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精選6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1

  本文的課題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它是課文的主要觀點, 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 不斷髮問, 不斷解決疑問, 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 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 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 獨立思考, 鍥而不捨, 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 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在講課時,我把握文中的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 段)開門見山, 提出觀點。 第二部分(第2 段至第6 段)運用事例, 證明觀點。(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第三部分(第7 段至第8 段)總結全文, 重申觀點。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論說文,文中的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要讓學生弄明白。這樣,我還從課後的問題入手,從整體到區域性的引導學生把握中心論點,落實文中的知識點,如前後照應等。放手讓學生透過合作探究來解決課文的學習。透過課後的小練筆與課堂學生的學習表現可以看出學生的在前置性學習上花費了比較大的功夫,前置性的學習的確能讓課中精彩無限。(課後的問題,學生們都掌握的很好,對於如何寫議論文,孩子們也掌握的比較透切。)

  我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圈畫、思考、交流、彙報、朗讀、表達..... 這樣,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穫。這也是,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所追求的課堂。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2

  成功之處

  這節課的最大成功之處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我始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圈畫、思考、交流、彙報、朗讀、表達……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穫。

  對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我指導學生研讀的重點是具體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麼樣的?透過讀讀議議,撥動學生心絃。引導學生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不足之處

  反思本次教學的不足之處是高年級學生字詞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字詞學習的安排必要性不大;另外,在引領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方面,在這堂課上還顯得有欠缺,沒有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感悟。

  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把字詞方面的教學放在學生預習的環節解決。在教學最後對文中破折號的用法,以及“無獨有偶”和“最有趣的是奧地利醫生”這兩句話在文中的過渡和遞進作用進行詳細講解,引領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3

  在設計時思考了很多,怎樣用一個新穎的匯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怎樣把觀點的含義闡述清楚?又如何把握對議論文這種題材的滲透?又怕這樣的文章上起來枯燥無味。沒想到一堂課上完,效果還不錯,綜合同事們的意見和自己的感受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反思。

  1、以“?”拉直變成“!”為本堂課的主要線索,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理解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瞭解了科學家的科學精神,教學設計很新穎,教學思路很清晰,教學語言很精練。

  2、緊抓事例,理解觀點,感悟精神,能舉一反三,對課文的學習落到了實處。

  3、注重了學生的拓展訓練,蒐集了很多類似的事例,進行了仿寫練習,幫助學生初步瞭解了議論文這種體裁。

  4、對議論文這種題材滲透得不夠,主要體現在由於時間不夠,仿寫沒有進行必要的指導,只作為作業佈置了,在板書上也沒有體現本文的寫作特點。

  5、在細節上還要注意。如:在學完科學家的精神之後,應用激勵性和啟發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注重觀察,敢於發問為今後找到真理作好準備。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4

  語文的教學之路漫長而又多艱,唯有沉下心來,守住自我,方能有所得。

  一節課要體現什麼?這是上課前的思考。反覆斟酌,覺得既然是教研課,就應有教研的話題,也應該讓大家有教研的意義。開展研學後教的研究以來,其實有過很多的思考:不管是什麼樣的模式,常規的課堂都應以學生的學為考慮的出發點。研學後教要告訴我們的是要更多地讓學生參與學、自主學、合作學。因為決定上第一課時,因此在設計時,我將預習環節也安排在課堂上。說實在的,很久了,一直都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預習的。這必然會佔去課堂的一部分時間。讀一遍課文七分鐘,討論一下相關的內容,瞭解學習的'目標,質疑,一遍下來十幾二十分鐘是肯定要的。讓聽課的老師一起來耗這時間好不好呢?有兩種選擇,一是簡單是檢測代替預習,節省時間,有利於之後的教學環節的開展。二是常態化,將時間還給學生,這必然影響後續的教學環節。最終,還是第二種想法左右了我。畢竟是學生的課堂,只要他們是在學習,那就好。預習這後的教學怎麼開展呢?《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一篇議論文,對於初接觸此類文體的學生而言重要的是什麼?我選擇在這一節課整體梳理,初步認識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的基本思路。首先是從文中找出觀點,並透過找出相關對觀點進一步說明的句子幫助理解。然後引領分析第一個事例,放手交給學生分析第二、三個事例,透過這樣讓學生明確事例論證的方法,最後點撥全文結構。

  思路應該還是清晰的,但在具體上課時,因為時間的控制關係,未能完全實現意圖,很可惜。其原因主要還是前面提到的預習時間問題。學生在按照研學案開展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的時間用得比較久,但當時考慮到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紮實開展,所以沒有采用以優生代替全體的做法,但根據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看,這些時間的給予是很有用的,充分的預習有利於後續教學的開展。可能整個過程聽課的老師會覺得較悶,沒看到什麼亮點?但有時不免安慰自己,課不是上給別人看的,這是為學生而上的課,也就釋然了。根據老師們的建議,我也認真思考了例如寫的內容是否多了,又要學生寫課題,又寫生字,還根據意思寫詞語;讀的內容是不是有些可以省略……這些都是有益的建議,能讓一節課增色,但還是不能放開自己的想法,表現自我固然重要,但與學生的學如果有影響未免得失參半。所以還是想:該寫的寫,該讀的讀,誰說一節課一定要完美呢?又或說,如果把學生學到了多少,有多少學生學到了,整個過程裡主體的參與度有多少作為考慮,是不是也可以是無愧的呢?教學教學,教在前面未必比後面的學重要!權作一次試驗,也作為一個語文人理念的交流吧!其實,研學案的使用過程中,這樣的情況也不止一次出現了,把每一節課計算得分秒不差,肯定是一種本領;但出現變化,這應該也是學情導致的可以看淡的問題吧!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也許,遺憾才能讓我們記得更深,想得更多!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5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它屬於一篇議論文,課文的題目也就是本文的主要觀點。課文用三個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充分地考慮課文的特點和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思路:

  在匯入環節,我注重了單元的整體性,丟擲了《跨越百年的美麗》中的居里夫人依靠什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這一問題,從學生的回答中來引出課題。進而,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質疑課題,讓學生帶著自己想知道的問題來學習課文,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讀感知環節,我 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讀時間,在此基礎上,檢查了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重點從字音、字義、字形三個方面來彙報,課上學生彙報的效果很好,可見預習的充分,六年級大部分學生的字詞方面的預習習慣基本上養成了。之後,對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歸納,指說的學生回答得很完整,進而全班學生練說,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研讀感悟環節,我抓住學生課前的質疑的問題“為什麼說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來默讀思考,結合課文具體的事例,找出相關的語句,並寫下體會。這個問題的提出,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其探究的慾望。在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學生再來交流,重點是透過三個具體的事例來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我主要運用了表格,採用了教—扶—放的方法,對學生彙報的謝皮羅教授的例子進行了重點指導,讓學生明白科學家是從現象中發現問題——經過研究——得出真理的,從而證明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學生彙報的第二個是列,則進行了扶,讓其依據表格的而要求來完成,允許小組合作,在彙報的時候,及時地加以指導,自讀結論和問題來加深印象;第三個事例,則完全放手給學生,僅將正確的表格內容說清即可。至此,不但侷限於課文中的事例,讓學生交流自己瞭解到的事例,教師也恰到好處的出示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魯班發明了雲梯,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等。眾多科學家的事例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問題基本上解決了。

  但是,課文的學習並沒有結束,找到真理還需要條件,學生彙報,教師的引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讀悟中明白科學家們還需要有見微知著、善於發問、獨立思考、鍥而不捨等精神。最後,迴歸第二自然段——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造者,差不多都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理解本段的意思之後,點明瞭課文的觀點,即課題——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在本節課的最後,讓學生歸納總結所學,從課文的內容和寫法兩方面來彙報。重點讓學生明白用具體事例來說明觀點的寫法,學生基本彙報出來。作業環節,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讓學生有選擇的餘地,充分地關注了每一個的學生。

  一節課下來,自我感覺本堂課學習目標基本達成,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錯,但是這堂也不免有些遺憾:學生是學習主體,課上我儘量將自主權交給學生,但教師的引導也不少,應該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的空間和時間;語文教學注重讀中感悟理解,自己引導學生的品悟還不夠,朗讀也是淺嘗即止,沒有把學生的感悟推向深層,從中也可以看到自己在課堂調控方面還存在不足。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反思6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本文的題目,同時也是課文的論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發現真理。

  而本文的寫法是透過具體的事例明白道理。因此,對課文中的三個事例,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發明了酸鹼試紙。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我讓學生概述,並“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麼樣的?透過讀讀議議,撥動學生的心絃。

  但後來回想,這篇文章的條理清晰,在突破本文的重難點是可以尊重學的主體地位,可以由扶到放。我可以重點指導第一個事例,第二、第三個例子可以讓孩子學習第一個事例的學法,合作分析;並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己課外蒐集的證明本文作者觀點的例項。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而且大大地節省了時間。還可以把這些時間用在讀的訓練,這樣以讀促悟,效果更佳。另外,課堂的時間沒有充分安排好,設計了隨堂練筆——選擇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驕傲使人落後等,模仿用事例說明道理的寫法進行練筆。但這節課沒有達成。這樣對體會作者的表達手法上有所欠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