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一隻小鳥》的優秀教學反思

《一隻小鳥》的優秀教學反思

《一隻小鳥》的優秀教學反思

  【1】這是一節頭重腳輕、有點主次顛倒的語文課。根據這篇課文淺顯易動懂但文字寫得很美的特點,我把側重點放在前面:讀中體會這是一隻快樂的小鳥,體會小鳥的快樂,感受語言美。並適機進行想象力的拓展訓練,如除了看見“燦爛的陽光,蔥綠的樹木”,小鳥還可能看到什麼?“‘自然’也含笑著傾聽一般”,那麼自然會有哪些人或物在傾聽小鳥那清脆柔美的歌聲呢?結果這麼一來一節課40分鐘就已經去掉了一半不止了。以致於小鳥受傷的部分,老鳥偉大親情的體現就處理得有點草率。當有同學讀出讓他感受最深的一句:“它的血從樹隙裡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來。”我著力渲染出那種悲傷沉重的氛圍來,效果是達到了,可當有一生說,看了這我好像哭三天天夜,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就順口回了句:“那你回家再去好好哭,這裡是課堂就不能讓你哭了!”這個地方處理欠妥當,其實這時候,只要加以引導說:“恩,你真有愛心!”那麼,又可以進行適時的愛心教育了。

  小孩子對小鳥與兩隻老鳥對小鳥兩種愛的比較,李濤同學非常精彩地指出:“這兩種愛是不同的,人對小鳥的愛與老鳥對自己孩子的愛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沒辦法像老鳥那麼愛小鳥。”有的同學也點出了,小鳥的愛其實是對小鳥的傷害。這都說得很好,而我也只是依葫蘆畫瓢般淺嘗則止地點出,“小鳥的愛是自私的,他們的喜歡其實是一種傷害,而老鳥對小鳥的愛是一種不問回報、偉大、無私的愛。”在這裡我並沒有再進行更深一層的挖掘,進行換位思考的`話,其實小朋友們是不懂得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現對小鳥的愛,這時候應該順藤摸瓜地引導孩子們應該愛護小鳥,就像老鳥對小鳥那種慈母般的愛。

  在對一、二自然段的分析中,還應該引導學生感受因為有了小鳥清脆柔美的歌聲,大自然的這種和諧美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這樣一來,也就為解釋“鳥類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它們”找到了依據。

  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在這一節課雖然我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別人回答時,應該注意傾聽,但是我自己卻忽視了,在我提要求時也應該注意傾聽,常常我是在學生還沒完全靜下了就開始提問了。

  雖然這堂客上得不盡完美,但是也讓我明白,應該始終相信兒童的迸發力,兒童身上彷彿有一種特殊的創造力,有時我們需要大膽放手,他們將會給你許多意外的驚喜,不要想天真的用自己的思想去束縛他們,園丁只負責澆水,真正的成長要靠他們內在的迸發。當然園丁如果一直只有半桶水,不思進取,那麼水會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