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雨的四季》教學反思

《雨的四季》教學反思

《雨的四季》教學反思

  支教的第四周,我迎來了人生第一次的正式授課。雖然是一篇一課時的學生自讀課文,但是激動、緊張的心情還是持續了好幾天。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那幾天裡我一直做著各種準備,包括反覆修改教案和課件、多次研讀課文、練習課文朗誦以及模擬課堂教學;而且因為要上兩個班的課,我還根據兩個班不同的性格特點在教學形式上做了細微的調整:一班的學生課堂注意力較集中,但不善於質疑,習慣老師步步引導,適合循序漸進式教學;二班的學生課堂積極性較高,但課堂紀律較差,需要老師多次強調,適合問題探究式教學。

  那天早上,先上課的是二班,我原以為會比較活潑主動的他們在課上卻顯現出了不同以往的安靜,也能明顯感覺到他們的一種抗拒,或許是因為我跟他們還不熟吧;在嘗試了幾次調節課堂氣氛卻失敗後,我有點慌了,但還是儘量想著原有的教學設計將課堂進行下去。值得慶幸的是,從課文匯入到課文探究以及最後的歸納總結,我基本完成了原本設計的教學內容,可滿滿的挫敗感仍在下課後襲上心頭。

  利用學生課間操的時間,我的指導老師立刻就對我的課堂進行了點評。首先,她稱讚我的教態自然大方以及教學內容設定合理,這彷彿就像一支強心針,稍稍穩定了我剛剛不安的心神。接著她就課堂中我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以併為我提出了修改的意見:第一,ppt上的字顏色太淺,內容略多,最好是黑籃紅三種就夠了;第二,設定問題應該是引導學生的,所以應該先讓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再進行課文內容的具體賞析;而且在點評學生回答的時候應對其先進行肯定,再針對其問題作修正;第三,教學語言要更簡潔,保證課堂的流暢度;第四,板書應該是跟隨課堂進行的,最好不要用ppt到最後才做概括;第五,一節課裡小組討論一兩次就夠了,在時間不夠充足的情況下,它可由學生個人思考代替;在小組討論時,可以走動巡視,同時要注意停下,去聽學生討論的內容,掌握他們回答的情況,為待會的講評作準備。

  提完意見後,她笑著對我說:“第一次能有這樣的效果很不錯了,下節課你也沒問題的,現在回去就剛才出現的問題好好調整一下。”聽完老師的話,我就像有了新的武器和勇氣的戰士,瞬間充滿信心的投入下一場“戰鬥”中。

  很快,第二節課就開始了。原本就對一班學生可能會較沉悶做好了心理準備的我,又遇到了他們班裡的投影儀不能用的突發狀況,淡定思索幾秒後,我坦然接受了這個現實,臉上露出笑容,對我的學生說:“這節課我們挑戰高難度,不用多媒體上課。”我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令我意外的是,那一節課非常順利:學生積極發言回答、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流程更流暢以及少了PPT的束縛,我對課堂的投入度更高了。或許是第二次上課,或許是我跟他們相對熟悉,或許是我的好心態......但令我確定的是:這一切都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沒有她的`指點,沒有她的肯定,我無法迅速上好新的一節課,無法那麼快重拾被打擊的自信心。

  回想這兩次上課的過程,我在教學上有了新的啟示:第一,不要過早的猜測或判定學生的課堂反應,因為課堂的不可預測性是一直存在的,我們要一直鍛鍊自己的隨機應變能力以及讓自己擁有好心態;第二,ppt應成為你輔助的工具而不是引領的工具,對課文的多次研讀有助於你在面對沒有多媒體教學的狀況時也能上好一節課,教師還是應注重與文字的對話,那樣才能更好地成為學生與文字的橋樑。教學路漫漫,我要學的東西還很多,今後我將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