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小學五年級的數學課程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並且透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麼算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於是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尊重學生已有知識,讓學生根據經驗計算小數乘整數,並且想辦法驗證自己的計算是正確的來理解算理。透過課前瞭解學生,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已會計算,因此,在教學例1時,我並不是直接引用教科書上的例題,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用數學週記的展現,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學策略,給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並且透過這個情景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澱。讓學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數的資訊,吸引學生積極探索並理解計算方法。
然後讓學生用已經學過的方法,計算出答案,學生非常活躍,並且用了不同的方法來說明自己的計算是有道理的,有的同學說: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也有同學說:0.8是8個0.1,8個0.1×3=24個0.1,24個0.1就是2.4,所以0.8×3=2.4;還有同學根據意義用加法來說明。透過學生自己尋找理由說明計算的正確性,從課前的無意識的計算到現在的理解清楚了為什麼要這樣計算,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接著讓學生把已經掌握的知識遷移到2.35×3,學生透過獨立的計算和討論,對小數乘整數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使用了合作學習的策略。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並且學生是真正課堂的主人。學生理解了計算課不是一味的算,而是需要“悟”。我在注重計算方法的掌握,計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時,更強調對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棄“形式化”說理,讓學生經歷獨立嘗試、思維交流、反思評價、再次體驗的過程,層層深入,理解感悟算理。這樣才會使計算課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