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的範圍》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本節課屬於空間與圖形的領域,是在學生已學習了“從上面、正面、左面觀察物體,由遠到近、由低到高觀察物體”的基礎上展開的。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模擬等探索活動中,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範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並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相關的現象。
上這節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每個教學環節都是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的,因此,每個教學環節都很好地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特別是在解釋路燈下影子長短的成因的問題,這在教學上是一個難點,學生不容易用數學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但由於前面的每個環節都學得比較紮實,因此學生都能用前面探索出的規律加以合理的解釋,並且表述很清晰:“離杆越遠,照到的範圍就越小,照不到的範圍就越大,影子就越長,反之亦然。”
課後覺得有兩處還可以改進一下。1、課前的小遊戲引入,可以改成在講臺上放比較大的阻擋物和實物讓學生從各個方向來觀察,來猜測。學生對觀察範圍的大小與觀察的視角有關的感知就會更加強烈。2、學生都已掌握了路燈下影子長短的成因後,就沒必要課件展示了。花時間多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更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並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