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用正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範文

六年級數學《用正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用正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數學《用正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數學《用正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篇1

  縱觀這節課的教學,本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感受:

  1、資訊窗4是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決基本的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間的聯絡,我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算術法和用方程解)解答,然後過渡到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決問題的教學。透過問答式幫助學生梳理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

  2、透過進行比較,加深方程和比例概念的理解和正確使用。

  3、透過對比分析用方程解和用比例解的思考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概括出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提高學生運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有效性,也培養了學生參與知識結構的建構意識,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備課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元認知,過高預測學生的預習能力,造成課堂的懈怠。

  5、時間分配把握不準,複習階段佔用時間過多,造成教學重點不突出。

  6、由於過度關注課堂的生成和對知識結構的重視,忽略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造成沒有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沒有時間進行即時練習對新知識的鞏固,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六年級數學《用正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比例的意義性質、正反比例的判斷的基礎上學習的。例5是有關正比例關係的實際應用,我採取引導、談話的方法,讓學生透過觀察對比、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自覺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

  1、熟悉情景,舊知遷移。

  簡單的練習喚起學生對正比例的認識,創設貼近生活的情景,以問題方式引導學生建立實際問題與正比例知識點間的聯絡,培養用數學的意識。獨立思考,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

  2、積極思考,解決問題。

  用問題串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正比例角度理解數量關係,從而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新方法。

  3、精心練習,學以致用。

  在題型練習上,我精心設計,有變式練習、鞏固練習、拓展練習,“王大爺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的變式練習和速度一定的行程問題,最後行程問題中未知發生變化,成為稍複雜的問題等,讓學生在解決一個個生活問題的同時不斷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這樣的練習,既鞏固了新知、形成了技能,又增強了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感受到了數學本身的價值,深刻體驗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很多:

  1、教學內容較有難度,為了讓儘可能多的學生掌握理解本節課內容,關注後進生過多,鞏固練習沒能全部完成。

  2、當學生回答出兩家的水費與用水的噸數的比值相等時,如果板書李奶奶家的水費/用水的噸數=王大媽家的水費/用水噸數,對後進生的學習會更有幫助。

  六年級數學《用正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篇3

  今春,我校開展了“三生”課堂教學競賽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和六一班的呂梅老師進行了同課異構,執教了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用正比例解決問題》一課。本節課主要是教學利用比例的意義及基本性質,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等基本知識來解決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依據“三生”課堂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我制訂學習目標如下:知識與技能目標:會用正比例知識解答含有正比例關係的問題;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熟練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學習重難點是利用正比例關係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應當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本節課的精彩,我認為就源於生成。

  一、教材的整合奠定生成

  在課本中比例的應用這部分內容是按照比例尺、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用比例解決問題的順序安排的。但是根據我班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我選擇了把用比例解決問題放在比例的應用最前面學習。事實證明,教材的'整合是正確的,它奠定了本節課生成的精彩。

  當我用課件出示例5後,學生一下子就議論開了:8噸水是數量,水費12.8元是總價,單價一定,水費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水費和數量成正比例。這和我當初的預設是不一樣的,我的預設是學生會說出用算術方法解決。學生一下子就能說出用比例知識可以解決,我想就是源於剛學習過正反比例的意義。此時,我很慶幸對教材進行了整合,這樣的生成是有益的。

  二、知識的遷移塑造生成

  知識的遷移就是原有的知識結構對新的學習的影響。就是因為這種影響就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塑造出多種生成。

  當我讓學生彙報例5的解法時,肖俊飛同學的回答是X :8 = 19.2 : 12.8 。我立即驚訝於學生的聰明,這是根據前幾節課學習的比例的基本性質模仿著列的,這個比例也是對的,雖然沒有按照這節課的正比例關係式來列,沒有按照老師的預設來進行,但是我很高興有了這樣的生成,那麼圍繞這個生成,後面的學習就輕鬆多了。

  教學完本節課後,我認為教學中也有不足:

  因為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噸數的比值相等。這個比值相等應該是學生最應該詳談的地方,我認為在課堂上體現不很明顯。

  其次,最後的鞏固練習,有點過於簡單,層次不清楚,形式單一。

  就我個人的備課情況來說,過多的考慮了教師如何教,較少的分析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預設簡單,有種想牽著學生走的思想,課堂教學不夠開放。

  假如讓我重教這節課,我打算這樣改進:

  首先複習鋪墊的時候增添一些求每份是多少的和求幾份是多少的一步計算的解決問題的題目,這樣做後,我相信當我問學生:怎樣求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錢,學生會很輕鬆的用算術方法解決。

  再者,再次教學時,我會放手更多一些,讓學生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問題中有哪兩種量?它們成什麼比例關係?你是根據什麼判斷的?根據這樣的比例關係,你能列出等式嗎?把本節課的重難點分散到這些問題中,學生在討論彙報中學習新知。

  最後的練習,我也想增加一道題目中資料單位不同的用比例解決的問題。提醒學生認真審題,還想增加一道“比例連連看”的遊戲題,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不管怎樣設計教學過程,我們的教學物件是學生,學生是有生命的個體,課堂上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各種動態變化,即生成,所以,作為教師只有積極創造一種寬容氛圍,用心呵護生成,才能把課堂教學引向深入,變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