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變通”的效率

教學反思:“變通”的效率

教學反思:“變通”的效率

  從教初中英語已經三十多年,我也形成了特定的教學習慣,每天的檢查聽寫是我每堂課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所以我的學生都已瞭解我每天必須聽寫前一天所教的知識這種習慣。我認為這是我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其他同事也認為這是我的教學習慣和風格。教學就這樣延續著,循規蹈矩著。

  然而有一天課堂上,卻發生了這樣一個插曲。我像平常一樣提前進入了教室,我發現學生正在積極準備我的聽寫內容:7B Unit 2 Reading中的詞彙和句子。鈴響後,我像往常一樣幫助他們複習了一下詞彙和句子,然後我就宣佈聽寫。就在我讓學生開啟聽寫本準備聽寫時,我的英語課代表舉手了,我有點納悶,但我還是示意讓他站起來說話。他說:“老班,今天能不能不聽寫?我還沒準備好呢?”我看了看其他學生,眼神問他們準備得怎樣?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竟有四分之三的孩子舉起了手。我當時有一絲的不快,但我的大腦提醒我:“冷靜”。停留片刻,我給了他們一個“OK”的手勢說:“好吧”。可以看出孩子們有些開心。我耐著性子又幫助學生複習了一遍詞彙和句子,但這次我換了一種方法,用提問的方式,引出片語,例如:

  “What will you do if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r computer?” 學生回答:“I will ask a computer engineer to check it.”我立刻把片語“ask sb. to do sth.”板書在黑板上。類似此種方式我把對話中的主要詞彙都列在黑板上,並利用這些片語匯入了語法教學:一般將來時。訓練學生運用詞彙用一般將來時說出來。圍繞以上的問題,用不同的身份說出要做的事。如,I’m a volunteer, I’ll help people with all kinds of problems this weekend.利用我們所學過的片語來訓練一般將來時。學生很踴躍地、熟練地使用黑板上的'片語。他們有的用陳述句,有的用問答式,有的用對話形式來操練一般將來時的句型,很快學生就掌握了一般將來時的用法。接著我讓學生四人一小組,圍繞以上問題編寫一個小對話,分不同的角色去完成,並表演此對話。學生完成得很好,出乎我的意料。

  下課前15分鐘,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用今天所學的一般將來時,圍繞本課的主題寫出五個以上的句子,可以寫五個陳述句,也可以編幾個問答,也可以編對話,形式不限。寫在聽寫本上。孩子們立刻忙碌起來,下課時,我把聽寫本全部收了上來。

  下午改完聽寫本後,我大吃一驚,孩子們都把黑板上的片語用上了,幾個基礎差的學生寫出了五個陳述句或幾個問答。其餘學生都編寫了對話,有的學生編寫了十句以上的對話,要聽寫的片語都用到所寫的內容中,而且一般將來時掌握得很好。我的要求學生達到了,他們不僅掌握了詞彙,也在一般將來時中運用了這些詞彙,做到了學以致用。我們的教學目標不就是要求學生學以致用嗎?我恍然大悟。我們平時讓學生去識記一些詞彙,只是採取聽寫詞彙的方法,沒有把這些詞彙放到真實的語境中讓學生去理解,去運用,孤立地讓學生去記憶這些詞彙,既單調又枯燥,學生當然不太願意去記憶,掌握的速度也就慢了。所謂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彙不離語境,真的很有道理。課堂上一個小小的變通,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我的循規蹈矩的教學模式是一個警示。對於我們學校的學生,我們應不應該對每堂課做一下思考,變通一下自己的教學方法呢?

  看著學生的這次作業,我靜靜地思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