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通用6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篇1
教學《圓柱的表面積》重點在於透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匯出圓柱的側面積計算公式,難點是靈活運用側面積、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始至終貫穿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思維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篩選了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和靈活應用為關鍵要素,搭建了多向度、多角度的學生合作平臺,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以遊戲闖關的形式愉悅地完成本課教學。課下回顧整節課的教學同時又和同年組的老師進行了交流,反思如下:
一、激情導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複習開始前,我問“同學們,老師今天把你們剛認識的新朋友帶來了,你們猜,他是誰?”就在學生們的猜測下,我拿出了課前藏好的圓柱。我繼續發問“你們認識它嗎,是怎樣認識的?你們還想知道它的什麼?”由此展開圓柱的表面展開圖。複習引入——提出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匯出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
二、探究新知,搭建平臺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本課教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學圓柱表面積的概念和側面積的計算。探究新知時,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現,透過小組的討論、交流,呈現出不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體現多向度、多角度的合作平臺,從而進一步明確圓柱側面沿高開啟是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相當於圓柱的高。由此匯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以後,設疑:你會計算這圓柱的表面積嗎?(第二部分開始)學生在充分練習鋪墊的基礎上,合理自然地就計算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行了“進一法”的教學。最後一部分是練習階段,以生活中的圓柱物體為例求出所需要的材料,要求學生說出要計算哪幾個面,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的思想。
三、把握重、難點,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學資源。
“圓柱表面積”這節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用“進一法”取近似值。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題,但在教學中,我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將用“進一法”取似值作為一個知識點。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後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學會計算圓柱的底面積和側面積以後,設疑:你會計算這圓柱的表面積嗎?學生在充分練習鋪墊的基礎上,合理自然地就計算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四、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呈現梯度形態。在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摸一摸,自己觀察、發現,形成圓柱表面積的表象。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之和。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透過觀察、操作推匯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調集多種要素讓學生親身實踐了,記憶一定就會更加深刻。這樣充分利用了學生現有的學具和準備的圓柱體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推匯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公式,並運用幻燈片輔助教學,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首先,實踐操作展示得不夠。在動手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小部分同學的學具較小,展示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其次,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待加強,在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時顯得費時費力。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吸取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篇2
“圓柱的表面積”歷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觀察發現,難點一: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探索側面積的計算過程,有一個“化曲為直”的過程。這是理解的難點;難點二: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涉及到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以及圓的周長與面積等概念,學生容易混淆;難點三:計算難度大,無論是圓的周長和麵積計算中都涉及圓周率(∏);難點四:類似製作煙囪、水桶之類,很多學生由於缺少生活經驗,不能靈活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如何有效組織教學,談談自己的粗淺的看法。
一、抓住特徵,建立表象。在六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對錶面積的概念並不陌生。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重點是透過製作圓柱模型、觀察圓柱展開圖,讓學生理解圓柱的表面積是由一個曲面和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圍成的。透過操作,真正建立圓柱側面的表象。
二、突破難點,緊抓聯絡。探索並理解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是這部分教學的難點。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例2結合具體情境,展示了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沿著高將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化曲為直”過程中,教學重點要抓二者之間的聯絡,即展開後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是圓柱的高。透過“展”、“圍”的反覆操作,讓學生切實建立這兩者之間的聯絡,有利於突破難點。
三、抓住本質,理清思路。圓柱的表面積包括一個側面和兩個底面。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時要用圓柱的底面周長乘高,而圓柱的底面積則需用到圓的面積公式。在同一題裡,周長公式與面積公式混淆也是計算圓柱表面積出錯的原因之一。怎樣能更好的理清思路,靈活的進行計算呢?我認為,儘量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以不變應萬變。即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計算側面積的直接條件是底面周長和高;圓柱的底面是圓形,計算圓的面積的直接條件是半徑。當然,涉及到解決具體的問題,我們就要聯絡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本單元的學習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的有序性,有利於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提高學生靈活應用能力。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篇3
“圓柱的表面積”一課,教材先提出“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什麼”,讓學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然後安排了讓學生將圓柱模型展開,看一看展開的面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把它們標出來等探究活動,目的是讓學生經歷實驗研究,建立數學模型的抽象思維過程,發現圓柱的表面積與已經學過的圖形面積之間的聯絡,從而得到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對於圓柱表面積的知識,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有的學生可能已經從數學課本上了解了一些,加之在“圓柱的認識”中也有了一些體驗和感悟,個別學生在課外學習中已經知道一些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但是即使學生知道方法,卻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教學中教師注重通過出示學習材料、提問、讓學生操作和演示等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圓柱的表面積與圓面積、長方形面積之間的聯絡。對於圓柱體側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要遵循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動手操作,在觀察、推理中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掌握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原理和方法,即透過“等積變形”將圓柱的側面轉化為長方形。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並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調整教學思路。
我認為.數學建模活動要有利於學生的數學理解。數學教學活動要促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本節課的教學,要讓學生明確圓柱表面積的含義,知道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用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遵循由“觀察物體——建立表象——抽象圖形——建立模型(空間觀念)”的認知規律,透過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課開始,教師從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入手,提出兩個綜合性問題,喚醒學生對有關表面積計算的回憶,這是順利開展數學活動、理解圓柱體表面積的重要基礎。接著提出:“圓柱的表面積指的又是什麼?”為後來的操作和豐富直觀表象起到了導向作用,從而為學生經歷建模過程,達成數學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節課我安排了自己製作、剪開、展開側面、觀察圖形等活動。透過實踐操作,使學生領悟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圓柱的高,從而逐步歸納出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由此可見,藉助實踐操作活動建立豐富的直觀表象,可以為學生的數學理解提供支撐,更重要的是在操作過程中學生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奠定了良好的數學理解基礎。
我給學生留出了較為充裕的思考與實踐操作的時間,在得出結果後,教師儘可能全面把握學生的情況,及時捕捉課堂資源,提出:“說一說,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應注意些什麼?”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和討論中,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促進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
在練習中,我首先出示一組基本練習題,使學生熟練掌握求一般的圓柱體表面積的方法,加深對圓柱體表面積公式內涵的理解和把握。接著進一步聯絡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體驗運用知識成功解決問題的愉悅。最後,透過讓學生再次回想計算圓柱體表面積的公式,進而加深對新知識的掌握。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篇4
圓柱的表面積由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組成,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往往不能順利地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一道題,往往不會直接給出解決問題的所有必要條件,在給出一些條件的同時,往往隱藏了一些,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是要引導學去”刨“出隱藏著的一些資訊,例如一個圓柱體知道底面周長和高,怎樣求出表面積,要求表面積,關鍵是求出兩個底面積,知道底面周長求底面積,兩個量之間的類似點在於都要用到圓周率,知道底面周長,可求出直徑或半徑,學生的思維癥結在於不會聯絡起來思考,為了突破這一難題,我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取得一些效果,但仍有一些人不明白,為此,我認為,應該把圓柱的各個部分再次拆開來,重點在幹剖析圓的面積與周長之間的關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手裡拿著手機,瀏覽一些網頁,看看電視上的新聞,打打籃球,看看自己喜歡的書籍…當我一個人的時候,睡睡懶覺,洗洗衣服,洗洗澡,呆呆地看大山,看看天空…當我一個人的時候,給遠方的母親打個電話,和朋友在電話上互相調侃,在網上看看朋友、同學的動態…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我能夠讓自己的心靈插上翅膀,自由的飛翔,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我總能收穫幾許溫馨與甜蜜,當我一個人的時候,也許,遠方的你,也正在一個人享受著那難得的寧靜與幸福。
面積與周長之間的相同點在於,都要用到圓周率和半徑去計算,知道周長可求半徑,知道半徑可求面積,在這裡,我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這是我的不足之處。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的教學,同學們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主動,課堂上他們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終於發現了知識,領悟了知識,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自始至終在自主學習中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重視上:
1、重視學習內容的生活性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數學問題,這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的有效方法。在第一環節中,教師就創設了“飲料罐”情景,你想學什麼?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創造的願望。第二環節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據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大膽探索,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2、重視學習主體的創造性
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絡。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辯論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或創造的過程。本節課中,首先以現實生活問題引入,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從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交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圓柱體的側面積就推匯出來了。
3、重視學習過程的實踐性
建立“生活課堂”,就要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主體活動中去“實踐”數學、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發現。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圓柱側面展開的三種情形,在實踐中推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從而得知圓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同時,情感上得到滿足。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建立“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的平臺,讓學生髮現數學問題,並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的重點在於透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匯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難點是靈活運用側面積、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時,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了圓柱體的側面展開,這個在上一課時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各種展開方式最後透過割補確定沿高剪開就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學生已經有了非常直觀的印象,而且學生也探究了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體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因此本節課直接讓學生簡單回憶這部分知識,然後透過多媒體幫助學生確定,並板書兩者之間的關係,進而推匯出圓柱體的側面積計算方法。
練習題的安排充分考慮到今後利用表面積的知識要解決的問題時會遇到的各種情況而設定。第一組題目的對比,最後說說求那部分的面積都在提醒學生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後面對這個表面積應用的三種情況也做了總結;第二組題目除了對錶面積應用之外還考慮到材料類題目尾數取捨需採用進一法。總之題目的選擇重在體現“生活中的數學”這個理念。
課前對這堂課充滿了憧憬,課上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面對六年級的學生,平時一貫把他們當成大人看待,激勵方式變得單一,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在降低,多數學生不願意單獨回答問題,讓課堂形式有些枯燥。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還是喜歡錶揚和鼓勵的,今後要在這方面稍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