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8,9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9以內數的認識,7以內數的加減法,以及一圖寫二式”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能順利的進行9以內數的加減法以及根據一圖寫出四式,為後續學習數打下基礎。
不足之處:
教學第一個例題(恐龍圖)這部分我將課件上的恐龍製作成了動態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結果學生將其中一條減法算式理解成前面兩隻恐龍離開了視線,對另一條減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難。謝老師指出,課件的動靜製作應該要充分的考慮,不能單純為了課件的美觀,我將這裡的“恐龍”製作成了動態的,無形中給學生的`學習注入了無關刺激,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困難。
教學第二個例題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在教學中應不應該把如何擺規定死(同顏色擺一起),謝老師指出,這裡有三個層次的作用,第一層次是為了寫算式和解釋算式方便,第二層次是為了說明加法的意義方便,第三個層次是滲透集合的思想。經過謝老師的一番指點,才發現這樣一個小小的規定,還存在那麼多的深層含義,以後要勤于思考。
教學第三個例題的時候,有學生在計算的時候是用手指頭點點算出來的。謝老師提出手指頭是如何點的,按什麼順序,一問三不知啊,慚愧。平時自以為很簡單的數指頭也包含那麼多的學問在裡面啊,學生的件件都不應該是小事,要認真對待,到底該不該讓學生繼續用手指來計算算式呢?
在後面的2個練習中我缺乏層次性,在這節課的設計中一點都沒有考慮到,其中有時間的關係,但更多的是自己意識的不足,練習大概可以分這3個層次吧,第一層次是基礎練習,第二層次是應用練習(與生活結合),第三層次是提高練習(為下步學習準備)。
成功之處:
課堂順暢,言語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