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公開課教學反思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公開課教學反思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公開課教學反思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是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里的一篇課文,是由一位印第安酋長寫給即將收買他們土地的白人領袖的精彩的演說稿,被譽為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係,用跳躍式的筆觸描述了充滿靈性的萬物,並對即將統治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轉讓土地,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的要求。課文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運用了大量的擬人、比喻等表現手法。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無比熱愛,讀完後很讓人震撼!

  但由於學生對這篇文章的背景缺乏瞭解,對印第安人的生活習俗不清楚,對西雅圖這個地方一無所知,我在早讀檢查學生預習課文時,感到學生朗讀時對這篇課文十分生疏。而本文的教學重點之一是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感受印第安人對大地的熱愛;其二是透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壤、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為了更好地突破難點,我明確提出預習要求:

  ①收集與課文相關的所有資料,並將資料讀熟。

  ②查詢資料、實地察看,瞭解家鄉的土地資源、植被利用狀況。

  教學時,我首先從課題入手,在學生讀題後,提問“這片土地是哪片土地?”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在交流中學生弄清了“美國的西雅圖”這塊土地名稱的由來,瞭解了美國印第安人的歷史和習俗,明確了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這篇演說的原因,拉近了學生和這篇課文的距離。用“這是片什麼樣的土地?”引導學生弄明白“神聖”的意思是什麼,再引導學生帶著“為什麼用‘神聖’來形容土地?”這個問題走進課文,自讀課文,解決生字,理清文章的脈絡。

  深入學習時,我為學生搭建思考與想象的平臺,重點引導他們探討 “哪些地方體現了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引導學生潛心默讀,畫出相關語句,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然後組織交流,朗讀體會。學生準確地找到了課文裡向我們展現的畫面,而且想象力豐富,能夠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了這片土地的.神聖。在描寫土地神聖的2、3自然段,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此處在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後,我還讓學生想象自己還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也都充分發揮想象力,紛紛回答自己想象的彷彿看到的內容,深深體會到印第安土地的神聖與美麗。

  在此基礎上,我們針對“面對這片神聖的土地,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字,深入研讀文字,透過品讀、吟讀、想象等途徑,引導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這片土地的可貴。重點抓住文中反覆三次出現的作者的叮囑“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個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讓學生們透過充分地朗讀來體會了作者對土地的強烈的情感。當印第安人的土地即將轉讓給白人之時,我還讓學生體會印第安人當時的心情,他們都能聯絡實際和本文的歷史背景去思考,體會到“眷戀”“依戀”“難過”“ 痛心”“心如刀割”“ 心如刀絞”等等心情,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熱愛的情感中,為下一步教學奠定了情感基礎。

  在後面的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感悟“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讓學生充分談自己的感受,學生認識到“人類屬於大地”,大地擁有生命成長的物質,使人類生命不斷繁衍延續,只有愛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確保人類生命的延續。繼而讓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查詢的家鄉土地資源、植被利用狀況的資料,聯絡實際談對“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這句話的理解,學生主要聯絡郊區植被情況、猇亭工業區環境汙染狀況、 “母親河”長江的環境狀況等方面談了自己的理解,加深了對大地母親和人類關係的認識,增強了學生的保護環境、珍愛土地、保護家園的意識。

  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中也存在遺憾,朗讀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但因為時間關係,在學生理解的讀,談體會上面花的時間比較足,理解後的感情朗讀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有些蜻蜓點水,不夠深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處理好理解體會課文內容和感情朗讀的時間分配問題,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