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反思範文
今天我在二班講了《統計與可能性》一節,這是作為平行班的第二節課,也是在上完第一節課的基礎上總結經驗作出改進之後的一節課。
本節課的設計重點在於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和實驗的過程中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驗來自主探索教學內容,從而主動發現統計規律。
記得第一次在一班上這節課的時候,由於事先對學生特點不瞭解,所以在教學時沒有充分估計到學生的'綜合能力,以致於在課堂教學時出現時間不夠用,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的現象。這節課後,聽課的老師細心地幫我評講了這堂課,指出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板書、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等,而且也就這些問題積極地幫我想解決的方法,這對我接下來進行平行班的教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在第二次講這節課的時候,針對學生在小組合作摸球環節用時過多的情況,我採取了以下對策:首先,在摸球遊戲之前,明確摸球遊戲的規則;其次,讓學生明確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即小組長負責記錄資料,剩下的三個同學依次連續摸10次;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抓住這個年齡段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在全班8個小組中取完成最快的前五個小組的成績。這樣一來,學生任務明確,在遊戲的過程中各有分工、各負其責,因此整個過程很順利,全班八個小組都按時完成了任務,而且好幾個小組提前就完成了。由於學生提高了做遊戲的效率,整個課堂教學在時間安排上就顯得比較充裕,從而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我自我感覺這堂課上的還可以的時候,評課老師的一席話讓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在解決了課堂時間不夠用的問題的同時,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當速度快的小組提前完成任務的時候,學生只是單純的在舉著手等著其他小組的同學,而白白的浪費了這段時間,致使教學出現了空當。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要顧及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和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特點來設定分層的教學任務,以便從不同層次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和特長。
我覺得這一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和加強的,教學應該分層次,應該因材施教,應該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在不同層面的優勢,這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