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數學課《相交線與平行線》的教學反思

數學課《相交線與平行線》的教學反思

數學課《相交線與平行線》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課《相交線與平行線》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課《相交線與平行線》的教學反思 篇1

  本期第一章就是幾何知識《相交線與平行線》,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挑戰。雖然上期的最後一章是圖形的初步認識,已經涉及到相關的知識,但在我看來,從以前的具體文字突然跨越至大量的符號、圖形語言,以及邏輯推理能力的常態化使用。對學生而言還是顯得一下適應不了,太難了。

  從上學期開始,學校就配備了多媒體電子講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方便了教師,更重要的是可以輕鬆呈現數學中特別是幾何中的抽象的內容,《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這一內容以前上了多次,儘管有教師的當場作圖,學生操作等程式,但因為缺失了多媒體,始終覺得效果不太好,學生理解得不深刻。如今,我就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透過圖形中符號標記、線條的動態閃爍、整體圖形翻轉,移動和變化,再輔之以文字說明等等方式,並對基本圖形進行簡化,定型,隨後再出示變式的,複雜的圖形鞏固訓練。以往要麼因為黑板面積小,容納不下,要麼因為親自作圖費時間,造成種種遺憾。

  現在一切都不是問題,從作業看,效果是大不一樣。因此,學生還有沒有問題,還有哪些具體的想法和理解,一直未去關注。但一進入平行線的判定後,無論是從課堂還是作業都有種感覺,學生眼神裡有著很多困惑,很多時候回答問題跟不上。於是昨晚自習對學生進行了口頭調查。

  發現困擾學生的兩個問題:

  其一就是不知道怎麼看圖,簡單的還好,稍稍複雜的圖就茫然不知所措。或許在老師眼裡,在熟練者那裡,這完全不成為問題,但對於初學者來說,偏偏就是問題,從數字過渡到影象,儘管直觀,但必須在理解題意的基礎進行識圖,並能去除干擾條件和因素,確實不容易。

  其二不知道怎麼寫推理的步驟。比如說哪些要寫在“因為”後?哪些要寫在“所以”後。針對這兩個普遍問題,我先讓掌握情況比較好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經驗,然後自己逐一總結,歸納,甚至說了一些小竅門,比如說告訴學生,拿到圖,先觀察哪些是截線,哪些是被截的直線,然後讓學生回憶“三種角”的外形特徵,再去辨認;對於推理過程,指出哪些可以作為“因為”後寫的,“所以”後的就是推出的結論。有些內容可以說直白點,具體點,哪怕是一些不成熟的小竅門,這對於初學者反而有幫助。當然學習幾何,甚至整個學習,還是需要悟性。有悟性的,教師只需稍稍點撥,而悟性差點的,往往是啟而不發。這裡也就涉及到學生的資質等等因素。想起來難免有些悲觀,但事實就是這樣,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反而有利於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盲目樂觀,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同時也可以避免給學生太大的壓力。

  數學課《相交線與平行線》的教學反思 篇2

  《相交線與平行線》在平面幾何計算和證明中,應用十分廣泛,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綜合解題的能力要求更高。在學生學完“相交線與平行線”一章後,我們及時組織了兩節複習課,第一節課著重複習相交線與平行線的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第二節課則採取“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們認為“探究式教學"注重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或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問題解決的途徑、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既是對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能力的挑戰,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本課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線:課前學生自己對比例線段的運用進行整理。這樣不僅複習了所學知識,而且可以使學生逐漸學會反思、總結,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堂上學生親身體驗“實驗操作-探索發現-科學論證”獲得知識(結論)的過程,體驗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解決問題時學生自己提出探索方案,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課後學有餘力的學生繼續挖掘題目資源,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觀察運動中的“形異實同”,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二、教師發揮主導作用

  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引導學生關注過程,及時肯定學生的表現,鼓勵創新,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或幼稚的想法都給予熱情的讚揚。備課時思考得更多的是學生學法的突破,上課時教師只在關鍵處點撥,在不足時補充。三次恰到好處的電腦演示,向學生展示了電腦的省時、高效以及對數學實驗的巨大幫助,推薦給他們運用電腦技術的學習研究方法。教師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教學相長。

  三、提升學生課堂關注點

  學生在體驗了“實驗操作——探索發現——科學論證”的學習過程後,從單純地重視知識點的記憶、複習變為有意識關注學習方法的掌握,數學思想的領悟。如在原問題的取點中教師小結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學生在探究矩形的比值時就能意識地把解決特殊問題的策略、方法遷移到解決一般問題中去。在課堂小結中,學生也談到了這點體會,而且還感悟了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數學學習方法。

  數學課《相交線與平行線》的教學反思 篇3

  在複習《相交線與平行線》時,以大眾轎車圖示作為情境引入相交線、平行線的基礎知識,複習融在了實際生活的發現和觀察中,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傳統的辦法,往往是從知識結構入手,提出諸如平行線的特徵,判定方法有哪些等問題,然後就不同的知識結構進行相應的習題練習。我在進行這一章知識複習時,擺脫了一上覆習課就作定理條文的機械背誦記憶的舊框架,站在數學教育的高度,去把握本章的定位,把知識結構的總結教給學生,讓學生感知在複習中到底應該抓什麼?領會到什麼?而老師的作用,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抓主流,抓方法的本質和核心。

  另外,本節課的教學以EEPO的模式為核心,我融入了看、聽,想、講,做,動靜轉換,大動、小動等元素,有收穫,也有遺憾,在時間調控方面、強化次數方面調控的不錯,小組活動形態方面有些環節未落到實處,但學生的能動性確實調動起來了,以後將會不斷實踐,爭取形成本班的特色,促進學生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