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關於S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咕咚》的教育教學反思

S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咕咚》的教育教學反思

關於S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咕咚》的教育教學反思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童話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淺易易懂,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

  在教學本課時,我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

  匯入環節:

  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為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匯入新課時,我先模仿自然界風、雨、雷的聲音,接著再故做神秘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這樣的匯入是為了設定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閱讀期待。

  字詞教學:

  針對本課生字較少,我對字詞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讀好文中較難的四個句子,但是我對四個句子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句要求讀出“拔腿就跑”的感覺來,第二句讓學生讀準“呀、啊、哇”三個較難讀的語氣詞。第三句則是讀準兒話音“大夥兒”。最後一句要求根據標點讀好停頓。四個不同的句子,四個不同的讀書要求,紮實地完成字詞教學,為課文的讀文做好鋪墊。

  精讀文字環節:

  1. 透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思考交流:當聽到咕咚聲音時,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樣做?怎麼說的?接著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重點,因勢利導,指導朗讀,如:兔子、小猴兒,大夥兒說的話要讀出驚慌緊張的樣子。這樣透過多次反覆朗讀品味課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

  2. 角色演評,滲透德育。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內化和昇華。在學生朗讀動物們的喊叫之後,我安排了一個角色表演,目的是讓學生對角色有所理解,在表演結束之後老師馬上進行現場採訪,問小動物們:為什麼逃跑?咕咚是什麼?在有趣的表演中再一次感受動物的盲目、可笑。

  3. 抓住重點字,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感悟、表演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跟、跑、叫”明白兔子、猴子等小動物的可笑。抓住“攔、問”兩個字型會野牛的`鎮定自若。同時透過重點字的對比引申到對動物們表現的進行對比。

  練習說話、昇華內容環節:

  本文的內容是較為簡單的,但是他所蘊含的道理是很深的,在學生笑過之後我安排了一個環節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類似這樣的事情。透過說來訓練語言的水平同時挖掘課文的深層道理。

  在今天的教學中學生的朗讀較為到位,把動物們的慌張、尖叫很好的感悟出來了,但是對於文中的深層含義:“遇事學會動腦不要盲目跟從”這一道理沒有很好的理解。以至於在最後的說話練習中學生不知所云。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