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圓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1

  《圓的認識》一課選自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第12冊,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也是小學階段認識的最後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教材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實物揭示出“圓”,讓學生感受到圓與現實的密切聯絡,再引導學生藉助“實物”、“圓規”等多種方式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徵,並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透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同時掌握圓的基本特徵。這樣的編排,學生對於圓的相關概念及特徵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師的明確指引和調控之下,學生相對獨立的探索空間不夠,而與此同時,學生對於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也無從感受、體驗,對於圓在歷史、文化、數學發展過程中與人類結下的不解之緣感受不深。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試圖對本課的教學思路進行重新調整:一方面,透過拓展空間,將學生進一步置身於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在認識完圓的一些基本概念後,自主展開對於圓的特徵的發現,並在交流對話中完善相應的認知結構;另一方面,我又藉助多媒體,將自然、社會、歷史、數學等各個領域中的“圓”有效整合進本課教學,充分放大圓所內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圖形背後所散發的獨特魅力。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本節課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比如:

  1、教學圓心、直徑、半徑,不急於傳授,透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折圓,發現圓中心的一點。在認識圓的特徵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圓片、直尺、圓規等研究工具,選擇研究材料,透過實際動手摺、量、比、畫等手段,在獨立探索和小組合作中學習,獲得關於圓的基本特徵的豐富的動態表象。

  2、在畫圓這個教學片段中我沒有像以前一樣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圓的畫法,我發現很多學生都有畫圓的經驗了,就藉助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嘗試著畫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圓的畫法。在學生介紹畫圓的經驗時,我利用動態生成的資源教學,藉助學生的實踐操作,我很自然地解決了“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圓規兩腳張開的大小是圓的半徑,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的問題,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會了圓的畫法。

  在一般的關於圓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練習階段,教師總會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習題,以鞏固圓的概念,讓學生在應用中形成有關圓的知識和技能。我並沒有機械地進行所謂習題練習,而是更進一步彰顯圓的文化內涵:中國古代的陰陽太極圖;生活中的圓形拱橋、世界著名的圓形建築、中國著名的圓形景德鎮瓷器、中國民間的圓形中國節、中國傳統的圓形剪紙、世界著名的圓形標誌設計等等。最後,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我在課末引導學生探討車輪為什麼是圓形的,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而且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學,伸出手就能觸控到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我發現有些地方還存在一些不足,譬如:

  1、部分學生對於圓的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不夠到位,對於直徑、半徑及其與圓之間的關係的掌握不夠透徹。

  2、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顯不足,顯得有些生硬。

  3、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機智不夠,對於課堂上動態生成的資訊處理不靈活,給人的感覺是離不開教案,而且還造成前松後緊的局面。

  4、關於如何讓學生自學以及自學內容的選定方面自己還是把握不住,需瞭解學生水平。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2

  《圓的認識》這一節公開課,是一節30分鐘的課。我在設計這一節課時,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念。圓,是生活中常見的平面圖形,所以我在教學中,聯絡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透過觀察、操作等使學生認識圓。

  一、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感悟圓和生活的聯絡。

  從生活實際引入,並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絡生產、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我還是先複習了對其他平面圖形的認識,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等。關於複習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不應再詳細引導學生面積或者周長計算公式的'由來。我透過圓形的建築和生活中常見物品中的圓,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圓形,使學生感知了圓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操作認識圓

  本課時我設計的操作有:我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畫圓,畫圓方法有兩種,第一是藉助圓形實物在外圈畫一圈,第二是藉助圓規畫圓。對於後者,其實學生已經有了畫圓的經驗,那麼關鍵是在於畫圓的具體操作過程。我巧妙的利用了自己畫圓時出現的失誤,引導學生髮現,畫圓的要點,定圓心,定半徑,旋轉一週。

  在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有多少條時,我設計的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比賽,30秒看誰畫的半徑多?1分鐘折直徑,看誰折的直徑多?在學生的操作中,學生能夠自己得出結論,圓的半徑和直徑有無數條,同圓裡,半徑相等,直徑相等。我設計的兩個操作,其實課後反思,只應該設計第一個活動,第二個應該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直徑是有無數條的。活動設計的多,雖然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浪費了時間,同時呢,也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

  三、自學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對於圓心、半徑、直徑的名稱,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早已經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在學習名稱時,我讓根據提示自學。自學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對於簡單的內容,應該讓學生自學。透過指一指圓心的位置,再透過找關鍵資訊,知道半徑和直徑,畫一畫,折一折,加深對名稱的認識。結合習題,鞏固了對名稱的認識。

  四、不足之處

  這是一節30分鐘的課,但是我設計的部分還包括探究圓的半徑和直徑的關係,考慮時間因素不充分。對於鄉村學生,基礎較差,我總是放不開手,一些知識講的太細,學生會的知識講的太多,這也導致了佔用了後面的一些時間。教學應該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如何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多說,這是今後我教學要思考實踐的一個問題。語言方面,我也要改進自己,多一些幽默,多一些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