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的教學反思
1、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
本課設計力求體現數學知識、數學問題來源於又歸宿於生活的思想。學生雖然對千克與克還不熟悉,但他們已經知道物體有輕重並能分辨物體的輕重,能用手或其他部位的感覺去感受體驗物體輕重。所以教學這一課我選擇了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和物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課前調查,課中體驗,給學生提供充裕的動手實踐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逐步感知並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
2、關注過程強調體驗。
本課採用小組合作的組織教學形式,設計了讓學生稱一稱、掂一掂、抱一抱、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操作活動中,學會學習。
3、關注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方法。
教法與學法理念:教育走向生本,以學生好學而設計教學。重視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理解與創造。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出發,先讓學生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水果,當學生遇到問題時,這時教師給予學生有的放矢的指導,而不是先教給操作方法,然後讓學生去稱。這是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慾望出發。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繼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有意創造矛盾,用秤稱2分硬幣時,發現指示針幾乎一動不動,學生產生了疑問,這時才引出天平來認識克感知克,並透過推理建立起1000克與1千克的聯絡。為了學生進一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猜老師的體重有多少千克(50千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體重(約2530千克),互相抱一抱感受二十多千克有多重,現場當小記者採訪聽課老師的體重。這些有趣的課程資源的開發,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
4、教材的認識與處理
認識與處理的'原則: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學生對1克與1千克到底有多重缺乏感性認識。所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選擇學生所熟悉的身邊的生活中的事和物作為教學資源,作為學生學習研究操作實踐的源。在教材處理上,從整體部分整體,先認識千克後認識克,再建立克與千克的聯絡,這也是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本節課給學生提供了充裕的動手實踐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逐步感知體驗。感知1千克時,透過分組合作,稱一稱,掂一掂,並將1千克轉化成具體的數量:8個蘋果,6根黃瓜,7支香蕉,12個桔子,6個梨子,都是重1千克。一枚2分硬幣約重1克,10克豆子有47粒。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