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招》教學反思(通用8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絕招》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絕招》教學反思 篇1
《絕招》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四組關於“童年”主題中的第四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幾個小夥伴之間發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夥伴比本領,沒能取得好成績,感到很羞愧。於是他按下決心要挽回面子,要練一種“絕招”,鎮住那些小夥伴。結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勝,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大家都對他的絕招讚不絕口,“夥伴們羨慕地豎起大拇指:‘絕招,太絕了!’”
我以談話“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誰啊?他有什麼本領呀?說來和大家說一說。”匯入課題;然後找同學讀課前提示,藉助課前提示大聲朗讀課文,運用填表格的方法讓學生直觀的明白三胖、二福、小柱子等人兩輪比賽分別表演了什麼以及結果怎樣,在這當中穿插了一些重難點句子的分析,讓學生明白文中蘊含的道理;之後讓同學想象課文中沒有涉及到的小柱子苦練絕招的場景,並說了說自己的絕招;最後佈置作業讓學生續寫課文。
相對於之前的課來說,這節課是比較會評價同學了,也比較放鬆些。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王佳樂讀完我出示的道理後,我評價他“讀得很流利,下次要是能把語速放慢些就更好了”,在這之後的時間裡他能夠坐的端端正正的聽我講課。當時我心裡真的是有些激動的,這與之前王佳樂的上課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很高興因為我的鼓勵能讓他有所改變。還有郭佳玥,幾乎每次我說完問題她都能在第一時間高高的把手舉起來,而且叫她起來回答總是能答到點子上,很值得表揚。放鬆表現在:下臺走動指導學生學習比前幾次教學投入,能夠面帶笑容的和學生討論一些問題。
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加以改正。
1.談話匯入課題的時候沒能及時讓學生安靜下來,自己聽不太清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的聲音,導致沒能很好的評價學生;
2.課件中幾個問題的要求有些含糊不清,沒有設定小組討論的環節;
3.在出題讓同學深入體會主人公口算絕招的時候應該等同學們算完,比較主人公與同學們的演算法有什麼不同之後再揭題的
4.在讓學生想象小柱子苦練絕招的場景時,對學生的疑問沒回答就想跳入下一環節時,多虧於老師及時救場,這個應屬於教學機智的問題;
5.在讓同學說說自己的絕招時,場面有些混亂,安靜不下來,沒能想到合適的方法讓學生安靜下來,自己有些慌,就一直在說“安靜”;
6.教案中沒涉及課文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以至於沒能為同學們擴充套件一下關於這方面作文的寫法;
7.本節課的下半部分教學激情不足,可能與語速快有關係,導致學生上課積極性不是很高。
最後,希望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能夠繼續保持,做得不好的地方能夠加以改正。還有一點,希望能夠跟著老師學一些處理突發狀況的方法以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完善。
《絕招》教學反思 篇2
《絕招》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發生在幾個小夥伴之間的趣事。同學們對這篇文章也很感興趣。我的安排是從啟發談話入手,誘導學生理解課題,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慾望。指導學生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整體感知課文,為下面的細讀課文作好了鋪墊。透過討論,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瞭解了故事的前因後果。
整篇課文我主要圍繞著兩個問題進行。
一、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幾個孩子都比了哪些絕招,你最佩服誰的絕招。
二、再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麼樣練絕招的。
提出這兩個問題之後學生們開始自由讀課文。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相關落,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討論,從中體會小柱子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爭強好勝的性格。指導學生在評價、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引導學生在閱讀時產生情感共鳴。指導學生明白課文蘊含著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
但是在教學中還是出現不少問題,首先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的回答,同學們回答的或是太簡單或是太複雜。主要講清事情的發展過程即可。其次,在回答小柱子如何聯絡絕招時,可能由於我的引導不當導致學生回答的不積極。應該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引導。
最後,對於從文中體會到什麼,大多數都能回答本領是練出來的卻不能回答出要練有用的本領。學生思考的不夠全面。不過,總體《絕招》這篇課文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淺顯易懂,無需老師的分析和講解,學生就能理解。
《絕招》教學反思 篇3
《絕招》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描述的是幾個小夥伴之間發生的趣事。講的是小柱子和小夥伴比本領,第一次輸了,感到很羞愧,於是他暗自練習絕招。結果,在他的努力下,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大家對他的絕招讚不絕口。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細緻刻畫的小柱子這個人物形象鮮活欲出,躍然紙上。能夠說,他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學生都能夠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
本課教學我進行了大膽嘗試,根據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和本課的選編意圖,我力求突出以下三點:
一、以讀為本,讀中求悟,迴歸語文教學的本色。
《大綱》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讀書的過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儲備語言的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堅持以讀為本,把“讀”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擯棄繁瑣分析,注重讀中感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和激勵下學生自己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蘊含著的思想感情,以讀為本,由讀求悟,由讀生趣,由讀生情。
例如:我從卡通人物的高超本領入手啟發談話,誘導學生理解課題《絕招》,激發閱讀慾望;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為下面的細讀課文作好鋪墊;指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動筆做記號,課文寫了哪幾個小夥伴,比了幾次,各自有什麼絕招,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進一步瞭解了故事的前因後果;再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相關段落,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在品讀與想象中體會小柱子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爭強好勝的性格;又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小夥伴各自的絕招,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感受童真童趣,使學生在閱讀時產生情感共鳴。
透過教學我深深感到,書是讀懂的,不是講懂的。以讀為本,透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是落實《課標》要求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使課堂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色。
二、以學助教,以教促學,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學法指導。
葉聖陶先生說:“教者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加強學法指導,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會學”的潛力。因為這篇課文資料淺顯易懂,我基本上“以讀代講”,但在讀文學文的同時,我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習慣,以學助教,以教促學。
例如:
1、引導學生讀書時先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幾個小夥伴,比了幾次,涉及了哪幾種絕招,推薦學生動筆在文中畫出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聯絡學生勾畫的資料,板書出重點,再讓學生聯絡這些提綱說說本文主要資料,既降低了三年級學生概括的難度,又遵循由簡到難、有章可循的規律,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概括的方法。
3、引導學生思考小柱子從第一次沒有絕招到第二次的速算乘法讓大家心服口服,這其中發生了什麼,文中那部分需要細細研究學生很快找到“兩次比試的中間過程”研讀起來。我根據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從思考的路徑上給予誘導,以幫忙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在教學中進行閱讀思路的學法指導,這對於提高學生整體閱讀潛力很有好處。
4、我教學時把重難點放在小柱子是怎樣練習絕招的。透過想象,體會任何本領都是要透過勤學苦練的,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教學時我出示想象提示引導學生想象,並讓學生說說小柱子是怎樣勤學苦練的,大家相互補充。我發現學生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同學之間相互補充,這對中下程度的學生是很有幫忙的,透過這樣的想象也為他們的寫作打下了基礎,讀寫結合。
三、在生活中學語文,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
“要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中處處是語文”。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關注學習者的自身感受與個體學習,改變不利於學習者發展的學習方式。只有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上,感悟、體驗並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才能在得到語言知識的同時,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我力求將教學活動置於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
例如,從學生平常感興趣的卡通片入手,學生暢談葫蘆娃中的“大力士”,“千里眼,順風耳”,“刀槍不入”,“噴火吐海”……透過交流這些卡通人物的高超本領,感悟“絕招”的含義,既簡單誘導學生理解課題,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慾望。
再如,讓學生談談從小柱子身上受到的啟發時,我又順勢出示一組圖片:中國女子體操隊表演的精彩瞬間,高難度的雜技表演,優美的冰上芭蕾,殘疾人技藝等。讓學生從生活中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巧妙地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產生一種價值認同。
總之,我認為這天的課堂不應是以學會為目的的課堂,而是應以會學、掌握方式方法、獲得人生體驗為目的的課堂;是促使人人獲得不同發展的課堂。因此,本設計力求使學生透過對課文中的語文文字的理解,產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明白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生活,教會學生做人。”
遺憾之處細思量:
告別了《絕招》,學生的情緒是留戀,是感嘆,而我心裡更多的卻是遺憾。“遺憾是殘缺的美吧!”我想。我也常對學生說,人生中總是免不了遺憾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遺憾中辨析得失,將遺憾減少到最少。可當我一次次反思著這堂課,回味著這份遺憾時,卻覺得,不只是遺憾了!我以為,在課前我已做了充分的的預設,我甚至有點得意。但是,“課堂是動態的藝術,是極具現場性的,是一個即時性的舞臺”。說得一點也不錯。當我層層鋪設後,出示小柱子最後說的話,談談對你的啟發時,教室裡卻很安靜,我又出示很多生活中精彩絕招的圖片,也只有兩個學生淡淡地說: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最後我只能順著那兩位學生的話匆匆做了小結。
課後我反覆思考著:
我本以為此時應是這堂課的高潮,學生應會想起很多自己的生活體驗,就應滔滔不絕,互相補充,在交流和討論中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雖然學生總結出了文中道理,可卻變得這樣索然無味。如果當時我能再引領學生聯絡小柱子的話反覆讀悟;如果能再聯絡前文中小柱子第一次比試時的尷尬和第二次受到的稱讚;如果能再啟發學生聯絡自己學藝時的感受,或談談佩服周圍誰的本領和技藝;如果我能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這一系列的如果,讓我看到了自己作為教師,在教學機智上的缺憾。應對預設外的狀況,我缺少隨機應變的潛力,這是教師務必具備的一種教學才能和素養。當然這一素養的'提高需要我從各方面去努力。而更重要的是,我看清了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並不如自己一向認為的那樣民主平等。在學生的意外和預設的教案之間,我選取了後者。看來,我還是無法從課堂的主宰者這個高高的階梯上走下來,無法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如果說,課堂是個藝術的舞臺,那學生就是這舞臺上的舞者。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舞臺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在最佳的狀態下盡情發揮。這就是遺憾為我沉澱的思索。
《絕招》教學反思 篇4
我們的課堂應由“知者”間的對話變為“智者”間的交流,因為促進人成長的至關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識。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關注學習者的自身感受與個體學習,改變不利於學習者發展的學習方式。只有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上,感悟、體驗並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的過程,即探究的過程,才能在得到語言知識的同時,生成捕捉知識、探索未知的智慧。
“學”是研究性的探究活動。“學”是一個對資訊不斷整合、加工改善的過程,學的方式有很多,收集、整理資訊,查閱資料,與他人交流、研討、爭論,等等。“學”也是一種交往,應是資訊的交匯。在課堂上,為他人帶給資訊和採集來自他人的資訊都是自身價值的體現。在自助與互助的課堂教學中,對以往經驗的提升,對事件現象的剖析,對人物形象、人物特點的評價,都會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語文方法和思想,從而使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成為兒童不可或缺的潛力。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在兒童時期具有怎樣的生活方式將會導致他今後的生活方式。”我認為這天的課堂不應是以學會為目的的課堂,而是應以會學、掌握方式方法、獲得人生體驗為目的的課堂;是促使人人獲得不同發展的課堂,因而就應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感受,都能構成自己的學習觀。因此,本設立力求使學生透過對課文中的語文文字的理解,產生情感的共鳴,感悟生活的智慧,經歷語文知識“再創造”,明白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巧妙地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產生一種價值認同。
《絕招》教學反思 篇5
《絕招》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略讀課文,敘述了幾個小夥伴之間的趣事。課文中,作者把小柱子的形象刻畫得十分成功,鮮活欲出,躍然紙上。能夠這麼說,他代表了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自尊,好強,不服輸。所,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下面是我對《絕招》的教學反思。
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是次要資料略讀,對於重點資料才重點精讀。《絕招》這篇課文的資料相對來說比較淺顯易懂,無需老師的分析和講解,學生就能理解。因此,我在教學《絕招》時,大膽放手,只是充當學生的學習夥伴,為他們加油,給他們鼓勁,在適當的時候略加引導。
在深入研究《絕招》的課文資料和“閱讀提示”後,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和訓練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潛力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想一想課文中一共敘述了幾個小夥伴,提到了哪幾種絕招。並且推薦學生邊讀邊在文中畫出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要求學生讀懂課文後,在小組內互相提問與做答,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然後組織學生各抒己見,全班解決,如“小柱子為什麼要練絕招?他練了什麼絕招?為什麼小夥伴羨慕地豎起大拇指?”
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教學,不但能夠讓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目標,又到達合作探究,互動學習的效果。
《絕招》教學反思 篇6
本課是一篇閱讀課文,雖然在新授資料上沒做太多的“手腳”,但學生也收穫不少。本文在寫法上是一種自然結尾法,一件事情說完就結尾了,這樣的結尾讓人感到餘味無窮,而且有滿心期盼下的慾望。鑑於此種特點,本人將準備了“教具”―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前本人特意做了臘肉膠子,用油炸後帶些去學校,上課時什麼也沒說,叫了幾個孩子每人嘗一口,只見孩子一個勁兒地說:“好吃,好吃……”“老師,我也要吃……”我笑了,說,明白這膠子誰做嗎“老師做的”學生答著。我神秘地一揮手說:“這是我的絕招!”
於是我把包膠子的過程,從準備到膠子材料――包膠子過程――吃膠子的滋味,口述了一遍以自然就結尾了。之後板書《絕招》,讓學生說說自己有什麼絕招,以“絕招”為題讓學生口述,題材還是很豐富的“炒蛋飯”“騎腳踏車”“畫畫”“治服奶奶”等。本人並沒有急於讓學生學習什麼課文,讓學生把自己的“絕招”寫一寫。然後班級評評看誰的絕招更“絕”。從學生習作看,大多數學生都能把一件事敘述完整,而且本人發現學生在習作的結尾上形式豐富。比如,一個女孩兒寫“治服奶奶”的文中,奶奶最怕自己不吃也不喝,不哭也不鬧,不說也不動。她在結尾寫到:治服奶奶的這招兒是不是奶管用呀――絕招。還有一孩子在“炒蛋飯”的過程中這樣結尾:在生活中“炒蛋飯是我的絕招!”更有新意的一孩子在“畫畫”一文中這樣結尾“畫中是我的未來,是我的理想,是我的……”這無疑是展望未來的結尾法。這樣的結尾就是在敘述現狀之後,結尾展望未來,鼓舞人心,激勵一種鬥志。
在這個環節,本人將學生的習作,作了總結性的點評,以潤於本文的寫作知識點。一篇好文章有“虎頭豹尾”之說,具體講應有引人入勝的開頭,還應有耐人尋味的結尾。就如本文的結尾就有很新穎,戛然而止,耐人尋味。那麼怎樣寫文章的結尾呢本人結合學生的習作,作了具體的說明,並鼓勵了學生這樣的結尾使習作更有創意。第一自然結尾,即用事情的結尾作為文章的結尾,事物敘述完了文章就結束了。第二、點題結尾,這是一種常見的結尾法。比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結尾既點明瞭中心,也總結了全文。第三、發問結尾,以發問的形式提出問題。第四、抒發感情。第五、展望未來結尾……
學完本課,本人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思想與教學落實,明顯注重了略讀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人物表現或認識,從學生的習作實踐操作中去品味;從實踐中感受絕招是怎樣練成的,同時也注重了積累,收集了有關“立志成才”的格言。從閱讀與寫作中也注重引導了學生沿作者的思路模仿中逐步丟掉“柺棍”獨自行走。本人對閱讀課文的理解:閱讀課文就是學生本身的生活實踐,是訓練學生語文綜合潛力的範例,不用老師去破譯課文的種種密碼,把行使權交給學生,有學生操作實踐就足夠了。
《絕招》教學反思 篇7
《絕招》這篇課文是新課標人教版第六冊第四組的略讀課文,講的是幾個小夥伴之間發生的趣事。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細緻刻畫的小柱子這個人物形象鮮活欲出,躍然紙上。可以說,他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學生都可以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因此,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
我鼓勵同學們進行充分的自主閱讀,自主學習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重點內容精讀,次要內容略讀,這是略讀課文主要的教學方法。因為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引導學生讀書時先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幾個小夥伴,涉及了哪幾種絕招。建議學生動筆在文中畫出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其次,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理解一些問題,如“小柱子為什麼要練絕招?他練了什麼絕招?為什麼小夥伴羨慕地豎起大拇指?”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但是,整節課下來,進行的很艱難,有很多需要認真改正的地方。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課文的講解沒有重點,沒能突出“絕招”。由於在生字詞上花了15分鐘,所以我想在下面的學習中應該加快速度,以防出現課文講不完的狀況,我就把原來準備的讓同學們熟讀課文查詢關鍵詞的環節略過。結果,導致了文章內容的講解缺乏重點,整節課是老師牽著學生學,沒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其次,由於我的講解過多,同學們參與的機會減少,積極性普通不高,整個課堂學習氛圍不濃厚,由於和同學們的互動受到干擾,這些資訊反饋給我之後也影響到了我的情緒。
我在和同學們交流時親近性不夠強,致使我想要主動發揮主導作用卻難以進行,課堂進行的有些被動。可以說課堂的進行是艱難的。
同時,這也讓我我反思到,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正是一面鏡子,它反映出的是老師的教學質量。準備不足會導致課堂知識傳授不全面,教學思路不清晰,重點不突出。我想,這也是我最應該得到教訓的地方。
透過這節課的準備、試講、課堂教學讓我體會到,一節精彩的課堂需要的是老師課前完全充分的準備,能夠在頭腦中掌握課文的重難點,思路清晰,並且能夠考慮到課堂上同學們的各種反應,只有這樣,才能上出一堂高質量的語文課。
《絕招》教學反思 篇8
週五,實習生張華執教了第四單元略讀課文《16絕招》一課,教案設計詳細,有創新意識,課件簡潔實用,為課堂教學起到了輔助作用。課堂上教態大方,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體會的機會,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張老師在教學中抓住了兒童的心理,從兒童的興趣出發,把學生帶進兒童生活的情境中。談話導課:你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誰?說出他有什麼本領?這樣的情境創設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索求知的慾望,而且為理解課題《絕招》鋪好了路,打下了基礎。
二、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
《絕招》雖說是略讀課文,但有些方面,諸如生字、詞的學習還是不能忽略的。張老師把課文中的生僻的生字、詞語,以拼音的形式呈現出來,透過指名讀、齊讀的方式學習,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習難度,而且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加深印象。
三、教學方式新穎,感悟文章內涵。
略讀課文,更多的應是讓學生自由去讀,自由去學,自主體會。這堂課,張老師基本放手讓學生在學習。透過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理出幾個人比了幾次絕招,分別比的絕招是什麼,結果如何?這篇文章內容淺顯,學生透過自讀自悟,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在進行全班交流的時候,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配合默契,遇到學生把握不住的地方,張老師給其充分地指導、評價,讓學生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明白課文中所蘊涵的道理。
四、創設情境,填補文字空白。
教學時,張老師把難點放在小柱子是怎樣練習絕招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練習絕招的艱辛,在理解了課文後安排了一次小練筆,引導學生想象,小柱子的絕招又是如何練成的?為了讓學生有話可寫,給學生提示和材料:
“ 清晨,當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的時候,小柱子( )。
夜深人靜,只有星星在眨著眼睛時,小柱子( )。
每當別的小朋友在玩耍嬉戲時,小柱子( )。
遇到困難了,小柱子就( )。”
這樣的設計不僅為理解課文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從而使學生知道絕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獲得的。
五、有待提高的地方:
1.抓重點語句,朗讀感悟有待加強。本文還要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進行感悟,體會人物的內心和品質,為本單元的習作打基礎。
2.鼓勵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的方法還要多樣化一些。
3.評價的方式要多元化,體現生生評價,也是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機會。
總的來說,比第一次執教有了很大的進步,老師善聽,能做到有針對性的評價,教學方法也有改進,親和力也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