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走進麗江》的教學反思

《走進麗江》的教學反思

《走進麗江》的教學反思

  篇一:《走進麗江》教學反思

  《走進麗江》教學反思

  《走進麗江》是一篇精讀課文,介紹的是我國雲南麗江古城的奇特風貌以及麗江神奇的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充分朗讀,讀中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中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安排了四個層次的朗讀。

  第一層次,初讀課文,找出最能代表作者感受的一句話。目的是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在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自然對全文有了初步的感受,形成了初步的語感。

  第二層次,再讀課文,找出關鍵詞。透過串連短語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層次,精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發現重點句子,悟其意、感其情、品其味、得其法。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選擇重點詞句的能力,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給出提示。透過對重點詞句反覆讀,達到心有所悟,心有所感。

  第四層次,感情誦讀。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創設情境,營造氛圍,促使學生入情地朗讀,進一步感悟全文,體驗情感,培養語感。

  教學時,我注意將朗讀、思考、交流貫穿始終,指導學生透過朗讀體會麗江的神奇而美麗,體驗作者喜愛麗江的思想感情。雖然設計是正確的,學生找到了句子,也談了體會,但在具體教學中因為我自己沒有激情,所以沒有把握好,沒有能帶動學生的朗讀激情,整堂課的學習氣氛不是很深厚。在引導學生觀察、想象方面也有所欠缺。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想象、去體會,只是浮於表面,沒有深入進去,沒能從實質上讓學生感受到麗江的美麗與神奇。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

  全文的重點就在“美麗”與“神奇”兩個詞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將這兩環節作為重點和突破點。首先是讓學生初讀課文,總結出麗江留給他們的印象—美麗、神奇;讓學生帶著這兩個詞,先找出文中能夠表現出美麗、神奇的詞語,從而總結學習方法;再讓學生找到能夠體會到麗江神奇而美麗的句子。為了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和感知麗江的神奇美麗,,為了突破重難點,我藉助網路影片和圖片資料為孩子開啟一片視覺天地。讓學生圖文對照,讓學生更加易於理解重點句子和段落。最後再配樂朗讀,觀看麗江風光片。讓學生更直觀感受麗江的神奇而美麗。

  三、授之以漁,積累學習方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兩個明確的觀點:今天教育的內容百分之八十都應該是方法。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所以,課堂中學習方法的指導非常重要。

  本堂課我設計了三個學法提示。

  1、在自讀自悟環節中,我出示第一個學法提示:默讀課文,找出最能代表作者感受的一句話。

  2、品讀古城的環節中,出示第二個學法提示:大聲朗讀課文第2、3、4 自然段,找出能體會出古城神奇而美麗的句子,並說說自己的體會。

  3、品讀玉龍雪山美景裡,出示第三個學法提示: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5、6自然段,把自己讀懂的內容向組員彙報。

  好的學習方法會讓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授之以漁,讓學生根椐學法提示來學習,能更快地完成學習任務,突破重難點,並且慢慢形成自學能力。

  四、寫作方法的滲透。

  語文教學的目的,一是要教會學生自己要讀書、看書,不斷汲取精神養料;一是要教會學生把自己所想的東西用嘴用筆表達出來。學以致用,使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步發展。所以,在這堂課中,我在在兩個地方滲透了寫作方法。

  1、寫景選材。在自讀自悟環節,讓學生一邊瞭解課文結構,一邊滲透寫景文章的選材方法,應該選擇最有代表性的景點來寫。

  2、妙使用過渡句。從古城到雪山兩個景點句子的品讀中,讓學生找到串連兩個不同的景點的句子。體會過渡句承上啟下的作用,體現了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學生是在不斷地學習中取得進步,老師也是如此,也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善才會將課越上越好,本堂課中,因為和學生的溝通不足,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是很瞭解。所以在教學中出現了老師講得多,學生回答不上來的情況。以後,不僅要充分備教材,還要充分備學生。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上好一堂優質課。

  篇二:《走進麗江》的教學反思

  《走進麗江》是一篇精讀課文,介紹的是我國雲南麗江古城的奇特風貌以及麗江神奇的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課文先總說“麗江,是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這句話統領全文;接下來,分別寫到麗江的歷史地位、古城街道、精巧佈局、玉龍雪山等景色的“美麗”和“神奇”之處;接著簡要介紹麗江的其他景觀:虎跳峽、萬里長江第一灣、三江並流奇觀、瀘沽湖及神秘的摩梭人、香格里拉??處處都顯得那麼神奇,充滿了魅力;最後寫作者陶醉於月色溶溶下的古城景色。

  全文的重點就在“美麗”與“神奇”兩個詞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將這兩環節作為重點和突破點。首先是讓學生初讀課文,總結出麗江留給他們的印象—美麗、神奇;讓學生帶著這兩個詞,找出文中能夠表現出美麗、神奇的地方(句子、段落)。為了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和感知麗江的神奇美麗,我在網上下載了許多關於課文內容的圖片,也把文中現成的圖片掃描出來,讓學生圖文對照,讓學生更加易於理解重點句子和段落。雖然設計是正確的,學生雖然找到了地方,但在具體教學中沒有把握好。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先從整體上把握。學生初讀課文後,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談談麗江給自己留下的印象,並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出麗江的特點。並讓學生把主要描寫的兩個景點用書上的句子連起來,這樣讓學生體會過渡句承上啟下的作用,體現了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教學時,我注意將朗讀、思考、交流貫穿始終,指導學生透過朗讀體會麗江的神奇而美麗,體驗作者喜愛麗江的思想感情。但是在引導學生觀察、想象方面仍有所欠缺。由於時間沒有很好地把握,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想象、去體會,只是浮於表面,沒有深入進去,沒能從實質上讓學生感受到麗江的美麗與神奇。

  學生是在不斷地學習中取得進步,老師也是如此,也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善才會將課越上越好的,今後不僅自身要努力鑽研,還應當多向身邊的優秀老師學習,爭取進步。

  篇三:《走進麗江》教學反思

  《走進麗江》這篇課文,文章主要介紹了我國雲南麗江古城的奇特風貌以及麗江神奇的自然景觀。 全文的重點就在"美麗"與"神奇"兩個詞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將這兩環節作為重點和突破點。

  首先是讓學生初讀課文,總結出麗江留給他們的印象--美麗、神奇;讓學生帶著這兩個詞,找出文中能夠表現出美麗、神奇的地方(句子、段落)。雖然設計是正確的,但在具體教學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

  由於時間沒有很好地把握,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想象、去體會,只是浮於表面,沒有深入進去,沒能從實質上讓學生感受到麗江的美麗與神奇。

  在教學中,利用了文中現成的圖片,在拓展訓練過程中我還設計了讓孩子們查詢關於麗江的一些資料。如果有電子白板,從網上下載展示出許多關於課文內容的圖片,讓學生用圖片對照著文字進行理解,會更利於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和感知麗江的神奇美麗。

  篇四:走進麗江教學反思

  《走進麗江》是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寫景課文。本科的教學重點要體會作者對麗江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並且能夠懂得過渡句的作用。教學2個課時下來,也在師傅的點撥啟發下,反思過後做如下記錄:

  1、第一課時中,由於本科生字詞較多,發現學生朗讀不夠流暢,發音不準確,花費較多時間來讀通句子。學生找到的景點沒有進行串講介紹的口語訓練,缺乏整體感知。

  2、對於品詞會意方面,教師的指導不到位,沒能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如“五彩斑斕”的石頭。

  3、對於學生難以理解的一些知識點,教師沒有深入展開述說,一些理解也有所偏差,教學缺乏直觀性。如“八卦型”的城市街道,沒能利用簡圖,增加學生印象,便於學生理解。還有就是玉龍雪山被譽為“最溫暖的雪山”,教師的理解層面只認識到因為那是處在長江南岸的雪山,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極其罕見,所以這麼稱呼,卻沒有考慮到雪山的外形特徵以及它在當地人們心目中的神聖,對雪山的依戀熱愛憧憬之情。

  4、對於“過渡句”的教學不是隨文而出,把句子抽離出來的叫法,不利於學生理解其作用。還有的就是忽略了對比兩句過渡句不同的作用沒有進行區分,不利於學生掌握和運用過渡句。

  5、作為輔助作用、便於學生理解,加深印象的風景圖片資料的出示,與文章結合得不夠緊密,圖文結合不到位。

  篇五:走進麗江教後反思

  《走進麗江》是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介紹的是我國雲南麗江古城的奇特風貌以及麗江神奇的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麗江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全文的重點就在“美麗”與“神奇”二詞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將這兩環節作為重點和突破點。首先是讓學生默讀全文,總結出麗江留給他們的印象——美麗、神奇,然後讓學生帶著這兩個詞,找出文中能夠表現出美麗、神奇的句子,再透過多種形式的品讀,來理解課文,並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

  一、書讀百遍,其景自現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如果老師給予學法指導,在今後的學習中,學生就能舉一反三進行同類文章的學習,於是產生了這樣的構想:以文字為主線,讓學生獲得一種學習方法,把文字讀成畫面,再把畫面還原成文字。

  在講解了麗江古城段落後,我提出:像《走進麗江》這樣寫景的文章,這景點我們都沒有到過,要真正理解它,真正走進去,我們就要透過文字,把這神奇和美麗讀成一幅畫,在腦海裡形成畫面,再透過看圖片、插圖,把畫面讀出來。

  於是,我讓學生們閉上眼睛,自己示範朗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讓學生感受、想象畫面。接著我說:麗江古城是一段文字,我們讀成了畫面,這是一幅怎樣美麗的畫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文中的插圖。欣賞完問學生:美嗎?那我們把看到的畫面透過成文字讀出來吧!這就實現了從文字→畫面→文字的轉化。這樣不但把重點牢牢鎖定放在“美麗”與“神奇”二詞上,還教給了學生一種學寫景文章的讀書的方法:書讀百遍,其景自現。

  對玉龍雪山的學習和理解月色下的古城,我也用了型別的方法。

  二、透過學習課文,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

  課文先總寫麗江是神奇而美麗的土地,然後分別寫了麗江古城(街道、歷史地位、佈局特點、高原姑蘇美稱)和玉龍雪山(地理位置、得名由來、特點)和其他的景觀,最後用一個反問句表達作者喜愛麗江的感情。要理解課文的結構特點,我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從板書入手,歸納麗江古城的特點是街道斑斕、網狀佈局、高原姑蘇;概括玉龍雪山的特點是地理位置、得名由來;其他景觀總的特點是“迷人”。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教會學生“取主舍次”。最後的課堂小結讓學生明白課文的結構是先總後分,明白了段之間的聯絡。這樣的設計鍛鍊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講解完麗江古城,轉入講解玉龍雪山的過程中,又適時提出:作者是怎樣從上一個景點的描寫完美過渡到下一個景點的?學生很容易就找出文中的過渡句,再聯絡以前學習的知識,很容易就能理解過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再提出:什麼情況下使用過渡句?學生透過討論後也能說出:在描寫兩件事物或景物的時候使用。

  三、注重朗讀訓練,培養語感。

  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對重點詞、句的品讀和深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體會作者的情感,人個讀、小組讀、師範讀、引讀、集體讀等形式靈活運用,讀出感覺,以聲傳情,領略文章的精妙之處。

  四、不足之處思考。

  如課堂上能運用多媒體教學,把介紹麗江的影片和課件運用起來的話,學生會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 自身問題:課堂上碎話較多,引導學生讀書不夠到位,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上較單一,說話訓練還不夠。

  學生是在不斷地學習中取得進步,老師也是如此,也要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改善才能將課越上越好,今後還需努力鑽研,更應多向身邊的優秀老師學習,爭取進步。