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1

  愛國,對於當今的孩子來說,實在太抽象。《一面五星紅旗》寫的就是愛國情感故事。“我”是一名留學生,在一次漂流中發生事故。在極度困難的境況下,我拒絕了麵包店的外國老闆用國旗換麵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

  “如何讓孩子們理解這種高尚而抽象的情感?”“用什麼作為開啟學生愛國情感閘門的突破口呢?”備課中,我一直思考著。在通讀課文之後,我想到既然課文以“一面五星紅旗”作為課題,那我就用“五星紅旗”這把金鑰匙,開啟學生愛國情感之門,讓學生心中也能夠升起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

  於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學過程。

  一、早讀——有效預習,初步感知課文內涵。

  早讀,佈置朗讀預習課文。然後預習生字新詞——在文中圈出生字,用橫線劃出新詞;在課文後的本課生字表上注好拼音。這樣的預習,能夠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瞭解課文大概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對課堂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課堂——師生互動,一堂生動的愛國課。

  (一) 範讀:渲染莊嚴氣氛

  教學伊始,我便展示我的朗讀功底,投入地把整篇文章示範朗讀了一遍,目的是讓學生迅速進入到“莊嚴”的氛圍當中。

  (二) 默讀:劃出描寫“五星紅旗”的句子

  “五星紅旗”,就是課文的“眼睛”,可以透過它看到此文的靈魂。

  學生靜靜地默讀著,鋼筆刷刷地划著。我靜靜地巡視著,猜想著:孩子們每找到一個句子劃出來時,就要在心中讀一遍“五星紅旗”,他們應該能夠體會到紅旗的分量吧!

  反饋時,我不但要求學生把句子讀出自己的體會,而且追問:

  1、“你覺得‘我’對待五星紅旗的態度是怎樣的?”

  生:“我覺得作者很愛惜五星紅旗。從第二自然段中的‘我把國旗從旗杆上抽下來,系在脖子上’可以看出。他怕丟失了紅旗,才這樣做的。”

  2、“我為什麼漂流時還帶著五星紅旗?”

  (我的啟發:五星紅旗一般在哪裡、什麼時間掛著?代表什麼?學生經過一番思考發言)

  生1:“說明我是中國人。”

  生2:“以中國人為自豪和驕傲。”

  生3:“告訴大家,我是中國人。”

  (三)朗讀:讀出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句子的含義和包含的情感,我一句句指導孩子們朗讀這幾個句子。讀得感情不到位時,加入示範朗讀。指名讀、男女生輪讀、老師引讀,讓學生體驗到作者的愛國情感。

  (四) 思考:開啟愛國情感之門

  1、“我”的處境的危險。

  學生找到第三自然段,總結出“我”的險境:飢寒交迫、身受重傷、疲憊至極。

  2、麵包店老闆的態度的變化。

  學生默讀第二部分,瞭解到麵包店老闆開始冷漠,後來因“我”的愛國而感動,無償救護了“我”。

  (五)再讀:動作和對話句子,感悟昇華愛國情感

  文中的動作和語言的句子,最能體現文字情感,我指導孩子進行分析朗讀,孩子與作者和文字產生了共鳴。

  三、拓展——語言激勵,愛國情感暖人心。

  課堂即將結束,一曲莊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教室迴旋,同學們面對著黑板上鮮豔的五星紅旗,肅立,眼裡閃動著亮光!課後,我再播放了一曲孫楠的MTV歌曲《紅旗飄飄》,裡面有運動員獲獎後升國旗、南極考察隊員在南極大陸插上國旗、天安門廣場國旗與太陽一同升起……一幕幕畫面,讓學生感覺到“祖國萬歲”“做中國人,真好!”

  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工具性”和“思想性”。孩子在這樣的課堂中,相信語文能力在提高,思想也在飛躍!願五星紅旗永遠升起在孩子們純淨的心靈!

  《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2

  《一面五星紅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我”拒絕了麵包店老闆用國旗換麵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

  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我尊重、熱愛國旗的赤子之心”為主線,引領全文的學習。課伊始,以學校星期一升旗儀式為準點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達到情感共鳴,繼而引發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為後面的學習,體悟做好鋪墊。而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說說體會到了作者對五星紅旗有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反饋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深入讀悟、揣摩課文,找出反映這種情感的句子或段落細讀、體會,並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在集體交流反饋中相機選擇重點段落理解,安排朗讀。最後,引導歸納全文中心,昇華情感,聯絡實際總結導行。

  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教師以一種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引導學生自主地品讀文字,與文字對話,促進他們的閱讀實踐。在學習的重點處適時安排小組合作交流,讓他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相互啟發。

  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讓學生在品味文字語言的過程中給學生以人文關照,讓學生在獲得言語智慧的同時,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從而把人文性落實在工具性上,使得兩者相得益彰,同生共構,促進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特別是本課內容易於學生引起情感共鳴,利於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的滲透教育,水到渠成地引導他們的行為。

  反思本課課堂教學,存在諸多不足:

  1、重點段的深入研讀尚欠到位。本課第二部分寫“我”與麵包店老闆打交道的過程,透過對人物外在動作的描寫刻畫表達內心情感,應作重點段處理。雖然設計時,有意將此列為重點來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細讀,靜思默想,但缺乏細緻的考慮、安排,導致在實際教學中,未能以有效的問題引發學生讀通、讀透文字,只是在第9段“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教學中讓學生入情入境,思考這時“我”可能會想什麼呢?而其餘段落的讀悟

  《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3

  上課伊始,我給學生展示了國旗設計理念,播放了航天員、運動員在取得驕人成績後的表現:身批國旗,滿運動場熱淚盈眶地奔跑,甚至在國家大事當日,國人也會手拿國旗歡呼。這面國旗,到底有何魅力?三年級的已經有了一些愛國意識了,他們能說出:“因為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尊重和愛護國旗。五星紅旗代表著我們偉大祖國的主權和尊嚴。”當學生的愛國情感開始激發後,我順勢引入課文。

  課文中的“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再一次假期漂流中遭遇險情。當面包店老闆提出用國旗換麵包時,飢腸轆轆的“我”是怎樣選擇的呢?這面鮮豔的五星紅旗最終結局又如何呢?趕快去文中尋找答案吧!

  開頭的第一大段,即1至3自然段,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我帶領學生分析“我”的一系列對國旗的愛護動作,學生判斷出“我是一個有愛國意識”的留學生,我十分尊重和愛護國旗。接著,我讓學生概括出課文第二大段,即4至10自然段,講述的是“我”雖然疲乏到了極限,但是仍然拒絕用國旗換取麵包。我試著提問:“為什麼開頭要用筆墨描寫我對國旗的愛護尊重?它和下文有什麼聯絡?”學生馬上明白:“哦,明白了,這是為下文他作出這個決定埋下伏筆。”

  看來,學生已經走進了課文。接著,我又透過反覆揣摩“我”的動作、神態,來展示“我”的矛盾心理,到後面堅定決心,寧願餓暈過去也不肯交換國旗,寧願失去生命,也不肯交換國旗,國旗比他的生命更重要!

  “我”用實際行動捍衛了國旗的神聖,“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對祖國對國旗的熱愛!當然,“我”用自己對國旗的尊嚴,換來了麵包店老闆對我的尊重。“我”是一個具有愛國精神、民族尊嚴的人!

  在昇華感情之後,趁熱打鐵,告訴學生,一個民族,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換來別人對自己的尊重。什麼時候,都要尊重自己的祖國,希望下次升旗的時候,能看到你們的新表現。

  《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4

  學習課文《一面五星紅旗》,共同和課文中的中國留學生進行心靈對話,體驗到這位中國留學生愛生命,更熱愛象徵祖國的五星紅旗,體會到只有愛國的人,才會受到世人的尊重。每一箇中國人,既應具有中國靈魂,又應擁有世界眼光。“愛國情感”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之情,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我帶領學生研讀文字,反覆品味,深切體會,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字味來。

  我感覺自己重點段的深入研讀還不夠到位。如本課第二部分寫“我”與麵包店老闆打交道的過程,透過對人物外在動作的描寫刻畫表達內心情感,應作重點段處理。雖然我在設計時,有意將此列為重點來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細讀,靜思默想,但缺乏細緻的考慮、安排,導致在實際教學中,未能以有效的問題引發學生讀通、讀透文字,只是在第9段“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教學中讓學生入情入境,思考這時“我”可能會想什麼呢?而其餘段落的讀悟,領會就顯得單薄、膚淺,如蜻蜓點水,流於形式。其實在這一環節,學生彙報後,就應讓他們再次重點讀這一部分,教師引導讓其領會透過外在動作描寫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滲透習作指導,而後在入情體會的基礎上有感情地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效果肯定會彰顯。

  在調控課堂教學發展中,語言機智似乎也有待錘鍊,不僅抓不住學生問題的實質進行有效的課堂生成,而且問題瑣碎,如“哪裡體現他很餓?”“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沒有人給他吃東西?”“他來到麵包店吃到麵包了嗎?”……這一個個毫無思考價值的“以教定學”問題扼制了學生的發展,需要自己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完善。

  《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篇5

  一篇文學作品,自有其整體的內在美,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只將其進行乾巴巴的理性分析,把一篇好文章講得支離破碎,那學生只會興味索然,朗讀是語文教學永恆的主題。透過本課教學, 我又有了以下思考:

  1、引導朗讀注意逐層提升。

  我在上《一面五星紅旗》一課時,第一步朗讀要求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準確。第二步默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第三步品讀“拒換五星紅旗”部分。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朗讀。這時候的語言不僅僅是文字的語言,而是融入了情感態度的,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的理解語言。再在此基礎上熟讀成誦,便能把規範語言模組整體儲存在頭腦中,積累也就水到渠成了。

  2.朗讀要注意張揚個性。

  加強朗讀時情感、意境把握等方面的指導。不同文體有不同風格,不同場合有不同氣氛,不同人物有不同性格,不同年齡有不同特徵……朗讀前要引導學生討論、揣摩、自我把握,朗讀時針對不同情況來施以不同的表達方式。所以,讀書並不是“染之蒼則蒼,染之黃則黃”的過程,對於句子的理解、體會各不相同,讀出來的句子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必須要鼓勵個性化的多元朗讀,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各盡所能,在朗讀中將自己的發現表達出來,與人分享,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3、朗讀注意評價的多元化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層次性。

  複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