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分類》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分類》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1
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分類,分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常見的角的分類的知識,由於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我根據學生們已有的鐘表的認識,首先讓學生看鐘表說出在幾時整,時針和分針成90度的角?在幾時整,時針和分針成180度的角?在幾時整,時針和分針成360度的角?學生很快得出3時或9時成90度,6時整成180度,12時整成360度。然後我讓學生說出2時整,時針和分針成多少度角?當時只有少數幾個同學說出來了,並且說出了不同的想法。有個同學說3點整,時針和分針成90度,而3點時,分針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麼1格就是30度,因此2時整的時候,時針和分針成60度的角;還有個同學說時針從12點再走到12點,走了360度,而鐘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時整的時候,時針和分針成60度角。接下來我又問9∶30時成多少度角?結果好多同學上當了,都以為是形成了直角,最後全班只有一個同學答對了,他的小結讓許多同學頓悟,原來,時針與分針都是在運動的,只是時針走得慢,分針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動中,同學們形成了初步的資訊收集能力、分析能力,並切身體會到自己探究成果的樂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慾望。在本課的結束部分,我與學生一起尋找生活中的角,將課本的知識有效地進行了延伸。
總之,關於角的分類的知識,我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2
《角的分類》是小學數學第七冊的教材內容。它的知識基礎是角的認識與量角器的使用,新舊知識的發生點是對角分類的初步經驗。本節課教學內容有兩項:1、直角、平角、銳角、鈍角與周角等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係。2、透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平角和周角形成過程,並根據角的度數加以區分。本課以學生主體探究展開,利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來探索新知,體驗數學知識再創造的過程。結合課件動態地演示了直角、銳角、鈍角,讓學生感知一條射線圍繞它的端點旋轉也可以得到角,為後續的平角與周角的學習,為溝通角的聯絡埋下伏筆。
學生在二年級就認識了直角、銳角、和鈍角,已經對角的分類有所瞭解。因此課的著眼點定位在角的一邊旋轉變化,形成各類不同的角。在角邊的運動變化過程中逐步認識各類角的度數或度數範圍的確定(包括平角、周角這兩種特殊角的認識),滲透無限微分的數學思想。為了達成預設目標,教學過程以課件演示及學生動手操作相結合,實現課堂教學動靜結合、手腦結合,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互相依存、互相促進。
在小組合作旋轉操作中,探究“我們還發現了新的角”。學生很快的發現了平角與周角,並能準確的描述出它們的特點。這說明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較好,知識面較寬。在這個活動順利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但學生的思維有些拘束,沒能發現0度角、大於180度小於360度的角(優角),如果讓學生自主討論思考的時間再充足一些,可能學生能得到更多的發展。同時平角、周角是兩類新學的角,對學生而言是新知識,對它們的特殊性應該強調說明,可以著眼比較平角、周角與直線、射線的區別,幫助學生對新角的理解與認識。
本課教學中可供學生操作的學具有限,老師僅給同學們準備的活動角。如果能準備一些模型角、手工紙,課堂中學生進行擺、折等動手操作活動,則能體驗更多角相關的經驗,發現更多角的知識。
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3
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
關於“角”,學生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於直觀的描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常見的角的分類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我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後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關於角的分類的知識,我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使他們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
在角的分類教學中,平角和周角是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容易把它們和射線、直線混為一談。所以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角的特點講解平角和周角的特殊性。並注重和射線、直線的對比區別。在角的畫法教學中,我採取的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畫,在畫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體會和歸納畫法。學生因為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經驗,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的學生可以達到目標要求。
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4
《角的分類》是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角的知識,有了度量角的簡單基礎。直角、銳角、鈍角是學生經常見到的角,關於它們的定義應透過學生在分類後進行比較、想象、推理後正確的.敘述出來。在學生對角已經認識的基礎上,呈現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周角等圖形。在分類思想的指導下,三個特殊角同時出現,形成一個問題的模組,為學生的思維提供時間和空間。
1、導學生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教學問題,啟用生活經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很多數學規律、數學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們的原型,學生善於捕捉生活素材,教師儘量提供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透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學思考。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本節課設計“找”、“說”、“做”的環節,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學生用活動角轉出一個自己喜歡的銳角,說說什麼樣的角叫銳角。再轉出一個直角,同樣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結論。教學鈍角的時候,同樣也要經歷這個過程。教學周角時,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學具轉動的邊,木條繞著它的一端轉了一圈,由此得出一週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類部分的教學環節,由於根據不同的標準,必然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另外由於中年級的學生分析、歸納、概括能力較弱,難免出現思維的漏洞,邏輯的錯誤,這就需要老師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時間,合作學習的機會,相互交流的平臺。於是,老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再以小組為單位彙報交流。這樣,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在小組交流中發現思維的漏洞,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不足之處,在教學周角時,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周角的形成過程,及這個360度怎麼得出的,沒有和學生好好探討。如果能用多媒體慢慢演示,讓學生觀察的是它轉過的範圍。可以這樣:先轉到直角的位置,提問:現在是什麼角,是多少度?繼續轉到平角的位置,提問:現在是什麼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週角是2個平角,4個直角。
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5
一、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認識
1、教材分析
關於“角”,學生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於直觀的描述,現在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徵,系統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等等。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分類,區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2、學生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常見的角的分類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二、教學體會
而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後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使他們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
1、利用知識遷移引入,同時體現數學源於生活。
課堂伊始,我讓學生回憶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經學過的知識,為本節課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接著出示生活中常見的鐘面,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成的度數,量出度數後提問:你能根據這些角的大小對角進行分類嗎?學生產生疑問,接著我說:學了這節課的知識,大家就能對角進行分類了。這樣順理成章的利用生活中的知識引入新課,體現知識源於生活。
2、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對於直角,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已經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學習直角時,我直接讓學生利用長方形紙折出直角,然後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數,讓學生更準確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在學習銳角和鈍角時,我都是讓學生用活動角去感受它們是比直角大還是比直角小,而對於平角和周角的學習,也是透過學生動手用活動角旋轉而感受它們的形狀,並透過用量角器量而得出度數。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種角的形成過程,而且對度數的取值範圍以及準確的度數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3、給予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足夠的學習空間。
(1)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長方形、活動角等。利用學具的直觀性特點,組織學生折一折、轉一轉,在直觀操作中體會各種角的形成。給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課件,使學生一目瞭然。
(2)促使探究活動的開展和深化。讓學生透過實踐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體會探索成功的喜悅,並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把探索過程引向深入。
三、不足分析
1、對於教材的挖掘不夠深
對於教學平角和周角的認識這一知識時,我只是簡單的讓學生透過旋轉活動角感受了平角和周角的形狀,推匯出它們的度數,而沒有更進一步的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加深對這兩種角的認識,課後我認真的反思後認為還是自己對教材沒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重點知識沒有講透徹
在講課過程中以及課後的練習中,我發現學生對於各種角以及度數的掌握,只是一知半解,並沒有掌握的很透徹,因此我反思得出還是自己在講授新知識時沒有很好的把重點內容講的很到位,因此導致學生沒有真正的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3、難點沒有很好的突破
本節課的難點是讓學生明白直線和平角的區別,周角和射線的區別,可能由於設計教學時只是簡單的考慮根據它們各自的特點就可以區別,而沒有更深入的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因此部分學生在後面的練習中出現錯誤。
4、教學程式出現次序顛倒現象
在教學完平角後本來應該直接引導學生探究平角和直角的關係,而我在教學完周角以後才共同引導學生探究直角和平角以及周角的關係,在教學程式上出現顛倒。
5、教學語言不夠精煉
教學語言不太嚴謹,比如說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的準確表述等等。
6、評價方式太單調
對學生的評價方面做的還不夠,不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7、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學習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可能與教學的設計以及教師的激勵有關。
四、努力方向
1、繼續深入研究教材,學習課標,熟話說“學無止盡”,確實如此,一天不學習就感覺自己落後於別人,因此我繼續堅持每天備課時認真的研究教材與教參,以及深入瞭解學生,結合多方面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須做到每節課都能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合理的分配教學時間,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
2、加強教學語言的錘鍊,適時合理的使用教學評價語言,透過教學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因而,我決定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摸索學習,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做到課課理用精煉的語言讓學生學會應學的知識,並且巧妙的利用評價,使學生學的輕鬆,學的愉快。
3、精心設計教學,教學設計關係到整節課教學的成敗,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時一定要做到考慮全面,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結合學生認知能力等等,設計重點突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合理的教學過程。
4、適當的運用給予學生評價,學會教學中急中生智,合理處理教學生成資源,教學機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就的,這需要日積月累,需要不斷的總結研究,不斷的學習參考,雖然這方面能力的練就需要大量時間,大量精力,但我會盡自己所能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