回答,憑大腦,憑學習,人類把幾千年知識在幾年十幾年中繼承過來並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現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知識總量幾年就要翻一番。然後乘機教育學生,人與人之間有競爭,而且可能很激烈,能否立於不敗之地,在於不斷學習。

  2、對教材進行了拓寬

  透過用“以色列對哈馬斯的定點清除”說明“鷹眼”導彈系統的打擊精度,要求學生根據所學過去的物理知識,畫出人眼和鷹眼接收光線的草圖,對教材進行了拓寬。學生透過畫人眼和鷹眼接收光線的光路圖,得到了把物理知識運用到技術課上來的樂趣。

  3、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瞭解了鷹眼的結構以後,我進一步提問:如果在人類的視網膜上象鷹一樣有兩個凹槽,世界將會如何變化?將來運用技術手段在人的視網膜上造出兩個凹槽,有這種可能嗎?人與動物相比,在結構上有什麼不同?分析其劣勢與優勢?假如鷹也能夠象人一樣學習,我們的世界將會是一幅什麼圖景?人還是動物界的統治者嗎?結構為何如此這般的神奇?透過這一連串的一環緊扣一環的'問題,回答是多種多樣,既加強了師生的互動,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體會

  這節課除拓展教材的寬度外,還挖掘了教材的深度。我把這個種類方法概括為拓寬深挖法。透過用“以色列對哈馬斯的定點清除”和“畫出人眼和鷹眼接收光線的草圖”,對教材進行了拓寬。透過“鷹眼與導彈跟蹤系統”的案例分析,對教材進行了深挖。透過探究“假如鷹也能夠象人一樣學習,我們的世界將會是一幅什麼圖景?”等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從以上生動的教學片段可以看出,通用技術教師教學的創造性首先體現在對教材的處理上。教材往往把知識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看到的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具有創造性的教師應該使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導演對劇本的處理是一種再創造,與此同理,教師並不是教材和參考書的 “留聲機”,而是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知識,對教材進行科學和藝術的處理,從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學思路。這就是一個教學再創造的過程。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不足的是,我沒有把鷹眼的結構模型製作出來,如果有鷹眼的結構模型,這節課將更加精彩,因此,應儘快開發通用技術教學器材,為以後的教學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