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點亮小燈泡》四年級教學反思

《點亮小燈泡》四年級教學反思

《點亮小燈泡》四年級教學反思

  燈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但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對於成人來說或許很簡單,但是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大多是沒有實際經驗,更不會知道其工作原理。所以,四年級級下冊安排《電》這一單元非常有必要。  《點亮小燈泡》是四年級教科版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安排在《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之後,學生對靜電有了初步認知,更容易完成本課的內容。本課意在讓學生透過連線簡單的電路,瞭解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電池兩端直接和導線連線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等知識,從而建立“電”的科學概念。

  教材從認識小燈泡著手,然後組織學生安裝電路,再對多種電路進行嘗試的設計,我認為並不能很好地激起學生的興趣,效果可能並不理想。 為此,我將本課的主要部分進行了重新組合,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一、點亮小燈泡。出示小燈泡、導線、電池。問學生,誰能點亮小燈泡。二、用不同的方法點亮小燈泡。在學生能點亮小燈泡的基礎上增加難度,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點亮小燈泡。三、總結點亮小燈泡的方法。四、猜測小燈泡發亮的原因,並說明電流的方向。四、進行安全用電教育。從本課的教學來看,這樣的設計非常適合學生,從學生實驗操作過程,我們發現效果相當理想,更讓我想不到的是,學生能想出各種不同的方法來點亮小燈泡,真的可以說“學生的能力不可低估”。

  因此也讓我產生了一些不夠成熟的想法。一、相信學生是能力發揮的前提。培養學生並不是單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獲取這些知識的能力。如果只想讓學生學會安裝電路,那麼,用多媒體實物投影,讓學生依樣畫葫蘆,用不了二十分鐘,學生也一定能組裝完成。但我們應該知道,學生這種知識的接受,用不了幾天會在大腦中蕩然無存,那不經實踐摸索,灌輸而獲得的東西是不長久的。其實在這裡最關鍵的是第一步,如果能讓學生獨立點亮小燈泡了,那麼下面其它幾種方法也就不會存在太多問題。在教學中,我也發現學生用時最多的也正是第一次點亮那小燈泡,但是,我並不著急,耐著性子給了他們十分鐘,十分鐘也許會覺得長些,但正是十分鐘,他們才會用十分鐘想出另外三種方法點亮小燈泡的驕人戰績。在我們感到失望時,相信我們的學生,再給多給點他們探索的時間,也許,這時他們才會給你帶來驚喜。二、悉心指導是能力發揮的關鍵。學生要經歷像科學家一樣的探究過程是非常有趣,但也非常殘酷與痛苦的,教師這時應該是他們的導師,悉心的'指導是他們最最渴望獲得的。

  我想,如果沒有中間對小燈泡的構造認識,沒有對小燈泡的兩個連線點的認識,他們是很難得出小燈泡點亮的秘密-----“要使兩個連線點與電池的正負兩極連”。沒有這種認知能力,下面也將更難進行拓展了,由此引出的串聯與並聯學生是無法完成。(本課中並不要求講出串聯、並聯)三、及時的鼓勵是能力發揮的保障。在課開始至結束,我前後對學生進行了三次鼓勵,這是發自內心、真誠的鼓勵。第一次是當第一組點亮小燈泡時,第二次是當另一組用不同的方法點亮小燈泡時,第三次是當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出點亮小燈泡的秘密。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