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關於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教育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教育教學反思

關於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教育教學反思

  1.《識字一》教學反思:這是本學期的第一篇課文,所以學生顯得相當興奮,《識字一》中列出了八個與春天有關的成語,這是學生開始首次接觸到基礎的四字成語,總的來說,學生的興趣都顯得相當高漲。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採用聽說讀等手段來幫助學生儘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利用課件播放泉水丁冬、鶯歌燕舞等春天的美麗景色,讓學生在觀察中體會到這些詞語的含義。另外,我以猜謎遊戲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講述一個大意,讓學生比賽猜出相應的詞語,至於讀的方面,採用全班齊讀、大組朗讀、小組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總體說來,這堂課還是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和所設定的教學目標,但不足之處在於調控學生的紀律方面還有待增強以及如何延遲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這些都是我需要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加以改進的。

  2.《柳樹醒了》教學反思:《柳樹醒了》是一篇優美的兒童歌謠,學生極易朗朗上口,所以上這樣的課文應該是生動而活潑的。在這節課的開頭,我採用了一個一字開花的遊戲來揭示課題,使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而後播放錄音,優美而動聽的配樂朗讀使得學生陶醉其中,情感領悟也在逐漸滲透,可初步培養學生體會美、欣賞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操,之後讓學生根據大組來分配朗讀,引出要學習的生字詞,寓字於詞,會使學生掌握得更加快速,不足之處在於調控課堂的氛圍以及環節連線處的語言,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加以改進。

  3.《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這篇課文的難點在於如何讓學生體會到熱愛祖國,綠化祖國的情感,並能將這種意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在課文開始,我先複習了昨日所學的生字詞(黑板上書寫一個學生跟讀一個),再書寫詞語“鄧小平”,當學生一起喊出這個名詞,我便乘勢問:有誰知道鄧小平爺爺?你知道他的哪些事?這個時候很多平時愛看課外書的學生就顯得相當激動,他們眾說紛紜,課堂的氣氛一下子就被帶動起來。之後我作了一番總結,並引出要學的課文《鄧小平爺爺植樹》,並從課文的題目引出課文的內容,讓學生通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並劃出課後的生字新詞,在教生字時我採用開火車、小組比賽等形式讓學生在課文中鞏固生字詞語;之後是講解課文階段,我先讓學生帶著問題(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朗讀第一自然段,再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思考問題:這顆柏樹為什麼叫做“小平樹”?親手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親手造一個句子?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可讓學生有目的性地在大段大段的`文章中去選擇有意義的語句,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另外我還安排了一個擬人化的環節:看著這棵柏樹,你想對它說些什麼?學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使已過了一半的課時忽然變得輕鬆跟活躍起來,可惜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由於引導失誤等原因,以致於學生所提的問題並沒有達到我預期的要求,最後我改變了方式,說我也向小樹提了幾個問題,出示問題題板,讓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再根據他們的回答畫出示意圖講解,讓學生根據示意圖讓學生背一背,說一說,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4.《古詩兩首》教學反思:這是一篇古詩詞的文章,古詩一直以來都是較為難上的篇章,一來文章簡小精悍,處來記憶黃金階段的一年級學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對於其中的寓意學生又是極難掌握的,把握不好便會將課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詩對於我自身來講又是最沒有經驗可言的,所以我試著用情景匯入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例如: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麼樣的呢?(學生各抒己見),之後我又說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這是一個過渡語,能讓學生既聯絡了實際又能對古人筆下的春天產生興趣,既而有學習的慾望。古詩教學的另一個難點便是如何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古詩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奇葩瑰寶,作為華夏文明的繼承和發展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學好這些優秀的詩篇,所以在朗讀的時候應該儘量地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的感情,並帶著這種感情去領悟古詩的精華,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來說,一年級學生若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是很難進入這個情境的,所以在講述的時候,我儘量去營造一種這樣的氛圍,比如在說“春眠不覺曉”時,我就會讓學生去想一想現在的實際,某些同學有了一定的同感,朦朧中便會產生詩人那時的心境,“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與“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寫,配以課文中原有的插圖,學生能進一步瞭解和領悟到詩人的內心感受,再加以範讀指導,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例如很多的問題可能並沒有符合一年級學生的領悟水平,他們的回答總是與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遠,於是整個課堂變成了以我為主而學生為輔的畫面,他們總是在聽我講,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讀古詩,而並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注意他們的水平,不可提出過分高的要求。

  5.《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這節課的重點在於整理學生歷來所學的所有記字方法,包括“加一加”、“減一減”和“換一換”等,由於《語文園地一》為複習課,重在整理和複習過往一個單元內的知識點,一年級的學生對於學過的知識不再有新鮮感,如何能讓他們繼續對舊的知識產生興趣,就成了難點。於是在本課中,我儘量採取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例如“課件遊戲法”,我運用了一個有趣的遊戲“翻字牌”來提升了第一個認字環節的氣氛,學生的興致就明顯顯得濃厚了許多,所欠缺的是在“口語交際”的環節中學生間缺少互動,氛圍顯得冷清,這是學生平日裡缺少鍛鍊的緣故,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更加註重學生口語的鍛鍊,應該將課堂更多的還給學生。

  6.看電視教學反思:在課文開始之前,我以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當學生猜出謎底為電視時,我接著問學生都喜愛看哪些電視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哪些電視節目,這很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於是氣氛也被調動了起來。接著我拿出掛圖,讓學生觀察圖畫上的人物,學生就感到特別親切,因為畫面上的內容都是他們所經歷過的。之後,讓他們自己讀一讀課文,我覺得這比齊讀更有效率,因為每個學生的理解、接受水平並不在同一個層面上,齊讀後某些能力好的學生能夠找到答案,而接受能力較弱些的學生就不明白了,所以我乾脆讓他們自己讀,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和閱讀習慣去尋找答案。在自己熟讀的過程當中,慢慢地學會了課後的生字新詞,讀熟後讓學生採用比賽的方式,如小組比、大組比和男女生比賽等,並讓學生評選出自己喜歡的朗讀者,這樣不論對於讀的學生還是對於評的學生都是一種鍛鍊,評價和被評價者都能得到一種滿足。教學反思:第二課時的上課前先進行生字詞的複習,再解決上節課留下的問題:這家人看電視發生了怎樣奇妙的事情呢?採用同桌互讀的形式,或在四人小組中展開討論,學生彙報。當學生讀到“身為足球迷的爸爸愛看球賽,卻關掉球賽,換成京劇”、“還有奶奶不看電視只看我們,和我們一起拍手歡笑”等句子時,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麼,學生通讀上下文後很快找到了答案,再將互相關愛美德引申到課外,讓學生運用在生活實處。在本篇課文中,我還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來造句,以及課外的延伸遊戲“摘蘋果”,摘蘋果的遊戲設計在即將下課之時,主要是為了緩解學生的疲勞而設定的,我覺得這樣做既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又達到了一個放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