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是快樂的》教學案例和反思
《給予是快樂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4課教材。主要講了保羅在聖誕節前夕與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從一開始的誤解至最後的理解的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這一人生哲理。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主探究,自由表達,憑藉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情操。
【教學片斷】
師:那確實是一個難忘的夜晚,在那裡保羅、小男孩及弟弟一起共同體會著給予帶來的快樂。讓我們再來找一找他們快樂的原因吧!
投影:
保羅的哥哥因為( )而感到快樂,保羅因為( )而感到快樂,小男孩因為( )而感到快樂。
生:保羅的哥哥因為送給弟弟一輛汽車作為聖誕禮物而感到快樂。
生:保羅因為和兄弟兩個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而感到快樂。
生:保羅因為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而感到快樂。
生:小男孩因為幫助弟弟實現了美好的心願而感到快樂。
師:同學們,你們理解得非常精彩。那麼你有過幫助別人而自己感到快樂的經歷嗎?
投影:
我也曾因為( )而感到快樂!
生:我曾因為在雨天裡幫助一個沒有帶雨具的同學回家而感到快樂!
生:我曾因為在汽車上為帶小孩的阿姨讓座而感到快樂!
生:我曾因為在放學路上幫一位老爺爺推車而感到快樂!
生:我曾因為幫媽媽幹家務活而感到快樂!
師:看到同學們有這麼多的感想,老師感到很高興,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同時,也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有句話叫作: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給予是一種高尚的快樂,希望同學們能在以後的生活中,多給予別人一絲關懷,一份幫助,同時也獲取一份真正的快樂。
【案例反思】
從學生的發言中不難看出,在學生的心中,原本就有著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而我們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喚醒這種沉睡的人性,使之慢慢滋生起來,強壯起來。在語文教材中有多少閃耀著人性光芒的文章,如《搭石》、《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等等。它們不僅陶冶著孩子,也淨化著我們的靈魂。
語文,就是要關注和挖掘課程中的美好人性;語文,就是要喚醒和培植學生心中的美好人性;語文,就是要用教師自身的美好人性去薰陶和感染學生。唯有用靈魂才能塑造靈魂。我很欣賞一位老師教學《說一說〈西遊記〉》中的課堂評價:
生:我喜歡孫悟空是因為他專門打妖怪。
師:真好,有了本領應該為民除害,做有意義的事情。
生:老師,我喜歡沙和尚,因為他很老實,不像孫悟空和豬八戒那樣調皮。
師:看來人忠厚老實也是一種品質,我們這個社會就需要一批勤勤懇懇工作的人。
生:老師,我知道。因為白龍馬原來是條小龍,他把唐僧的馬給吃了,後來知道錯了,就變成了馬給唐僧騎。
師:哦,知錯就改,將功補過,多麼好的一種品質!
這位老師做的不正是喚醒、培植美好人性的工作嗎?課程中蘊涵的美好人性,只有成為喚醒學生心靈的源泉和動力,才能實現其育人的價值。西方哲人說得好,教育如果不是深入到靈魂深處,就不能在靈魂中生根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