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維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體育教學反思
逆向思維是從常規思維的反面去思考。它是與傳統的邏輯思維方向完全相反的一種思維。事實表明逆向思維往往能夠獲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由先教後學變先學後教的逆向思維教學
先教後學,一般是由教師先講動作要領,再加以示範,然後學生練習。而先學後教,則是透過學生自學,先嚐試性練習,相互討論,初步發現或解決問題,最後,教師根據嘗試練習中的問題、難點和教材的重點,有針對性的講解、示範。如有些技術難度不太大,危險性不太高的運動專案,教師先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放手學生自由自主地進行嘗試。根據學生嘗試練習的效果,特別是動作失敗後,提出疑問,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可以使學生知道動作的重點、難點,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技能。如前滾翻教學,我先引導學生嘗試完成前滾翻動作。這時,除部分同學基本做出動作外,還有一部分學生翻不過去,或翻斜出墊。此時有學生主動跑過來問我:“老師,我是什麼地方做的不對才翻不過去的?我為什麼不能蹲立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翻歪了呢?”這時,我沒有急於告訴答案,而是讓學生們透過討論,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講解、示範。此時學生們聽得非常認真,等我講完、做完,就迫不及待地又去墊上體會動作了。最後,在學生熟悉或基本掌握了所學動作的基礎上,我鼓勵學生結合原來所學過的動作進行創造性發展練習,組合各種各樣的滾翻。讓學生開動腦筋,想想完成各種翻滾還有哪些動作?日常生活、娛樂時哪些動作是與滾翻動作相關聯的?怎樣將學到的、想到的各種技巧動作組合編排起來?放手讓學生圍繞動作、想辦法、出點子、或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或集體討論,人人獻計獻策找出最有效的練習方法。結果,學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學習興趣,在想象練習和創造性發展練習中做出了諸如雙人及多人的富有創造性和表演性的動作組合。
由此可見,在這種“先學後教”的教學中,學生非常自然地意識到學習需要是自己產生的,不是別人強加的;學習過程是自己實踐的,不是他人包辦代替的;學習任務的完成也是自己嘗試探索的結果。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完完全全地意識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活動是充滿興趣的探索性創造活動。
二、教學過程由“分解到完整”變為“完整到分解”的逆向思維教學
我們的體育教學,一般都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表現為任何專案都是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從分解到組合,從區域性到整體。比如籃球教學從傳球開始,或從滑步開始(從徒手滑步—持球—運球—投球—三步上籃—比賽的方式進行教學);足球從踢定位球開始;排球從下手發球開始等。但是多年的體育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開始雖然都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但如此教學下來,學生一般只學會了一些單個動作,沒有比賽的`運用也沒有實踐,學習缺少實效,學生也體驗不到球類的樂趣,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自然好不了。對此,我在實驗班實施籃球教學時,設計了從整體認識的嘗試性比賽,到基本技、戰術教學,然後再回到比賽的新的教學過程。即“整體—分解—整體”的教學過程。並與傳統的“分解—整體”教學過程進行了對比分析,效果顯著。
三、教師正確的講解示範變為“故意錯誤示範”的逆向思維教學
一般常規的體育教學是正確的示範和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而逆向思維教學則是有目的地從正確動作的反面或錯誤動作開始,創設一種“故意錯誤示範”的情境,讓學生思考,學生有迫切解謎的心思,更能啟用學生的興趣和思維。它的一般流程為“暴露錯誤—剖析錯誤—改進錯誤—反思錯誤”。即教師錯誤動作演示,讓學生透過深刻分析,知道產生錯誤動作的原因及改進策略,及時地將錯誤動作加以修正,透過研究錯誤動作,產生錯誤的規律,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掌握預防錯誤動作的策略。這樣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正確動作的理解,有利於正確掌握動作;另一方面能使學生有效地認識到錯誤之所在,有利於自診自治,提高對錯誤動作的“免疫力”。如教籃球的雙手胸前傳接球時,我根據學生接球普遍等球,不會主動伸臂迎球的錯誤,有意模仿學生的接球手型進行示範,結果造成接球不住或打在自己的鼻子上,引得學生鬨堂大笑。大笑之後,有的同學說:“老師,我也好幾次出現過這種情況,把我的鼻子都打疼了。怎樣接球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時,我引導他們給老師這個錯誤動作找毛病。經過學生的仔細觀察和體會,最後統一認識:接球時,雙手不能等球,應主動伸臂迎球而後緩衝。錯誤找準了,同學們再練習時,基本上都避免了這種錯誤動作的出現,很快就掌握了雙手胸前傳接球的正確動作。由於“錯誤”來自學生,而毛病又是學生找,故教學效果自然比直截了當地傳授方法好。
“教無定法”,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它的侷限性。逆向思維教學並不適用於所有教材。對於一些技術難度大,潛在危險較大的專案,還得沿用傳統的常規教學:先教後學,由分解到完整。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根據不同的教材,針對不同的教學物件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