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及筆算是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如何在計算中訓練學生的思維,如何讓枯燥的計算題充滿活力,下面給大家分享《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
計算類教學一直被冠以枯燥、乏味的標籤,學生課堂上提不起興趣,反覆強調但仍有學生不會計算,老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也痛苦。因此,如何上好計算課成為了我的困擾。上個學期我們創新街基地校便以計算類教學為研究物件,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們漸漸發現可以藉助直觀模型架起演算法與算理之間的橋樑,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很慶幸在我們的探索過程中,得到了吳正憲老師的親臨指導,也得到了很多的啟發,下面我將針對到《兩位數乘兩位數》這節課作以說明。
《兩位數乘兩位數》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做過了表內乘法以及兩位數乘一位數,這些都將成為本節課學習的依據,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學習也為以後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已經多位數乘法打下基礎。根據吳正憲老師的兒童教育觀,在明確了這節課的知識地位之後,為了更真實的瞭解學生情況,我進行了學前調查。對班上隨機抽取的2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少數學生透過課前預習、家長或課外班輔導能計算出正確答案168,但對算理並不清楚,豎式的書寫格式也不規範,對於給出的電子圖,並沒有起到幫助理解算理的作用。
基於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我對教材進行了研讀。課程標準中對於本節課的要求是:能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經理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可見算理和演算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新舊教材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發現,新教材中加入了點子圖的直觀模型並在練習十中安排了相應的習題,教材的用意是什麼?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認真學習了教師用書。書中明確指出在教學筆算的時候要讓學生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幾何直觀,因此點子圖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點子圖,我又閱讀了一些相關的餓書籍——《小學數學基本概念解讀》《和吳正憲老師一起讀數學新課標》,書中對電子圖的一些解釋也為我備課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基於對教材和學生的研讀,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基本方法。首先要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算式12X14,學生藉助估算的知識來分析12X14大約是多少,這一環節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二是為他們準確計算提供依據,同時也滲透了準確計算的方法。接著藉助點子圖讓學生嘗試準確計算結果,體會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也可以從中得出與筆算一致的方法,引導學生將分佈計算的形式寫成豎式,並對照著點子圖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來龍去脈,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同時也滲透十進位制和位值制的思想。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難點在於第二個乘數的十位與第一個乘數相乘時,結果和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如何對齊,因此,我針對這一難點,設計了具有挑戰性的練習,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豎式中每一步計算的是什麼。
透過一節課的探索,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加深了,點子圖將“冰冷”的演算法和“神秘”的算理深層次融合,讓學生清楚感受到“法中見理,理中得法”從而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當然,在課堂中為了加深對點子圖的理解,花費的時間較多,感覺豎式的規範書寫沒有練習到位,課下仍要繼續規範,這也是本節課的一點遺憾。
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2
從數學知識、方法的角度看,“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教學內容應該再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從學生思維特點的角度看,三年級學生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了初步的發展,這一年級的教學應多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思維活動,注重知識的發現和探索的過程,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感受數學的力量,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1、複習引入,明確學習任務
教師先出示了一組口算題,讓學生進行會議舊知,然後在進行改編題目,明確本節課的主要解決問題,同時與舊知聯絡起來,使新知識與舊知能溝通好,從而為下面的學習任務做好鋪墊。
2、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讓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運用的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經歷瞭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3、梳理思路,小組交流,取長補短
學生透過整理已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培養他們的歸納能力,透過觀察他人的解題思路,培養他們的分析能力,為數學的交流做準備,並透過交流書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換位思考。
4、整理成果,全班交流,教師歸納
讓學生一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同學展示本小組的探究成果。能培養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和合作的意識。,明白了要解決兩位數呈兩位數只要透過正確的分拆就可以把它轉化為以前的知識,從而可以解決問題。然後在透過教師的層層引導,明確只有在正確的分拆方法基礎上,還要根據數字的特點進行合理的分拆,才能有助於計算,才能使計算更方便、更靈活。
5、隨堂小考,鞏固新知
透過隨堂小考的形式,讓學生自己檢測學習情況,明確下課後的任務。根據自己的成績來選擇相應的練習。
6、回顧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師生共同回顧,透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解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問題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但我們要根據題目的特點合理的分拆,選擇一個能有助於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3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計算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本課的重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關鍵:在於學生能掌握好乘的順序以及兩個積的數位。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觀察情景圖上的燈柱入手,再現了學生熟悉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把計算設定在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之中,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使學生願意去主動探索知識。
由於這是一堂計算課,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有目的性的練習就是要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鑽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說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的練習意義,確保一步一個腳印,步步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練習的最佳化。努力做到編排練習深淺適宜,分量適當,搭配合理,使學生在自己臨近的思維發展區得到充分發展。
在設計本堂課時都比較注重練習的強度和層次性,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作業設計方面重新設計了一份星級挑戰題,分三個層次。由於這堂課的重難點是計算順序,為突破這一難點,鞏固算理,第一個星級作業我設計了填空練習,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演算法,特別是對學習較弱的學生。二星級作業是請學生寫出每個筆算乘法中兩個積分別表示什麼,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算理,為以後的多位數乘法打下基礎。三星級作業設計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裡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3課時的內容,學生在掌握了兩位數乘整十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優點:
1、複習鋪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課複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乘法,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的理解做好鋪墊,兩位數乘兩位數可以轉化為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上去學習,理解更容易接受。
2、小組合作效果好,學生對算理理解到位。
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會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140(本),再用14×2=28(本),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結果相加,140+28=168(本)或14×12=168(本)。有些學生可能由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乘法,想到兩位數乘兩位數也可以用筆算。
不足之處:
1、列豎式計算中,有易錯點沒有突破。
在列豎式計算中,出現了個位和個位相乘,十位和十位乘的現象,說明對豎式的算理理解不夠透徹,對計算方法的認識還存在誤區。對於老師的提問與十位相乘的積的末位數字要與十位對齊,並且末尾的0不用寫的原因說不清楚,表達不出來。也說明對於本節課的難點沒有突破。
2、時間把握前松後緊,導致後面的練習沒有完成。
由於突發狀況的發生,錯誤題的糾正,和學生說算理不清楚再加以練習等等,使得前面時間用的較多,導致後面練習沒有跟上,學生對豎式計算沒有形成熟練的技巧。
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5
今天繼續用釘釘直播講授數學課,本節課我講的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整數乘法學習的重要階段,需要讓孩子對整數乘法的算理和演算法進行更深層次的認識。
課上,我透過複習多位數乘一位數,讓學生說說筆算方法,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把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找準,為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新知做鋪墊。接著從王老師買書的情境引出算式14×12,從而出示本節課的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在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時,我讓學生透過點子圖的形式,明確可以把其中第二個乘數分成(3×4)或(10+2),首先知道了計算結果是168;接著一起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我讓學生先根據獨立嘗試解決列豎式計算,學生在嘗試解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接著我一步一步出示正確的豎式書寫方式,並透過點子圖讓學生明白每一步的意義時,特別強調14×2表示2套書的本數;14×10表示10套書的本數;28+140=168表示12套書的本數。同時明確了豎式書寫要對齊數位,十位與第一個乘數相乘的積個位的“0”可以省略的道理。學生結合現實的情境,理解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體化,更便於理解和接受。
接著我透過與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的對比,讓學生髮現相同之處和不同的地方,從而總結出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在鞏固拓展環節,我先從筆算方法的掌握先著手,讓學生透過計算、展示做一做的題目,讓大家明確豎式中的每一步得數是怎麼來的,進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最後讓學生去所學的知識去判斷糾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節課我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使課堂內容充滿了情趣,有了色彩,既解決了計算問題,又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舉兩得。但本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由於網路授課的原因,學生的列豎式計算的情況沒有全員關注,上課時間只有30分鐘,導致解決問題的練習比較草率。
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6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利用情境、操作工具、圖片、圖表、符號等,理解運算的意義,探索算理和計算的規律”。這其中提到的“具體有趣的事物”、“操作工具”“圖片”、“符號”等操作的材料應該是“計算模型”的一些具體形式。在對教材和學生的研讀中,我發現雖然多數學生能夠計算出結果,但是他們並不理解演算法背後的真正算理,針對演算法易學,算理難懂的情況,引發了我一個思考:能否有便於學生實際操作,並給予學生更大數學活動空間的直觀模型呢?能否讓學生享受到有營養又好吃的數學呢?在進一步研究中,我發現利用點子圖的直觀模型可以解決演算法易學,算理難懂的情況,因此制定了藉助模型支援兩位數筆算乘法的教學主線。
一、藉助模型獲得多種演算法。
二、藉助模型理解算理。
三、藉助模型溝通演算法與算理之間的關係。
四、藉助模型滲透神學文化。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呈現出多種方法,同時在不斷交流與探索中,逐步對兩位數筆算乘法的演算法與算理深入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能夠勇敢地退下來,讓學生充分展示,又能夠適時的進,促進學生思考問題不斷深化。在藉助模型支援兩位數乘法的過程中,我感悟到當學生運用模型將新問題透過轉化的數學思想變為已知問題時,學生不僅獲得了一個計算結果,而且溝通了知識之間的聯絡,獲得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久而久之,學生運用模型的意識會不斷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會逐漸拓寬,它將成為了學生學習的“有力工具”。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
1、學生在列豎式進行了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過程中,對計算原理的理解有困難,要多給予解釋說明和思考時間。
2、在計算過程中,由於不細心造成兩部分積的錯位,導致結果不正確,在練習講解過程中,要給予指導,注意書寫習慣的培養。
3、部分同學對乘法口訣不熟,導致計算錯誤,要在課前給予強調,並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口訣。
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7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重點是教學乘的順序及各部分積的書寫位置,重點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突出各部分積的實際含義。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讓學生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幾何直觀。
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我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中,首先讓學生嘗試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並要求學生用點子圖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來,讓學生經歷用圖示表徵解釋演算法的過程;然後在去全班交流展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透過學生的彙報使學生明確如何劃分點子圖、算式表徵了哪種計算方法,溝通圖形表徵、算式表徵與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絡;最後,在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時,讓學生再次利用點子圖,表示出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結果,進而更好地理解其含義,掌握好演算法。
藉助點子圖,在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理解的同時,使學生逐步學會藉助幾何直觀去解決問題,去表達和交流,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處理好演算法多樣化與最佳化的關係。
在學生探索14×12=?時,學生出現了多種演算法:(1)14×10=14014×2=28140+28=168(2)14×2×6=168(3)14×4×3=168(4)12×7×2=168(5)12×10=12012×4=48120+48=168
(6)14×9=12614×3=42126+42=168……在學生交流多種多種演算法時,讓學生在感受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應充分讓學生透過對不同計算方法和點子圖的比較、歸納和分類,體驗方法的異同,掌握解題策略。教師發揮引導作用“這多種方法,都體現了相同的解題思路“先分後合”。師追問:先分後合的解題思路有什麼優點呢?學生體會後說“這些方法都是先分後合,分開以後,數變小了,就會算了。分了以後就把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來解答了。”這樣在比較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最佳化意識。
三、注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容易產生一些錯誤。例如:只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乘,漏乘某一位;積的`位置對錯位;出現相加的錯誤等等。如果不及時糾正,就會產生不良的學習習慣。所以在學生計算中一定嚴格要求,書寫工整,計算細心,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8
本節“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為計算法則教學課,我按照傳統的模式:匯入,新授,鞏固練習,課堂小結,佈置作業設計的。
良好的匯入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教材為我們提供了下圍棋這一情節,就是針對新課中的“圍棋”我設定了“專心致志”的故事而過渡到新課。巧妙地將“棋盤上一共有多少個交叉點?”的問題融於故事情節之中,使單純的數學教學變得情趣盎然。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但是複習的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本節課的亮點部分生生互動環節“蜜蜂採蜜”沒有實施。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新課練習過程中有部分同學做錯。原因是兩個數的和沒有加反而也用乘法。針對錯誤指出錯誤讓全班的同學引以為戒。避免這種錯誤再次發生。
精心設計的一節課並沒有上出我理想中的效果。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失誤。分析如下:
(1)匯入過長。匯入過長直接影響後面的教學。
(2)複習注重梯度練習。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樣,練習多設定些有梯度性的題便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消化。
(3)時間分配上要調整。
(4)儘量避免口誤,注重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
雖然存在種種遺憾,但是我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爭取上好每一堂課,少上遺憾的課。在遺憾中反思,在遺憾中完善,在遺憾中成長。讓學生學到學好更多的知識!
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9
學生已有了豎式書寫和不進位計算方法的經驗,但由於計算中產生了進位計算難度比不進位乘有所提高,錯誤率也會相應增加。
這節課我採用兩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次是根據情境對19×19的結果進行估算,旨在培養學生先估後算的習慣。我重點指導了以下的估計方法:19在哪兩個整十數之間?把它看成20,一共有幾多少格?實際的格數比20怎樣?從而很顯然地得出“19×19“的積的大約範圍。第二層次是探索出進位乘的筆算方法。我先讓學生藉助實際圍棋棋譜,直觀理解個位乘後的進位情況,然後用豎式進行計算。這一環節我打破了教材的安排,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的知識領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比較、驗證,體驗成功的歡樂。
教學中,我特別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髮表與眾不同的見解,讓每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學生說出了好幾種的演算法,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這樣既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到不的數學,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的答案多種多樣,我沒有立即把對的演算法呈現,而是讓所有不一樣的答案和計算方法都呈現在黑板上,讓學生來判斷哪種方法才是正確的。這個過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透過對錯的對比得到了正確的計算方法,並且體會到了豎式計算的優點,對那些由於進位而產生的錯誤也有了瞭解,從而避免錯誤。
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10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進位的方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於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其中教學重難點仍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實際教學中,在探索筆算乘法的過程中,我先請同學估一估,培養了學生估算的能力,接著,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計算,學生積極地投入到交流討論當中,不少同學的口算能力很強,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結果,28×10=28028×2=56280+56=336或28×6=168168×2=336。我給予了肯定。在交流中學生充分的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此基礎之上,我又引導學生試著用豎式解決這一問題,有了口算的基礎,學生透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得出了筆算乘法的方法。從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到相互交流探索筆算方法,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得出過程,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由於這是一堂計算課,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計算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做了精心安排。
課後透過學生作業的反饋,我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在學習豎式計算過程中我有點過重側重於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只對計算過程稍加提醒。導致在豎式中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和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相乘這一過程學生出錯現象較多,過後我又花費了大量時間,做了很多重複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