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寄冰》教學反思範文
《寄冰》是上海市二期課改小學語文新教材一年級第二學期的一篇課文。是一篇融常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有趣的科學童話。本文藉助形象化擬人的手法,語言淺顯,較容易讀懂,透過學習讓孩子在故事中懂得一個常識:冰遇熱變水,水遇冷變冰。同時課文結尾造成的懸念是向學生進行知識教育,發展學生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好教材。反思課堂教學,我覺得有以下感受:
一、目標反思
透過本堂課的教學,基本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過程與效果反思
(一)成功之處:
1 、注重識字教學,體驗要領,發揮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經過一個半學期的訓練和滲透,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他們識記生字的方法也很多,能夠運用拼音熟練拼讀漢字的音節,能夠藉助換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漢字的結構,識記字形。因此在處理生字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注重給予相當的時間進行個體學習,讓學生能靜下心來透過“拼讀字音——識記字形——理解詞義”等環節來自學生字。教師只對一些易混淆,難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義上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同時,在指導學生識字的'過程中能根據生字不同的特點有所側重地進行教學,有的重在正音,有的重在構詞,有的注重筆順,有的突出新部首的學習,有的由新字新詞引出句子說話練習,將字詞教學與文中的句子緊密聯絡起來,不面面俱到,提高了識字的效率,訓練非常紮實。
同時,雖然學生對拼音的掌握程度已經較為熟練,但我較注重對拼音中難點的經常複習。如:在學習“退”時,透過請學生拼讀這個字,鞏固“i、u在一起,聲調標在後”這個內容。
2、能夠讓學生在語境中、聯絡自身生活理解詞義。
由於小學生的認識水平,在一些詞語的理解上還有困難。因此,在教學“寄”時,讓學生說說你還寄過什麼東西?從而使他們知道“寄”就是從一個地方透過郵局的幫助,把東西送到另一個地方:在教學“希望”的時候,讓學生聯絡實際,說說過生日的時候,希望收到什麼禮物,從而形象的知道希望的意思。同時,在教學“掃興”的時候,讓小朋友看看前後文,洪洪收到箱子時,以為是從來沒有見到過的冰,肯定很高興,然而開啟一看,是滿滿的一塑膠袋水,覺得很掃興,以此來幫助他們知道掃興就是從高興變為不高興。
3、引導語言創造性運用,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說的能力是重要的語文能力,語言表達有序,說明思維有序,語言表達完整說明思維就完整。《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說的能力越來越成為人的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特徵與關鍵要素,說的特色顯示出來了,就能促使學生寫的發展,帶動讀的深化,促進聽的落實,並使學生思維得以發展。
結合我教研組本學期的研究主題,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我還設計了多次的說話練習,利用多媒體課件、課文內容、板書等為學生搭建了一座由理解到運用的橋樑,引導他們大膽地展開聯想,把學會的課內課外知識活學活用,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使語言積累內化為語言能力。如:利用板書,讓學生用一句話把“誰給誰寄冰?從哪裡往哪裡寄冰?”這兩個問題連起來說一說。設計填空練習,出示洪洪給非非寄的信,讓學生們來把它依據對課文第一、二小節的內容的概括來補完整。從文中洪洪由於收到水而生氣,企鵝因為退回的冰而糊塗,提供句式讓學生說說這是什麼原因,從而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揭示水的基本屬性。採用打電話遊戲來導之以行,培養了人文精神。設計其中一方向另一方打電話道歉,解釋和消除它們之間的誤會,並積極提出補救的方法。這一環節的設定,既加強了文道統一,有錯勇於承認,敢於消除誤會,又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積極想辦法彌補。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結合課文內容,藉助老師提示,將閱讀所得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有選擇地轉告給別人,既展開豐富想象,又訓練了規範說話,發展了思維,提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二)改進之處:
這篇課文不長,但情節生動,有利於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教學中,我尊重了學生的體驗與情感的變化,把情感置於了閱讀的首位,並多角度地透過停頓引導;抓住課文關鍵詞,體會語氣;抓反問句、疑問句等句式,利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的訓練。但是有時小朋友還不能馬上讀出問句上揚的語氣,這時就需要老師能透過適時的指導、示範。在這點上,我做的還有所欠缺。另外,在談到非洲和南極的時候,可先放手讓小朋友自己說說對非洲和南極的認識,然後再放錄音,聽聽非非和洪洪是怎麼說的,這樣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與說話的水平,體現了孩子的自主性。最後,我在處理孩子的提問方面還缺少經驗,應該耐心傾聽孩子的發言,給予充分的引導,而不是馬上給出正確答案。這些不足之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使每一課都讓孩子們充分地得到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